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明新科考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536
  忍了,除了忍了還能夠怎麽辦。

  崇禎沒轍了,或許黎落的一句安慰,讓他覺得真的沒什麽了那些亂臣賊子爭先稱帝,反而把這種新帝王的含金量無限的拉低。而我大明乃是華夏正統,那些草草建立的偽朝,根本沒辦法比得上我們!

  是了,若是一個張弘斌稱帝,那或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那麽多人稱帝,反而直接導致這些所謂的帝國,成為了一個笑話。新帝國的含金量降低,甚至個別連那些番邦小國對比不上,要讓百姓認同,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好吧,原本心情還是比較糟糕的,如今覺得至少不會糟糕到哪裏去了。而其他也想到張弘斌那家夥應該也會為這件事情頭痛,隻是想想他頭痛的樣子,就覺得心裏有那麽點小激動的。

  “好了,別為那種事情糾結了。今年的科考,務必要舉辦妥當,對了,我們的資金還充裕吧?”崇禎隻能換一個事情,打算轉換一下心情。

  “為了應付本次科考,今年的贖金明顯預留了一部分。所以用於科考還是完全足夠的,甚至還預留了一批作為應急資金。”黎落據實回答道。

  預結算製度真的很管用,至少可以知道每個部門需要多少開銷,這個開銷是有一定浮動空間的,但空間不會太大。故而隻要根據這個預算,就能夠知道今年大概會用多少錢。預留了一批應急資金之後,其他的基本上都可以投入使用。

  本來是如此,奈何要還贖金,所以剩餘的那部分都被拿去還債了。

  “嗬,看我大明窮的……”都說大秦那是奢侈繁華,那大明比起來還真的有點寒酸。

  “不過就這兩年,對方沒有主動攻打我們的意思,我們暫時也沒有必要和他們打。”黎落繼續安慰到。

  “這個朕知道,朕隻是有時候會在想,我們真的能夠追得上嗎?”崇禎歎了口氣。

  “陛下乃是天命之人,比能力挽狂瀾。大明在您的治下,欣欣向榮,稅賦已經回到了萬曆年間的最高峰,這還是僅僅三省提供的稅賦而已!”黎落激動的說道。

  “不說那些,等下讓人收拾一下這裏,如今想來,自己生氣還真沒什麽道理。”崇禎搖了搖頭,離開了書房。

  黎落也不好說些什麽,隻是默默的安排人手清理這裏的一切,然後便離開了。

  本來,科考是打算是數個月後進行的,但按照崇禎的意思,提前在一個月後舉行。原因很簡單,原本各地還沒有稱帝,屬於半獨立但來去自如的情況。但如今各地紛紛自立,誰都知道人口的重要性,所以限製了百姓尤其是士子的出行。換言之,就算再等幾個月,隻怕也等不到多少來考試的士子,索性提前算了。

  饒是這樣,這次參加新式科考的士子就超過了五萬多人。

  有意思的是,他們不少都是去過陝西進行公務員考試的考生,有些選錯了專業被刷了下來,又或者他們本來隻是去看看,並沒有真心打算在那裏出仕的情況。如今大明開了新式科考,廢除了八股文,並且以實用技能知識為主,在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上,非常接近張弘斌那邊的科考。對於這些老考生來說,不是為一次機會。

  按照《大明報》透露出來的意思,很快大明就要針對政治結構進行調整,換言之在各地否會出現許許多多的新部門。換言之,就是許許多多的官位。隻是和共和國那邊的不同,大明這邊主要選取的是主官,換言之隻要上任就沒有是從基層開始做起的。至於基層那些辦事員,主要由該部門自行招募,換言之,就是萬惡的臨時工啊!

  臨時工具有一定的行政權力,但薪俸和待遇低於公務員。同時公務員有別的補助,臨時工沒有。但崇禎沒有完全關上大門,他表示隻要臨時工在任上表現出色,連續三年評為優秀職工的,可以直接轉正為公務員。同時公務員考核兩年不合格不稱職者,將予以辭退。

  這個政策是不錯,但是崇禎忘記了他那是人治社會,監督力度的不足,直接導致以權謀私,上級官吏安插親屬去上班,上年不斷讓部門評價為優秀,最後獲得轉正的情況不斷出現。這隻能說,是古代人的視野高度決定了他們想問題的狹隘性。但話又說回來,如今的大明何嚐不是摸著石頭過河?適當的繳納點學費,也是無奈之舉。

  一個月後,整個北京城也是人山人海。

  考過的期待自己可以考上一個好成績,沒有考過的卻也是早已知道考試的內容,心中忐忑不安。隻因為之前的歲月裏,他們關上門死記硬背,完全沒有真正的活學活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大明以前的科考就是那麽要求的。

  能夠鼓起勇氣過來參加科考,還是因為朝廷承諾報銷食宿費和路費。同時表示若真的有不錯的潛質,哪怕是落榜,也可以通過後期再教育,經過培訓合格之後,獲得一個小吏的身份,且具有遇到同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優先給予考慮轉正的條件。就為了這個,他們也願意過來冒冒險。

  五萬人的考試,場麵的確是壯大。

  和張弘斌那第一次科考一樣,因為這是新出現的東西,所以地方根本不知道如何運轉。無奈崇禎隻能把所有人集合起來一起考,然後讓地方好好了解整個操作過程,下次科考,就不集中到一起了。當然,集中有集中的好處,好歹可以在五萬人裏麵最公正的選拔出最優秀的一批人。就是運轉的成本太高,不適合長期這般運轉。

  一樣,是分成三天進行考試,但每天考試的時間高達八小時。原因很簡單,大明弄不到水性筆,用毛筆答卷,速度根本上是必然的。還好取士已經不看毛筆字,別寫得別人怎麽都看不明白就可以了。最後甚至連考試的題目,也盡量的簡化,否則黎落都要擔心,這些考生到底能不能在八小時內完成這份考卷。

  同時對於水性筆,黎落和崇禎也是充滿了怨念。

  那玩意在共和國各大政府部門都會提供,是如今共和國政府公務員主要的書寫用筆。除了在那裏,別的地方想弄都弄不到,這也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征。而高級一些的公務員,則配發有鋼筆,故而隻要看到某人胸前別了一支鋼筆,基本上就能夠確定,他是中層的領導。若是兩支,而且其中一支是紅墨水的鋼筆的話,那就是高級領導。

  若是三支和三支以上的……那隻能說明他是一個修鋼筆的。

  少了這個兩種玩意,崇禎這裏的科考不知道為什麽就是少了一種味道,至少缺乏了一種身份的展現。

  不過當官才是最重要的,有沒有筆,卻也可以忽略不計。

  五天後,榜單張貼了出來,有人歡喜有人憂,五萬人隻錄取千人左右,5的錄取率本來也不算高,但十萬九千人的落榜,也使得整個北京變成了哭城。至少在放榜那一天,哭聲震耳欲聾。四萬九千人的痛苦,何其壯觀也。

  最後搞得那些中榜的也不敢笑了,擔心會被落地考生亂拳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