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881
  看著何陵那驚慌失措的表情,張弘斌自然是需要出言安慰一番。

  “真不能怪任何人,這個應該怪我。當初我引導得太過去了,以至於大家就算有這個想法,也攝於我的引導被迫裝聾作啞。搞到現在,真正指出這點的,居然還是一個江浙的學子……這,真是讓我感到汗顏……”張弘斌苦笑著說到。

  “殿下您沒錯,殿下隻是希望我大秦不要走大明的老路子,讓那些隻知道空談誤國的腐儒,充斥著整個官場罷了。”都說君辱臣死,不管張弘斌說得是否正確,何陵等臣子必須要維護他的尊嚴和名節。

  “好了,不說那個了。既然錯了,那就要補過!他們不是說我們沒文化,不懂得開辦交流會嗎?那好,即日起,加大中小學對華夏文學的課程數量。同時給我設立文化競技,以華夏傳統文明為主,即詩詞、戲曲、小說等為主要比賽項目,每年舉辦一次,以作品好壞作為評比條件。同時設立若幹獎項和獎金,我要扶植大秦的作家群體,讓他們除了出賣勞動力以外,多一條收入。

  同時,設立大秦國家出版社,設置一個總編,若幹編輯。出版社向全華夏邀稿,寫得好的作品,可以與該作者簽訂出版協議,為其印刷成冊進行出版。至於出版的分成,則由出版社和作者之間自行商量。出版社同樣設立兩個獎項,一個是年度最熱門作品獎,以及年度最有影響力獎。對於優秀的作者,給予一定的榮耀和獎金。

  最後,給我在今年秋季秋收完畢之後,設置一場全華夏性質的文化交流會。廣邀天下有名的文人墨客,為其報銷路費和食宿費。這次交流會同樣進行評選,按照擅長的區域分廠若幹項目,然後按照前三名設置冠軍、亞軍和季軍,分別授予金牌、銀牌和銅牌,以及若幹獎金。”張弘斌一口氣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或許不成熟,但沒關係,剩下的就是大臣們互相討論補充,最後給自己過目做出最終決定的事情了。

  “殿下的想法奇哉妙也,奈何這費用似乎可不少吧?前兩個還好,後者若是辦起來,這消耗可不在少數……”作為議長,何陵必須要看緊財政部的錢袋子。

  “嗬嗬,直接辦就是了,說不定還有錢賺也說不定?”張弘斌神秘一笑。

  何陵和墨染卻是聽得一頭霧水,這明顯是虧老多的錢,為什麽反而能夠賺錢?

  唯有春香恍然大悟,驚喜的說到“可是廣告收入?”

  這下,何陵和墨染立刻恍然大悟,畢竟《周刊》有專門的廣告區,那也是眾所周知的。因為這些廣告的關係,這些打廣告的商人生意好了不少,同時廣告費也直接使得《周刊》的營運有所盈餘,不像最初一樣完全是倒貼錢進去。

  “知道就好,好好運作一番,作為一個華夏盛事,想來商會應該不會吝嗇的吧?實在不行,去山西或者別的地方找商家問問,運作得好的話,收入不會少。”張弘斌點了點頭說道。

  “臣明白了!”何陵想通了其中的關節,自然是對張弘斌的目光感到佩服。

  實際上他也不知道,為什麽秦王殿下的思想如此天馬行空,一個個精妙的好點子層出不斷。話又說回來,他若是知道了,隻怕張弘斌都要懷疑他是不是穿越者了。

  大秦或許已經形成了一種高效率辦事的習慣,張弘斌昨天剛剛要求建立一個出版社,第二天選址就完成。

  也不需要重新建造,原本有一座不錯的宅子剛好需要拍賣,由政府出資直接買了下來。買下之後,對整個宅子進行裝修,設立了若幹辦公室,並且開始精選人員。

  主編最後由毛遂自薦的春香拿下,實際上她在擔任編輯的這段時間,雖然並不長,但她的能力也得到了認可。再則《周刊》人手也有不足,也不好隨便把重要戰力調配出去。

  春香上任之後,完全沒有在秦王府當丫鬟的溫柔,完全就是一副女強人的姿態。這是女性第一次出任政府性機構官員的特例,但出版社這種機構,到底算不算是政府機構,其實很多人都懷疑。很多人其實都覺得,她最多隻能算是一個拋頭露麵的女商人,還算不得官員。

  尤其當了解到出版社隻有少量的財政補貼,主要還是自負盈虧之後,基本上這個基調就被確立了下——所謂的出版社,就是在國家的監督下,設立一個盈利性的出版社,和國家官員沒什麽關係。

  也正因為這樣,春香才避免了被人口誅筆伐的下場,畢竟這年頭女性當官多少還是有點……

  出版社設立之後,作家協會也被建立了起來,由徐光啟作為第一任會長。同時,聯合國家出版社,麵向秦國全麵征文,開出的條件讓不少讀書人眼紅不已。

  他們不少迫於現實,不得不放棄埋首苦讀,投入到工作之中。如今大秦大興文事,他們總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隨後,張弘斌甚至還把江浙的那篇文章發了出去,並且給出了評論。評論的內容,是根據他和何陵說的那番話,經過相關人員潤色之後發表出去的。自此,再造華夏文明的口號,算是徹底打響了。

  不管是為了積極響應秦王殿下的號召也好,還是真心喜歡文學,又或者想要在工作之餘賺錢外快也罷,整個秦國都熱火朝天的忙碌於文事。

  各類詩詞歌賦,小說戲曲被寫出來,尤其是小說,當人們看過了張弘斌盜版的《紅樓夢》之後,有一段時間認為秦王就好整個,故而很多人都鑽研小說的寫作,這些年來也累積了不少寫作經驗。至於當初的那本《紅樓夢》,畢竟暢銷華夏,甚至也遠銷國外,似乎高麗文字和倭國文字的《紅樓夢》都有了。

  這也直接使得大明境內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小姐們,整天抱著《紅樓夢》傷心流淚,輾轉難眠。

  實際上,《紅樓夢》真正出名,還真是因為這個群體的宣傳。

  出版社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裏,就收到了三十多萬份稿子,對於剛剛接任了出版社的春香來說,這可是一份苦差事。最後又招聘了二十多個人,好不容易才讓閱讀進度提高了許多。徐光啟這老家夥甚至整天窩在閱讀室裏麵審稿,若非每天都有出去走走,而且營養足夠,隻怕身子早跨了。

  就這樣,直至初秋,這些文稿才一步步分門別類,評選除了第一批獲獎名單。

  對於好的作品,立刻開始印刷出版,對於不好的,也會專門寫一個點評,告訴他不好在哪裏,應該如何改進。如此寫得好的人有收入,寫得不好的也有一個磨練文筆的機會,倒也算是一個雙贏。

  書籍上市,幾乎是在文化交流會召開前十天開始陸續發表。

  如今大秦人的生活水平不低,文化生活相對匱乏,正是需要些娛樂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少人已經可以簡單的看明白一些日常的話語,而且小說出版社也要求最好用白話文來寫,所以不少人都看得懂上麵寫的是什麽。

  於是,書籍尤其是小說徹底暢銷,小說這種文體也成為了大秦的標誌性文體。

  這些書籍最後不僅在大秦的地盤裏熱銷,甚至其他地區有點錢的也會買上一些來看看,最後出版社也賺了不少。仔細一算,果斷是賺了個缽滿盆圓。

  文化交流會的廣告商也已經洽談完畢,對於這種全華夏性的交流會,廣告位被爭奪得非常激烈。最後主辦方計算了一下廣告收入和預算支出,結果發現就算支出部分比預算提高一倍,這次交流會也是大賺特賺。

  可以說若非張弘斌提出,隻能一年或者三年舉辦一次,以表現其重要性。

  否則按照主辦方的意思,就算天天辦也可以啊!

  最終,眼看深秋到來,果然是天下士子紛紛響應這次邀約,從各地來到了秦國。

  他們也很好奇,傳說中的秦國,是怎麽樣的一個蠻荒國度。其中,自然包括了那篇《華夏文明最匱乏之地》的撰稿人——蘇州昆山人顧炎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