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察割之亂
作者:蔣勝男      更新:2020-11-11 13:19      字數:7991
  這一夜的變故,在遼史上被稱為祥古山之變。而事情的開端,從白天遼世宗祭祖之時,甚至更久之前,就已發酵。

  契丹本為八部,可汗三年一選,但基本上都出自遙輦部。唐代末年,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機成為可汗,可汗位就從遙輦部轉入迭剌部。時值唐末天下大亂,阿保機幾番南下,除掠得大量漢民充實部族外,亦獲得許多漢人謀臣,學得王朝建製之事,竟被極度吸引,心中便起了一統部族,建立國邦之心。因此他在三年可汗任期期滿之後,並沒有如舊例將可汗之位讓給部族其他貴族,而是由自己繼續擔任。

  迭剌部的貴族們本等著輪流坐可汗位置,皆不肯罷休。阿保機的弟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等人先聯起手來,準備幹掉阿保機奪可汗位。諸弟叛亂很快被阿保機知道並鎮壓,但諸弟不肯服氣,再次反叛,如是者三次。最後阿保機在妻子述律平的推動下,毅然斬殺了數名弟弟。

  部族內亂,就從阿保機得到可汗之位開始,多少年以來,一直綿延不絕。

  阿保機死後,其妻述律平又恐各部族首領再起波瀾,大殺一批部族首領與大將重臣。又因漢遼之爭,她將太子耶律倍拉下皇位,改立次子耶律德光為帝,諸宗室大臣懾於她殺人成性,不敢不從。太宗耶律德光死後,述律平又想扶立幼子李胡登基,耶律德光諸子及其他皇族近支皆不敢與述律平相違。隻有耶律倍長子耶律阮得甄氏提點,在軍中自立為帝。

  諸將其實早就不滿述律平多年,見有人出頭,皆擁立耶律阮。述律太後敗在孫子手中,與李胡一起被幽禁於祖州。述律平這一敗,原先懾於述律平威名不敢吭聲的皇族宗室,頓時有了新的想法。

  耶律阿保機的弟弟耶律安端原本就有奪位之心,但此人膽量不大,被阿保機幾番教訓之後就老實了。在世宗與述律太後相爭時,他投機地站到了世宗這邊。世宗繼位之後,封安端為明王,封其子耶律察割為泰寧王。

  但安端野心不息,又與數名宗室圖謀叛亂,被耶律屋質所知,報與世宗。察割知情後連忙奔到世宗麵前,編了一套假話,說自己忠於世宗,力勸父親不要謀反,卻使得父子反目,隻得前來告密,還請世宗饒過他父親。世宗動了惻隱之心,不但饒過了安端,還將察割留在身邊視為心腹,讓他統領女石烈軍,出入於禁宮,並掌侍衛。

  察割懷有異心,時間久了,畢竟掩藏不住,不但被耶律屋質所察覺,也被其他有野心的人所察覺,並加以誘導和推動。

  大宴之後,甄後見世宗歸來,不但自己喝得酒醉,還把大皇子也灌醉,不禁抱怨:“主上,你自己喝倒了不要緊,吼阿不這麽小,你就敢給他喝這麽多酒,小心撒葛隻找你算賬。”說著便指揮宮女們服侍吼阿不更衣淨麵,拿屏風隔開,放到榻床上去睡,自己親自來服侍世宗。

  世宗亦有些後悔,所以見吼阿不喝醉了,不敢把他送回撒葛隻營帳,而是帶到甄後營帳讓她照顧,此時聽得妻子抱怨,賠笑道:“我也不是故意的,隻是一時忘形……你照顧下孩子,明天再送回撒葛隻那兒,休要告訴她吼阿不喝醉了。”

  甄後嗔怪:“那你得答應我,下次自己喝也罷了,不許把孩子灌醉了。”

  世宗打了個酒嗝,笑道:“嗯,好的,好的!阿甄啊,我同你說,其實我今天,是多喝了幾杯……我是心裏高興,但……又不高興。阿甄,你怎麽不問問我,高興什麽,不高興什麽?”

  甄後聽著他醉言醉語,也沒辦法講道理了,隻得附和:“好吧,你高興什麽,不高興什麽?”

  世宗醉醺醺地笑道:“我高興的是……我實現了父王的遺願,當上了皇帝,我推行新政,得到了擁戴,甚至如今可以揮師南下。如果能夠把握這次時機,我們可以……可以再度進入中原。”

  甄後忙應:“我知道,我知道!”

  可世宗說完,轉而握著甄後的手,臉上的表情又是委屈又是憤怒:“可我又不高興,他們、他們不讓你進祖殿,不讓你進祖殿……”

  甄後見著他如此孩子氣的表情,這般委屈憤怒,而這樣的表情,是為著她不平、為著她委屈,隻覺得心中一軟。她叫著世宗的小名哄道:“沒事的,沒事的。兀欲,你知道的,我並不在乎這些。”

  世宗被哄了好一會兒,臉上的表情才漸漸收了,歎道:“你可以不在乎,可我不能不在乎。阿甄,這次南征若是大勝歸來,我一定要讓你進祖殿祭祖。”

  甄後心頭一暖,扶著他躺下,笑道:“主上,您現在要南征,就要收攏人心,有些事,能讓一步就讓一步。”

  世宗喝得高了,頓足不平:“朕是皇帝,朕就不想讓。誰敢不服?叫他來同朕較量一下,看看是他厲害還是朕厲害。”

  甄後笑著哄道:“是啊,主上弓馬無敵……”

  說到這裏,她忽然想到一事,借機勸道:“可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

  世宗嘟噥著:“你也、你也跟屋質一樣,一個是女人疑心病大,一個是看多了漢人的書也像女人一樣疑心病大。他、他前幾天,還老是同我嘮叨著察割不對勁什麽的……”

  甄後心中一凜:“屋質大王也這麽說?我看您是得提防啊,察割和安端畢竟是父子,他表麵上投效您,可心裏未必就是真的。何況,像他這樣的人,能夠背棄父親,更能夠背棄您啊!”

  世宗反問:“那你說怎麽辦?他父親反叛,難道就不給人家活路了嗎?”

  甄後佯怒:“你給人家活路,人家未必給你活路。”

  世宗怔了怔,此時他的酒勁兒漸有些過去,略清醒了些,搖頭歎息:“阿甄,我知道,你有你的道理。可是契丹人和漢人不一樣,我們沒有漢人的規矩,沒有誰生來就是王,草原上隻靠自己的拳頭大,就能稱王。從太祖到如今,哪個皇帝任上,沒有宗親謀逆?皇室宗親裏頭,有哪個沒有父祖兄弟參與過謀逆?要都因為誰的父親不是好人,他不可靠,就不給他活路,那朕就會成為一個空殼的皇帝。阿甄,你要知道,當年為什麽朕自立為帝,能夠一呼百應,就是因為皇祖母也是這樣疑心病太大,容不得人,所以,宗室就棄了皇祖母而投朕。朕的江山並不穩,我們要拉攏大多數的宗室首領,哪怕他們各懷異心,哪怕他們對朕並不忠誠,但是,隻要他們認為朕比別人更寬厚,他們就能依附在我的王旗之下,朕這皇帝,才能夠做得久。”

  甄後原以為他醉了,不想他竟說出這一番話來,倒是怔了一怔,再看世宗又有些醉意上湧了,便微微閉上眼睛,細想了想他方才的話,雖然有些刺心,卻也有領悟。世宗素來不多話,平時她的建言,他是多半聽從的。這一番話,想是藏在他心中甚久,又不忍說出來刺了她的心,如今有了幾分酒意,這才說了出來。

  隻是依她曆經數朝的經驗,世宗的話雖然有理,可用於安撫大部分的宗族,但不能因為其良好的願望,而忽視了貼身危險。這話,應該怎麽說呢?

  她思索了下,方緩緩勸道:“主上,您的話是極有道理的,我並非疑心病大,容不得人。隻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可以寬待有異心的宗室,但總不能把性命交到明知不可信的人手中啊。既然連屋質都說察割不可信,宿衛之職,就不好再交給他。寧可咱們給他一些更有權柄的職務,更多的封爵和人口,您看如何?”

  世宗說了剛才一番話,倒是酒意醒了幾分,見甄後堅持,隻得應允:“好吧,便都依你。”

  甄後不放心,還是敲實一句:“要不然明日您酒醒了,就把察割換了吧。接下去兵凶戰危的,我不放心任何不安全的人在您身邊。”

  “好,明日就把察割換了。”

  話音未落,便聽得帳外一人冷笑道:“隻可惜已經太遲了。”

  帝後兩人有些吃驚,起來向外看去,簾子掀起,察割一臉殺氣,帶著一隊親兵走了進來。外麵喊殺連聲,察割親兵已經與世宗侍衛廝殺起來。

  甄後大驚,站起來斥道:“察割,你想做什麽?”眾宮女嚇得大驚失色,但素日甄後調教甚嚴,此時雖然麵如土色,竟未驚惶失措大叫大嚷。

  耶律察割見她厲色,竟是一滯,轉而厲聲:“你這漢婢,惑亂主上,禍我部族。我今日來,就是為了除你這妖孽,以清君側。”

  世宗本已酒醉,見他進來,一時竟轉不過腦子,待見察割拔刀向甄後,這才猛地站起,斥道:“察割,你好大膽子。你可還記得當日棄父投我之時,發過的誓言嗎?”

  察割決心已下,又如何是世宗的斥責所能夠阻攔,轉而冷笑:“主上,您是我們大契丹的皇帝,卻任由漢女操縱,要把我們契丹人的國變成漢人的國。我雖然曾經發誓效忠於您,但您如今背棄了祖先和血統,已經不能為我們的君王了。”

  世宗大怒,張口便罵:“察割,你這無恥的東西……”

  甄後知道此時多罵無益,正色道:“察割,沒想到你一個契丹男兒,居然也學會了口是心非。你與安端一樣是反賊,隻不過你看到安端失敗了,假意與父親斷絕關係,投效主上,其實一直想圖謀不軌,是不是?”

  耶律察割被甄後一語挑破,索性也不再掩飾:“怪不得人說,要殺,便要先殺你這漢婢。你太聰明了,你在兀欲身邊多一天,我們這些宗族遲早都要被你們清除掉。所以,我們死不如你們死!”

  說著,便舉刀向甄後砍去。世宗剛才躍起之時,已經拔出刀來,此時便擋了一擋。甄後厲聲尖叫:“快來人哪,察割謀逆了,察割弑君了!”

  察割大怒,一聲招呼,亂刀齊下。

  王帳中的慘叫穿出黑暗,回蕩在無盡的營帳中,顯得格外淒厲,揭開了當晚謀逆屠殺的序幕。

  此時百官俱已酒醉,雖然被這叫聲驚起幾個侍從,但因為都宿於王帳附近,兵馬皆在山下,無法救援。而察割早有預謀,伏下兵馬,此時便挨個翻找帳篷,或殺或抓。有幾個機警反應快的,也隻能衣冠不整地帶著宿醉不清的腦袋,在少量親兵掩護下奪馬而逃。

  惕隱耶律屋質也是察割主要下手的目標之一。但屋質素來警惕,見今晚人人俱喝得大醉,他反而沒喝多少,連睡下時也不曾解衣放鬆,還是穿著外袍,聽得尖叫之聲立刻坐起,取了刀帶著親兵就往世宗王帳而去。

  然而一眼望去,處處是察割兵馬,隻餘少量世宗親兵還在與叛兵廝殺,他就知道情況不妙了。再見察割提著刀,一身是血從王帳出來,便知道已經無法挽救。

  察割心腹手下正舉著火把來回找人,屋質一身紫袍十分明顯,立刻有人看見,指著他叫道:“抓住耶律屋質,抓住穿紫袍的那人。”

  屋質是三朝老臣,身曆數次奪位之變,豈不知機,立刻帶著親兵趁著黑暗向馬廄方向而去,一路狂奔脫下紫袍,親兵們忙在撤退中剝了一件黑衣侍衛的衣服給他趁亂披上,又借著夜幕搶到數匹馬狂奔而去,與山下的禁軍兵馬會合。

  此時百官被察割抓了大半,另一小半縱然逃下山去,然則因為隨太後、皇後祭天都帶著家屬,家屬俱也落在察割手中。耶律屋質與僅以身免的幾名大臣會合,麵麵相覷,一時不知道山上情景,竟不知如何是好。

  這殺戮、慘叫之聲,亦驚動了蕭皇後撒葛隻。

  撒葛隻睡到一半,忽覺心悸,正半夢半醒間,聽得外頭遠遠傳來一聲女子淒厲慘叫,頓時嚇醒坐起,本能地叫了聲:“吼阿不——”

  此時守夜侍女也已驚醒,聽見皇後叫著大皇子的名字,連忙點亮了燈。撒葛隻見燈亮了,方想起昨晚之事,問道:“吼阿不還沒回來嗎?”一摸身邊無人,心中隻覺得不妙,掀被下地,四處張望:“明扆呢?明扆去哪兒了?”

  外頭侍女倉皇進來:“皇後,不好了,外麵被包圍了,到處在殺人。”撒葛隻急問:“明扆去哪兒了?”

  眾人皆是不知,撒葛隻便令:“你們趕緊去找明扆。”

  此時已有知情侍衛來報:“皇後,察割叛亂,聽說已經殺了太後、皇上,還有甄皇後,我們快逃吧!”撒葛隻怔了一怔,竟不能明白他說的是什麽,腦袋裏嗡嗡作響,完全無法判斷,隻瞪著那侍衛:“你說什麽?”

  那侍衛隻得又道:“察割謀亂,皇後,我們快走吧!”

  撒葛隻眼前一黑,刹那間隻覺得燭火似熄了一熄,營帳內一片黑暗,定了定神,卻發現一切依舊,是自己剛才錯神了嗎?

  皇帝死了,太後死了,連甄氏也死了……天似乎塌了下來。她隻覺得整個人已經一分為二,一半的身子是麻木的,完全沒有辦法有反應;另一半卻脫離了這個軀殼,仿佛另一個人似的,連聲音都是縹緲不定:“吼阿不呢?明扆呢?他們在哪兒?”

  那侍衛俯首不敢看她:“之前大宴的時候,大皇子喝醉了,被皇上抱到甄皇後那裏去了……”

  撒葛隻覺得心口好像割掉了一半,麻木了一半的身子,似乎又麻木掉一半,隻剩下脖子以上的部位困難地轉動著,發出艱澀聲音:“那明扆呢,他一直睡在我身邊的,他去哪兒了?”

  侍女們眼神亂看,卻不敢看她,撒葛隻的腦子是麻木的,隻能想到一點點事兒,那就是剛才睡覺前,明扆嚷著說要去參加大宴。

  撒葛隻艱難地問:“是不是明扆溜出去了,找他父親和哥哥?”忽然整個人像木頭一樣直愣愣地倒下,侍女忙撲上扶住她連聲急叫。

  好半晌,撒葛隻悠悠回神:“備步輦,我要去見察割。”

  不顧侍女哭叫勸阻,她隻是重複著“步輦”二字。她要去見察割,此時此刻,隻有這個殺人凶手能告訴她,她的兒子們是死是活。

  幾名內侍逃竄著,察割親兵從後麵追殺過來,舉刀正要砍下,卻見一隊侍女擁著皇後步輦,舉著火把而來。火光下皇後的麵容肅穆沉靜,威儀依舊,竟讓他們不知不覺放下了刀。

  人人都在逃命時,看到一個明知道是去送死的人,總是忍不住懷著幾分敬畏。撒葛隻一路行來,叛兵們竟不由得停下腳步,退到兩邊讓開。

  此時天色剛蒙蒙亮,隻見屍橫遍地,血腥之氣撲麵而來。到了世宗王帳前,撒葛隻舉目看去,世宗護衛和察割親兵的屍體混在一處。

  察割親兵守在帳前,察割並不在帳中,但他聽到消息已經趕了過來,見撒葛隻怔怔往裏走,對守衛揮了揮手,讓她進去。

  帳內,是橫七豎八一地的屍體,大半是宮女們。世宗的屍體在最前麵,他的刀丟在一邊,身上被砍了數刀,圓睜著眼睛,表情憤怒而焦急。察割進來之後,必是他先提了刀去抵抗,然後凶手們圍殺了他。

  撒葛隻腿一軟,跪在世宗麵前,顫抖地伸出手,將他眼睛輕輕合上。這是她的丈夫,她從十一歲起嫁給了他,他就是她的天,她待他如同所有的契丹女人待丈夫一樣,照顧他的衣食,牽掛他的安危,服侍他的母親,生育他的兒女。他對她,與其他王族對待妻子沒有區別,他還她以尊重、溫柔、位置和兒女的保障,隻除了……

  她抬起頭,站起來,尋找著另一個人的下落。帳中每一個人倒下的方向,都是在掩護著誰?

  她順著方向,一路尋來,直至後帳中,看到了那個倒下的女人。

  她仰天倒在那兒,身體怪異地扭曲著。身上傷口是帳內所有人中最多的。這個活著的時候最優雅的女人,死得最為慘烈。臉上被砍了好幾刀,看不出曾經的美麗和溫柔。上半身幾乎被砍爛了,一隻手也砍斷了,斷掌落在另一邊,指骨都扳斷了。而後窗開著,血從那上麵流下來,吼阿不的小身體,一半朝內,一半朝外,掛在窗上。

  撒葛隻跪下,抱住吼阿不,再也無法站起。可是她還要做一件事,顫抖著手,拾起阿甄的斷掌,放在斷腕前。

  在世宗的屍體麵前,她沒有流淚,此刻,她淚如泉湧。

  每個人都以為她是恨甄後的。她奪走了她的皇後之位,奪走了她丈夫的心。可是,她不恨。

  她們是兩個世界的人,在第一眼見到阿甄的時候,她已經明白。

  那天阿甄對她隻說了一句話:“我不會是你的敵人。我們都是兀欲的親人,要一起幫助他做好這個皇帝。”

  而她也隻問了一句:“我的兒子,會是皇帝嗎?”

  阿甄毫不猶豫,點了點頭。兩隻手握在一起,結成同盟。

  阿甄沒有負她,阿甄到死,都在用生命保護她的兒子。屍體訴說著她臨死前的行動,用盡全力拉住了凶手,想讓孩子從後窗逃走。所以,凶手在一時無法掙脫的情況下,幾乎把她的身體都砍爛了,才把她從自己身上撕下來。盡管,孩子還是沒有逃脫,可是,她拚了她的命。

  撒葛隻坐在阿甄的屍體邊,隻能顫抖、流淚,卻連一點聲音也無法發出,恐懼、憤怒、憎恨,堵住了她的咽喉。

  她抱住兒子冰冷的小小身軀,隻覺得荒謬而不可置信。幾個時辰前,他還逃著要她去抓他洗澡,還鬧著要去喝酒,可如今,他就這麽一動不動地躺在那兒,再也不能笑,再也不能鬧了。

  有人在問:“你為什麽來?”

  撒葛隻抬頭,看到了察割。這個殺死她丈夫和兒子的凶手,此刻顯得頗為狼狽,一身是血,衣衫不整,撒葛隻看了他衣服撕裂和血汙的地方,就已經知道,被甄後用性命拖住的人,便是他了。

  “我來為我婆母、為我丈夫、為我姐姐、為我兒子收殮屍骨。”

  “你不怕死?”

  撒葛隻盯著他的眼睛,她的眼神,令察割這樣的凶手都有所畏懼:“我至親至愛的人,都在這裏。若沒有他們,生有何歡,死有何懼?”

  察割點頭:“好,我成全你。”

  “太後呢?”

  “在她自己的營帳裏。”

  撒葛隻看著察割,下一句問話到了嘴邊,忽然心跳如鼓,一個猜測湧上心頭,竟令她不敢張口。她低下頭,捂住了臉,不敢讓眼前這個惡魔看出她的心意。

  察割忽然問:“你的小兒子呢?他去哪兒了?”

  心跳得要蹦出胸口了,撒葛隻緊緊捂著臉,努力不讓自己聲音異常:“你答應過,讓我收殮他們的屍骨。”察割暴怒:“我是答應過,可你要是敢不回答,我就讓你也變成屍骨!”

  撒葛隻緩緩放下捂住臉的手,用盡全力握緊,看著察割,隻木然重複道:“你答應過,讓我收殮他們的屍骨。”

  察割瞪著她,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恐嚇,當麵殺她的侍女。

  她咬著牙,卻隻重複一句話:“你答應過,讓我收殮他們的屍骨。”

  察割已經狂亂之至,一怒之下,那刀便橫過撒葛隻的頸間,撒葛隻倒了下來,臉上仍然掛著詭異的微笑。察割看得膽寒,吩咐手下:“一個小孩子跑不遠的,立刻給我搜,把所有人全部帶到大殿上,看守起來。”他說的,自然是指部族首領大將和眷屬,奴隸之流是算不得人的。

  這場謀逆,自然不是察割一個人能夠成事的。世宗急速推行漢化,早已經得罪各部族大人,這次又強行要部族隨他南下征戰,更令眾人不滿。上次眾人隨太宗南下,雖然直抵汴京,登殿稱帝,但好景不長,一路敗績。回到上京,又是一場奪位之戰,再加上內部清洗,來來去去,大家的人馬損失不少,卻沒有多少收獲。如今世宗還要南下,自然不願。

  察割早就秘密聯絡了許多部族首領,若非如此,就憑他自己的親兵,也不能夠在這一晚上就控製了全局。那些部族紮在外圍,並不參與謀逆,隻袖手旁觀,然後裏頭就是察割的天下了。

  可是,察割沒有控製好局勢,讓惕隱屋質逃走了。山下駐紮著皇帝的皮室軍,一旦屋質指揮著皮室軍脫出掌握,事情就難辦了。同時,世宗的弟弟耶律婁國也逃走了。世宗還有一支親軍,若被耶律婁國掌握,與屋質聯兵,天亮之後,局勢就會大變。

  察割焦灼地來回走了幾步,問:“壽安王呢?”

  壽安王耶律璟,契丹名述律,是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子,當年太宗去世,他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是述律太後卻強勢指定他的叔叔李胡為繼承人。老太後數十年積威,誰敢違背?耶律璟不想落得和前任太子耶律倍一樣的下場,所以,他退縮了,他忍了。

  誰也想不到,耶律阮扶靈北歸,居然會在軍中發動政變稱帝,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能夠打敗老太後,坐穩這個皇帝位。

  察割知道,很多人因此而後悔,包括他父親安端,包括他自己。但最後悔的人應該是壽安王耶律璟了。早知道與老太後對抗能贏,那麽許多人一定希望時局重來一次。

  動手之前,察割約過耶律璟,表示願意擁立他為新帝,隻要他的兵馬和他一起動手。

  “兀欲他寵信漢女,推行漢政,和他父親人皇王一樣,從心底背棄了我們契丹的血統,背棄了先祖與八部結下的盟約。所以,他不能再當這個皇帝了。”那一夜,察割約了諸王密議,耶律璟與其弟罨撒葛、敵烈都在場。眾人聽了這話,紛紛點頭。

  “我,泰寧王察割,明王安端的兒子,太祖阿保機的侄子,對這種危害家國的事,不能坐視。當初,述律太後看出人皇王背棄祖宗,廢了他扶立太宗德光為皇帝。我今天……”察割頓了頓,看了一眼耶律璟,又道,“我今天願意扶立太宗長子,壽安王耶律璟為新皇,大家意下如何?”

  耶律璟早已看出察割的心意,站了起來,慨然道:“察割,兀欲寵信漢女迷了心智,我們都很不滿,所以大家都同意不能讓他繼續坐在這個位置上。我可以幫你,但是,我沒有爭位的心思,你另擇人為帝,就不要找我了。”

  察割再看眾人,眾人也皆如耶律璟之言。察割自忖拉攏了足夠的人手,這才敢動手。他有自己稱帝的打算,所以當晚他並不在乎耶律璟的退讓。但這一晚的事情脫離了察割原來的預想,察割有些害怕了,他希望拉上其他人與他一起承擔。一旦屋質和耶律婁國率兵反撲,他手頭必須抓到一個人,如果不是世宗的幼子明扆,那就必須是太宗的長子耶律璟。既然明扆找不到,那就找耶律璟吧。

  然而此時,耶律璟已經說服了那些雖對世宗有意見,但對事變持中立觀望立場的部族兵馬,一起合兵紮營南坡,正式建立了第三陣營。

  現在是察割兵馬在行宮,屋質率皮室軍在山下,而耶律璟的兵馬在南坡,形成了三方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