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老媽駕到
作者:沐子666      更新:2021-08-16 16:57      字數:3178
  自從上次陳利跟李娟商量,讓李娟過來陪伴獨自一人居住的陳新,免得遭受鄰居或者不明所以的人騷擾後,李娟打點好家裏,收拾好行李,由陳靜帶領著,直奔深圳陪伴孤單一人的陳新了。

  臨走前,李娟多少有點放心不下老伴陳巍然一個人在家,千叮呤萬囑咐,“老頭子,我去深圳後,你可千萬記得按時吃藥,保持情緒平和,不要太激動。”

  陳巍然大手一揮,“老太婆,我又不是小孩子,你這麽羅羅嗦嗦幹嘛。放心去陪陳新吧,我在家會把自己照顧好好的。”

  陳靜帶著老媽李娟坐上高鐵後,陳新自由職業,反正在家寫作,於是提前一個小時到達高鐵站,等著接老媽李娟和大姐。

  等待的時候,陳新看著高鐵站穿梭來去的乘客,人人形色匆匆,拖著行李箱,提著大袋子,行李鼓鼓囊囊,也不知道他們要去向何處,來往何處。

  “人生來有所終,去無歸處。也不知道,我終將歸於何處?何處是歸宿?何處是歸宿?何處是歸宿?”

  陳新反複在內心問自己,卻終究一片茫然,猶如夜晚悄悄降落的雪花,把大地鋪陳得白茫茫一片,讓人感覺滿心滿地的茫然。

  看著自己的腳尖,陳新苦笑一下,“四次辭職後,我終於成功讓自己人到中年,混成了無業遊民,以網絡小說打發終日。”

  思緒扯天扯地,不著邊際,很快,陳新又想起,自從2019年回來賣房,見到老爸老媽後,一眨眼,已經有快2年沒有見過自己的老媽了。

  那個時候,陳新國外待了三年,一次都沒有回來過,直到畢業賣房,才匆匆趕回來。

  陳新以為,經常打打電話,視頻一下,出走三年,好像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可是,當陳新提著行李從車上剛下來,老爸老媽就小跑著過來,媽媽李娟眼圈都紅了,眼淚婆娑而下,“陳新啊,媽媽可算見到你了。你這個死丫頭,一去就是三年,想死我們了。”

  老爸陳巍然沒有說話,陳新看得出來,他也很高興,樂嗬嗬將一個大行李箱拖著就朝家走。

  陳新拖著一個小行李箱,跟老媽李娟並排走著,“媽,您和我爸身體都挺好的啊。瞧瞧我爸,快70歲了,拖著那麽大個行李箱,還大步流星呢。”

  “好,好,我們都好著呢,就是擔心你一個人出門在外,身邊沒有一個人照應,爸媽心裏總是放心不下。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李娟說完,又開始抹眼淚。

  這一幕,看得陳新也開始辛酸,眼淚含在眼眶裏打轉,最終強忍著,沒讓眼淚掉下來。

  一個人身處異國她鄉,周圍都是陌生的麵孔,誰說容易呢。

  多少難熬的日子,和著血淚忍過來了,也終於畢業了。

  陳新東想西想,抬頭一看時間,哎呀,大姐和媽媽馬上到了。

  “呼拉”一聲從椅子上站起來,陳新提著包就朝出站口跑去。

  出站口人山人海,人們擁擠著朝外走,遇到接站的親友,便寒暄招呼著離去。

  陳新睜大眼睛,努力在人海裏搜索大姐和媽媽的身影。

  終於,老媽李娟熟悉的麵孔跳躍出來。

  70多歲的李娟,精神很好,拉著一個行李箱,穿著一件暗玫紅的中式上衣,得勁地朝陳新走來,頭發烏黑烏黑的,一看,就知道是特意染過的。

  “媽,大姐,這邊。”

  陳新站在外麵,使勁揮手,李娟也看到了陳新,立刻笑起來,“陳新,等媽等得著急了吧?”

  知女莫若母,李娟知道陳新是個急性子,最煩等待了。

  於是,李娟加快腳步,快速朝小女兒的方向奔過去。

  剛一出站口,陳新便一把抱住李娟,“媽,我終於把您盼來了。”

  保守的李娟不習慣這樣的摟摟抱抱,輕聲嗔怪,“看你這孩子,這麽多人,也不怕人家笑話。”

  陳新放開李娟,“媽,咱們回家吧。以後,我又可以天天吃上您做的好吃飯菜囉。”

  三個人回到家,喝了口水,陳新就開始問東問西。

  “媽,您頭暈症又發過嗎?”

  “媽好著呢,倒是你,總是一個人,盡讓媽擔心。”

  “我爸呢,也挺好吧?”

  “你爸也挺好,按時吃藥,注意鍛煉,心髒沒出什麽問題。”

  “家裏呢?咱家的房子住著還舒服吧?”

  “舒服,多虧你們幾個兒女,給老爸老媽出錢重新裝修,現在住著舒坦得很。”

  陳新聽著一切都好,就沒再問李娟,轉頭問大姐,“大姐,你和我姐夫還有侄子都好吧?”

  “陳新,放心吧,我們都好著呢,倒是你,才是最讓全家擔心的一個。”

  這話說得陳新很不好意思。

  的確,陳新一把年紀沒結婚、沒孩子,連個男朋友都沒有,總是孤家寡人,成了全家人的一塊心病。

  不僅如此,現在連工作也不做了,天天在家鼓搗什麽網絡小說。

  家裏人沒明說,但心裏一致認為,“寫網絡小說,不能當飯吃,不能當作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

  三個人坐著喝水、聊天,休息差不多,陳新執意帶媽媽和大姐到外麵吃飯。

  李娟是從小吃過苦的人,一向節儉慣了,不想去外麵吃飯花錢,何況,陳新還沒個正經工作。

  陳新好說歹說,李娟才不得不同意,中午外麵吃飯,晚上自己買菜回家吃。

  吃完飯,陳新順便帶著老媽和大姐在小區附近轉轉,熟悉環境。

  陳新指著一棟棟高樓給老媽介紹,“媽,您看,這裏附近都是樓盤、學校、公園,居住生活還是挺便利的,除了交通沒那麽方便以外。”

  “陳新,這裏雖然不是福田,我看也不錯呢。你看,幸好當初爸媽催著你賣房了趕緊買房,不然你看,你去年回來住哪裏?”

  “那當然了,我老媽有先見之明,知道我會回來陪你們。”

  三個人邊走邊看邊聊,家庭的溫情,讓長期一個人孤獨生活的陳新,感覺到了發自內心的幸福、開心。

  逛完小區附近,李娟又催著去買菜,“外麵吃太貴了,晚上媽做飯給你吃。”

  “媽,您和大姐今天坐了那麽久的高鐵,晚上啊,還是我來做飯給你們吃吧。”

  “陳新,你做的飯,能吃得下去嗎?媽可記得,你以前最討厭做飯了。”

  “媽,此一時彼一時嘛。我留學幾年,為了省錢,都是自己做飯吃,手藝跟您沒法比,跟我自己比,肯定進步不止一點點。”

  回到家,陳新又拉著老媽李娟東家長李家短問個不停,一直聊到做晚飯。

  晚上吃完飯,李娟又催著,“陳新,給你爸打個視頻電話,讓他看看你,還有你的新房子。你爸啊,嘴上不說,心裏也是很掛念你的。”

  陳新打開微信,撥微信視頻電話,電話響了三聲,接通了,“爸,您吃晚飯了嗎?”

  “陳新啊,吃了,煮了碗番茄雞蛋麵條。”

  “爸,我視頻讓您看看房子吧,家具家電基本配齊了,還有一些,慢慢再買就行了。”

  於是,陳新拿著視頻,房子裏逐一介紹過去。

  介紹完了,電話遞給李娟,“媽,您跟我爸講吧。”

  “老頭子,晚飯就吃麵條啊,還是要炒菜做飯吃才行,可不能天天吃麵條啊。”

  “我知道,今天去跟幾個太極拳的朋友切磋了半天,回來就懶得洗菜弄飯了嘛。”

  “麻將呢,有人打麻將嗎?”

  “今天沒有,幾個打麻將的都不在家。”

  “現在幹什麽呢?”

  “看電視,看新聞,看有沒有兒子在上麵。”

  “我就知道你守著看新聞,盯著看有沒有兒子出現在新聞裏麵呢。”

  ......

  陳新在一旁,聽著一起生活了50多年的老爸老媽拉家常,想起小時候,每次看到爸媽吵架,就內心煩躁,甚至問老媽李娟,“媽,您怎麽不跟我爸離婚呢?”

  看著眼前這一幕,陳新不得不承認,生活這本書,自己從來沒有參透過、理解過。

  老爸老媽的生活中,都是兒女情長、柴米油鹽、吵架拌嘴,像大多數夫妻一樣,日子過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爸媽彼此,很少跟對方說我愛你,我想你之類的肉麻話,什麽擁抱、牽手就更不可能了。

  他們是40年代末-50年代的老輩人,老輩人的家庭觀念,就是兒女是天,兒女是地,他們自己唯一的信念,就是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要讓兒女成龍成鳳。

  的確,那個時候,為了養大四個孩子,爸媽吃了太多苦,以至於,40多歲,爸媽的白頭發就開始爬上頭。

  可看看眼下,老兩口互相恩愛的噓寒問暖、互相關心,陳新又發現,按照現代的戀愛觀念,老輩人可能根本不懂愛情。可是,按照他們的生活模式和相處邏輯,陳新又覺得,他們是最懂愛情和婚姻的一輩人。

  那就是,愛你,就跟你一起生兒育女;

  愛你,就陪你一起變老......

  這個瞬間,陳新突然被爸媽感動。

  爸媽19歲結婚,相守50多年,一起吃苦受累養大四個兒女,依然不離不棄,彼此關心。

  祝願爸媽永遠健康、幸福、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