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禪院鍾聲1
作者:蔣勝男      更新:2020-11-11 13:29      字數:2597
  天漸漸冷了,窗邊最後一片葉子落下的時候,阿辛將煎好的苦藥端到耶律賢跟前:“主上,該用藥了。”

  耶律賢擺擺手:“朕不想喝了。”

  阿辛不敢強他,隻苦著臉勸:“主上!”

  耶律賢淡淡地道:“朕喝了一輩子的苦水,又有什麽用?到底還是苟延殘喘,生不如死。”忽然間,他滿懷雄心壯誌,竟變得素性無味起來,爭什麽,鬥什麽,執著什麽?如果到如今他連自己的身體也無法控製,連自己的情緒和理智都無法控製,他這一生所有的奮鬥,都是為了什麽?

  迪裏姑哽咽:“是臣的罪過。”

  耶律賢搖了搖頭,忽然站了起來要往外走。

  阿辛忙扶住他:“主上,您有什麽吩咐?”

  耶律賢隻覺得厭倦,揮開他冷笑:“朕還沒有脆弱到連站都站不住。”如果說過去他願意承認自己的體弱,願意被人攙扶,那是他內心還懷著滿腔的熱望。而如今,他甚至對自己都產生了厭棄。

  見著室中諸人惶恐之色,耶律賢強按下心頭惱怒,勉強道:“朕覺得很悶,想出去走走。”

  阿辛陪笑:“那奴才陪主上去禦苑走走?”

  耶律賢沉吟:“禦苑?”他的內心忽然極度排斥,他這一生,永遠是在皇宮、禦苑、行宮、行營中來回打轉。但這些地方,他此刻是一點也不想再呆了。

  他內心有著恐懼,在皇位上呆久了,有時候人會忽然無名地生出厭倦、恐懼、逃避甚至是暴戾的情緒。而作為帝王,這種情緒的發泄,是不受約束的。而一旦不受約束地發泄過以後,甚至會在所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一再重複這種情緒的宣泄。

  而他一直壓抑著自己,壓抑到自己近乎瘋狂,就是因為他看過這種這受約束的情緒任意宣泄的後果,那就是變成穆宗那樣的怪物。

  他曾經不明白,不理解人為什麽會變成這樣,可是坐上皇位以後,他忽然發現自己曾經無數次的觸碰到這種情緒,他甚至發現,自己的內心在越來越接近穆宗當年,這令他恐懼,甚至是自我厭棄。

  他不想再呆在這裏了,他隻想逃離這裏,飛出這裏,飛到一個誰也不會打擾的地方,沒有朝政,沒有壓力,什麽都沒有。

  他眼望長天,半晌,忽然問:“隻沒在哪裏?”

  他想去找隻沒,他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隻沒了。而此時,看著滿目繁花,他想,跟他一樣不想看到這鮮活春色的,或許隻有隻沒了吧。

  但隻沒並不在他的王府,內侍打聽到的消息說,他今天在天雄寺。據說,自從安隻死後,隻沒隔三岔五,會到天雄寺呆上一整天。

  阿辛來報的時候,滿心希望皇帝聽到這話以後就不出門了,誰知道皇帝隻是怔了一怔,就說,去天雄寺吧。

  皇帝來天雄寺的時候,是輕車簡從的。

  當他穿著一身普通士子的衣衫,從馬車上走下來,見著新建成的天雄寺,也不禁怔了一怔。

  寺周圍遍植鬆柏,因著耶律賢說也來逛逛,並沒有叫事先通知隻沒,隻如今人既然已經到了,自然就有幾個侍從先往寺裏找隻沒。

  誰知道隻沒剛剛離開,寺主昭敏聽說皇帝到了,也嚇了一跳,忙帶著幾個弟子匆匆迎了出來,見了耶律賢,忙行禮陪罪。

  耶律賢道:“並沒有什麽事,朕隻是想出來走走,本想去找隻沒,聽說他到你這兒來了,又聽說天雄寺剛落成十分氣派,朕也就順便過來看看。”

  昭敏陪笑:“不知主上駕臨,可巧寧王殿下剛走,貧僧已派弟子去請回寧王。”

  耶律賢卻道:“不必了,叫他們別驚動寧王了。朕本是隨興而至,四處逛逛,在寧王府,在天雄寺,與隻沒聊天,與你昭敏禪師聊天,都沒有什麽區別。”

  昭敏忙道:“大丈夫自有真性情,是貧僧著相了。”

  當下就陪著耶律賢一路看來,這天雄寺剛剛建好,竟是前所未有的宏大輝煌,但見丈二金身寶相莊嚴,令人不由起了膜拜之心,耶律賢不由讚歎:“當真是佛法廣大。”心中更覺得滿意。

  他雖有弘揚佛法之心,但卻不知道實現成果如何。然見此佛堂壯觀,佛像巍峨,信眾虔誠之態,頓時大增信心。當下讚昭敏道:“這天雄寺如此寶相莊嚴,功在法師啊。”

  昭敏恭敬:“無主上,便無天雄寺。”

  耶律賢聽著寺廟內隱隱傳來念經之聲,也笑了:“要將天雄寺擴建成如此雄偉的寺廟,朕撥給法師的銀子是不夠的吧。”

  昭敏忙道:“佛法廣大,亦須護持。皆因主上有意親近佛法,上至宗親貴族,下到貧民百姓,慕主上之英明,都十分樂意為供奉佛法、為本寺擴建捐獻。此皆是主上恩德所致。”

  耶律賢聽得十分悅耳,他要推行佛法,並不是為了自己愛好,更是因為想利用佛教而消融薩滿對於部族的影響,昭敏這種做法,正是迎合了他的本意,不由笑著指指裏頭:“朕覺得,朕的弟弟也往裏頭扔了不少錢吧。”

  說得陪著的眾人皆都笑了。

  一路行來,見著前麵的殿堂,後麵的僧舍,再至最後麵的僧田和藥田還有濟貧院。昭敏介紹說佛堂興建的時候,有不少信眾自願出工助力,整個佛堂最後造價竟比原來預算的少了三成,因此後麵又擴建了幾間殿堂,他又將一些僧田改為藥田,種植藥草,用來免費為貧苦之人治病聞疾,又有信眾捐錢造了濟貧院,用來幫助年邁無謀生能力的老人,收容棄嬰等。

  耶律賢聽得頻頻點頭,昭敏所為,甚得他之心意。且昭敏麵容清俊,談吐雅致,與他相處起來,實有如沐春風之感。

  走了一會兒,耶律賢便有些麵露倦容,迪裏姑正想請他回宮,昭敏卻道:“這一路逛來,主上也累了,不如隨貧僧到禪房坐坐,寺中恰好新添了一味清茶,正尋覓有緣人品嚐。”

  耶律賢正中下懷,當下笑道:“那朕就叨擾了。”

  當下進了禪房,但見這禪房內布置簡單,禪房正中間有一座木雕的如來佛像,平鋪的榻榻米中央放著兩個蒲團,房間四角各放置一個香爐。香爐靜靜燃燒著,一股特殊的檀香味縈繞在房內。

  耶律賢和昭敏相對跪坐著,兩人中間放著一整套茶具。

  昭敏點燃炭火開始煮茶,隨後將茶餅緩緩碾碎,放入茶碗中:“此茶自東南而來,名為剡溪茶。唐代名僧皎然曾在《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提及,說此茶一飲滌昏寐,二飲清我神,三飲便得道。”

  耶律賢微微一笑:“朕讀過那首詩,昭敏禪師竟能尋來此茶,有心了。”

  昭敏拿起水壺,將水衝入茶碗中,以茶筅不斷打擊,茶水中漸起餑沫,茶乳交融,一套工序完畢,昭敏將茶碗遞到耶律賢跟前道:“主上,請!”

  耶律賢聞了聞茶香:“看來以後便是為了飲茶,朕也得常見禪師呢。”

  昭敏微微一笑:“那是貧僧的榮幸。”

  耶律賢緩緩飲著茶,神情微微緩和下來。

  昭敏小心地觀察著耶律賢的神情:“主上近來心緒似乎頗不平靜,不如,貧僧為主上念一段《心經》平複心靈。”

  耶律賢點了點頭。

  昭敏手持念珠,輕聲念誦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耶律賢閉上眼睛,靜靜聽著佛經,心神一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