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永曆帝又想去旅遊了!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7-03 00:41      字數:2634
  1664年元旦的杭州城,充滿了歡樂的氛圍。剛剛結束戰亂,就迎來了這麽盛大的大典,人們一下子忘記了戰爭的苦楚,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嶄新的生活。

  ??閱兵式盛大無比,除了威武的授閱士兵,很多百姓也參與到了慶典儀式中。名目上雖然有不少外府和外省的方陣,可實際上大多數人是杭州城的百姓臨時頂替的,隻是在方陣最前邊有些外地代表而已。

  ??大會的重頭戲,自然是大明皇帝在城門上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勳章。李振新、李定國、吳貞毓、肖振南等五十幾位文武重臣,被永曆帝親佩一等戡亂救國勳章,盡外還有五百多名將士授勳為二等救國勳章,走上城門被諸位重臣佩勳。

  ??一些報國忠烈勳章獲得者家屬代表也受邀參與了大典。浙江四明山、大嵐山抗清殉國的王翊、王江後人,就受邀參加了儀式,代父輩領取了報國忠烈勳章。

  ??在授勳的現場,這些人喜極而泣,痛哭失聲,與會的民眾和重臣們也掩麵而泣,悲痛不已。每一枚勳章,背後都是一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正是這些不屈的靈魂頑強不屈的戰鬥,神州才有今日之景象,一定意義上來說,這次中興大典,主要是為他們而設的。

  ??“陛下、吾和長聲兩人議了一下,覺得報國忠烈勳章授予的範圍,還需要再擴大。自薩爾滸血戰以來,有無數忠烈為國效死、血戰不退,不能讓天下百姓忘了他們。”

  ??“善、這事總裁和總統,你們多費些心,為國捐軀盡忠之人,不可虧待。”

  ??擴大授勳範圍這事,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或多或少朝中重臣都有親朋故舊,在這數十年的戰爭中有犧牲,能為死後的親人朋友,掙取一份哀榮,也算是對他們的告慰。

  ??吳貞毓等人,對用這種方式表彰功勳,極為讚賞。花的錢不多,但受賞的人卻很滿意。這種方式,以後要多用。

  ??大典結束後,與會的眾人陸續離開杭州。劉文秀和劉體純兩人,直接不回軍營,趕赴京師主持樞密院的日常事務,這是之前就商量好的結果,他們沒啥意見。李定國暫時還得呆在南方坐鎮,處理戰後的軍務。

  ??大的戰爭結束了,軍隊的功能也要相應的進行改變。經過商議,初步的計劃是,全國陸軍將分為保境安民團、邊防衛國軍和野戰軍團三個體係。原則上來說,今後將不再增加陸軍規模,五年內陸軍的人數要削減三十萬左右。不過海軍這邊的規模要擴大,除去鄭成功的第三艦隊,兩個主戰艦隊規模都需要擴張,還得建十到二十個海岸巡防警衛艦隊,總兵力要達到二十萬以上。

  ??孟祥輝帶著劉興和施琅返會舟山,他們對中興大典後的格局最為滿意。

  ??“老孟,你這金質的勳章看著是比銀子的亮。”

  ??“從上學的時候,你就貧嘴,到現在還是這樣。你要是看著眼饞,就不要看!”

  ??“嘿嘿,我也不想看,主要是你這勳章老在我眼前晃。這枚金獎章怕是得有半斤重吧?以後要是缺錢,應該能換不少的酒。”

  ??“劉將軍,你要是缺酒,把你哪枚銀獎給施某,我給你高價,按足金的分量給你兌。”

  ??“施司令,你不是也有枚銀獎啊,要我的幹嘛?”

  ??“我留下來傳給兒子,兒子多、一枚分不過來。”

  ??“想到別想,我這也是要傳給兒子的。據說戡亂救國勳章隻發一次,除非再有國戰。老劉我都不知道再有沒有機會趕上一次國戰,所以你想都別想這好事。”

  ??“劉興閉上你的烏鴉嘴,你這話要是讓別人聽到,不把你的臭嘴撕爛才怪。大亂二十多年,人心思定,你還盼著打國戰!”

  ??“我這不隨口說說,無心之言、無心之言,不要當真。”

  ??被孟祥輝一頓訓,劉興連忙認慫,再不敢插科打諢了。之前他是臨時調到海軍的,屬於客軍。現在不一樣了,樞密院正式下了文,將他的師劃歸海軍節製,編為海軍陸戰一師。孟祥輝現在是他正兒八經的頂頭上司,可不能沒大沒小。

  ??將劉興的師,整建製的調到海軍,軍方大佬們都很滿意。對於陸軍來說,減了兩萬的兵額,還不用對現有兵員進行縮編,上上下下都好交代。而海軍這邊,能整建製的接收一個主力師,也是極好,省去了重建的麻煩。劉興自己也接受這個結果,到了海軍這裏,起碼還有仗可打,不像陸軍,以後若有戰事,怕是搶出戰名額都搶不過來。

  ??天下太平了,李振新發現自己還是沒得閑。東南數省殘破不堪,急需重建。別的不說,光跑過來要錢、要政策的封疆大吏就能將人煩死,搞的他一時半會無法北上,隻能滯留在杭州處理戰後事務。

  ??就這還有人上杆子的跑出來添亂,授完勳的永曆帝意猶未盡,不打算回北京,說是要去各地轉轉。

  ??這不是瞎搞嗎?各地都忙著搞建設哪,那有功夫陪著你玩!皇帝出巡再怎麽說也是大事,接待標準低不了,他過去又一點忙幫不上,除了勞民傷財,屁事不頂。

  ??“陛下、眼下天下初定,各地還沒完全安靖,你出巡的計劃還是再等一段時間再說吧。”

  ??“邦德,你當初可是答應過朕,有機會的話,會讓朕巡視天下的。”

  ??“吾確實說過這話,不過這不時機不成熟嗎?很多地方都沒通鐵路,陛下出行多有不便啊。”

  ??“不需要全通鐵路,朕看乘著火船也不錯,和火車差不多。”

  ??“既然陛下非要現在就出巡,哪我就去安排吧,東南數省剛剛光複不甚方便,除了這幾省以外,陛下自己選地方吧。”

  ??勸不住,就隻能由著他了。話說回來,多出去轉轉也好,總比窩在皇宮裏瞎倒騰好。永曆帝估計是古今帝王裏,去過省份最多的存在了。當年被滿清追著各處跑,現在倒好,自己也不消停,還是想到各處跑!

  ??不過這次出巡一切得從簡,衛隊隻能帶一個團的。李振新還專門寫了信,交代各地官員,接待方麵能省則省,切不可鋪張浪費亂花錢,要是多花了錢,朝廷不但不報銷,還要追究他們的責任。地方官員應該能知道輕重,知道現在的大明誰說話好使。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