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209
  張弘斌穿越,自然還是造成了很大的蝴蝶效應。

  最強大的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如今依然是半死不活的割據一方,甚至流離失所;即將進入南明時代的大明,崇禎皇帝居然發動了政變,姑且讓人知道他這個皇帝可不是隻會坐以待斃的;至於原本越來越強大的後金,也因為一次決戰低迷不振,不得不進入韜光養晦的階段。

  在其他方麵,蝴蝶效應也在慢慢發揮作用。

  比如科考方麵,張弘斌的公務員考試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次,來自全國各地的士子已經習慣了這種新鮮的科考方式。不管是真心打算在張弘斌這裏混個一官半職的,還是本著來練練手見識見識的,也逐漸積攢下了不少的人數。

  這批人在這一次大明舉辦新科考的情況下,也是踴躍報考。或許是正式工和臨時工的差距,而且不必要從基層做起這件事情,讓他們覺得非常的有成就感,故而考中而且願意在大明做事的也有不少人才。

  不否認,他們有不少其實都在被共和國篩選了一次又一次的淘汰品。但這幾年的寒窗苦讀,甚至實地研究,也使得他們比同時代那些指揮浮誇直大的儒門弟子要優秀得多,至少在實幹方麵是對方沒辦法比擬的。

  甚至於,若非官位就那麽幾個,崇禎甚至希望把所有人都留下來。每個人或許才華不同,但都是可以幹實事的人才,當不了內閣,可以當各部主事;各部主事當不了,可以在地方當知府知州;這個都當不了,還可以從村長鄉長開始當起。經過改革,大明也開始關注到鄉下這一塊,地方的縣長想要糊弄過去也是沒辦法了。

  至於多出來的,可以作為預備人才,甚至崇禎都想修改一下之前定下的規矩,把小吏也讓給他們。

  隻是君無戲言,朝令夕改是最大的忌諱,所以隻能放棄一批成績較差的。按照黎落的說法“陛下這次已經是滿載而歸,小魚小蝦什麽的,食之無味不如放生養著,天知道三年後的科考,會不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崇禎皇帝也知道,自己不能夠太貪心,隻能默默的放走這批學子。

  他卻是不知道,考生們剛剛離開大明的現有版圖,或者說甚至剛剛走出北京城,就有來自各路的探子,開始和他們進行接觸。理由很簡單,各方勢力他們也需要人才,尤其是能夠實幹的人才。

  各地通過政變建國的,大部分原本都是地方軍官,而保守的大明文人卻是最不屑給武夫當屬下的。為了能夠補充一下麾下的文官人才,免得落得個有地盤沒人管的下場,就算是殘次品的落榜者,他們也不會介意。

  事實上,經過一番許諾,還是有不少人加入到了各個勢力之中。唯有兩個勢力沒有成功的,一個是剛剛抵達廣西的李自成,地盤都沒有誰會跟他受苦?另外一個就是後金,後金地處荒涼的遼東,苦寒難耐不說,後金經過和大明的決戰之後低迷不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算過去待遇再好也好不到哪裏去,自然是誰白癡才會過去。但尚若是白癡的話,又豈會知道去參加科考?

  對於各個勢力爭奪人才的戰鬥,遠在長安的張弘斌可不會管那麽多。

  如今兩個下屁孩也一歲半了,表現也越來越妖孽,對於他們的管教,張弘斌此刻也是頭痛不已。剛好國會已經開始組建,那些瑣事基本上都由國會進行處理,而且相關內容也會在《周刊》上麵刊登出來,所以他就算十年二十年不理政,也能夠大概掌握共和國的動態。

  當然,十年不理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隻是說此刻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對下一代的培養上麵。

  難得有空,自然是把三個下屁孩都叫了過來,考校一下他們到底學到了什麽。

  長子張靖,此刻已經拿起五斤木棍在那裏耍得虎虎生風,若非骨骼還跟不上,訓練強度沒辦法提高,隻怕五歲差不多可以上陣了……前提是還有機會給他用武的。

  再說哪怕五歲的時候漲高了不少,就那身板長槍隻怕還沒有刺到對方,對方的大刀已經可以砍死他了。

  張弘斌關心他讀過什麽書,奈何張靖並非過目不忘,隻能說是記憶力還不錯,好歹是學完了啟蒙的《三字經》《千字文》和《百家姓》三本書,學習主要還是因為他的身體不能長時間鍛煉,閑下來的時候隻能用來看書了。

  能夠想象嗎?一個一歲半的小屁孩,不僅可以舞動五斤重的木棍,還能夠耍出花樣。最難得的是居然已經把三本啟蒙讀物讀完,這都不算妖孽,還有什麽叫做妖孽?

  有,至少還有兩個和他差不多的存在。

  次子張才,按照張老爺子的說法,那是張家的棟梁之才,表字都取好了,叫做柱國。這位也的確是很有才華,頭腦聰慧且有過目不忘隻能。一歲就把啟蒙讀物讀完,兩個月前把《華夏字典》給背完,如今正在背《華夏詞典》。大腦對詞句的理解能力也是一流,沒有老師講解,也能夠自己理解字裏行間的意思。隻怕兩歲之後,什麽儒家經典法家經典,都要被他看完了。

  “才兒,我知道你很喜歡看書,但是你也要學學你哥哥,閑下來的時候多多鍛煉。否則以後你長得還沒有你哥高,那可就不帥了。”張弘斌關切的說到。

  “孩兒知道了……”或許是有段時間不見的關係,張才表現的有點生疏。

  這不奇怪,一般小孩你若是不常常出現在他的麵前,他最多三天就會忘記你的存在。哪怕三人是如此的妖孽,但依然是小屁孩,對於這個很長時間不出現在自己麵前的父親,他們多多少少表現出了拘謹的態度。更別說他們皇子的身份,隻怕之前也被其母親教導了不少要注意的事情,故而整個人給人一種非常機械性的,或者說非常應酬式的感覺。

  看到這個,張弘斌真的心痛了,自己兒子居然和自己那麽生疏了……看樣子自己真的太關心政務,忽略了他們。

  以後自己顯然是能夠閑下來了,應該多多彌補一下父子感情才行!

  張弘斌默默的,在心中下定了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