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明軍第一次大整編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2-16 15:56      字數:2203
  “帝室還是遷到陪都為宜!”

  “帝室到了重慶,安全問題如何保障?再出現一個孫可望可怎麽辦?”

  “吾派興平軍一個團長期駐紮在陪都,另外西寧王在陪都也留一支人馬拱衛,想來是無大礙!”

  李振新和吳貞毓等人正在商討接下來的善後事宜,重點討論朝廷要到那裏安置。還有貴州、四川等地該如何接手的問題。

  暫時確定的方案是,朝廷還是回重慶。貴州和成都府以南,由劉文秀接手的西營接管。成都府及以北地區由興平軍暫管。

  朝廷同時提出條件,西營、興平軍、夔東方麵得想辦法安置一批士子在四川、貴州、以及湖北任職。這個條件可以接受,不過在四川地區任職的士子要經過軍政大學的培訓合格畢業以後方可上任。

  退到雲南的吳三桂,派人過來祈和,請求朝廷再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李振新與人商議後,暫時答應了他的請求。主要是由於雲南那個地方,情況太複雜,沐家在哪兒經營了幾百年也沒整清楚,倒不如暫時讓老吳帶著人去折騰。

  國事委員會吳三桂的名額得以保留,但其要公開悔罪。孫可望的名額換成了劉文秀,他成了西營的兩巨頭之一。

  “趁著這次機會,吾看咱們各部也要對兵力進行整編。咱們各部的番號也統一一下。這樣對敵作戰的時候,也能跟好的配合。一報番號就能知道是那部兵馬。”李振新覺得現在有時機,簡單整編各部人馬,於是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定國聞言立刻問到:“夏國公、咱們該如何整編,有無章程?”

  “吾的意見是各部統計一下人馬的實數,然後依照我興平軍現有的編製,各部都實現編製化。以後各部就分為集團軍、軍、師、旅、團、這樣編,李王爺意下如何?”

  “旅、團這個吾也聽說一二,這集團軍等編製是怎麽一回事。”

  “八千人為一旅,兩個旅再加一些直屬部隊,總計兩萬人組成一個師,兩到三個師組成軍,三師以上人馬的部隊稱為集團軍。就像吾現有近十萬部下,就可以編成集團軍。而夔東那邊不夠六萬人馬就隻能占一個軍的編製。集團軍和軍沒有固定人數,但軍以下的編製都得實編滿員才能有番號。”

  “吾這邊有近八萬人,是否也能有一個集團軍的番號?”

  “這是自然!”

  最終經過李振新、李定國、劉文秀的討論,簡單的擬定了一個整編計劃。興平軍正式改編為大明第四集團軍,李定國所部為大明第五集團軍,劉文秀所部為大明暫編第六軍、夔東各部人馬番號為暫編第七軍,薑鑲所部為暫編第八軍、鄭成功所部為暫編第九軍、吳三桂所部為暫編第十軍。浙東張名振所部為暫編第十一軍。

  各集團軍和軍下屬的師、旅、團番號自定但不能占用已有的部隊番號。暫編軍,人數夠了六萬自動升級為集團軍。每個集團軍下屬的師不能超過六個,超過部分不再擁有番號。

  集團軍和軍首領為總司令,同時設前敵總指揮一名,協助處理軍務。

  “定國,你部暫時能編四個師吧?吾看就把109師到114師的番號留給你們,我部從115師到121師。其它的各部從這往後數每部留六個師的番號。禁軍的番號從101師開始,正好有八個師的名額,恰好符合天子八師的傳統,各位意下如何?”

  這個番號的分配方案,除了吳貞毓等極少數人以外,其他人都表示讚同。隻要李振新不堅持,什麽都占頭份,其它人就沒意見。

  整編方案一出來,貴陽周邊的軍士們,瞬間激動起來。大家夥跟著明軍打了好幾年仗,可一直沒有個正規的名分。這下大家終於有了一個正式的名號,隻要把番號報出去,就感覺高人一等的樣子。

  “咱們是第五集團軍,你說到時候後王爺會把咱們編到那個師裏?”

  “那個師還不都一樣?”

  “那可不一樣,俺就覺得109師這個名號好聽!”

  “嘿、我也覺得109師好聽,最好不是114師,這名字聽著晦氣。”

  “李國公的部下早就有番號了,聽著就正規。”

  “就是、前幾天我見了一個507團的人,是俺們老鄉,他一報番號,咱聽著就舒服。以後俺也可以直接報自己是那個團的人,人家一聽番號就能知道我們是那支人馬。”

  李定國的部下們,對於番號非常熱衷。士兵們一聽這事,就開始暢想起自己有了番號的風光樣。他們中有不少是出身與陝北的義軍,擁有番號後他們覺得自己是真正擺脫了賊名,這以後回到家鄉,也能說得出口。

  不光是一線士兵,就連他們的主將李定國,都對這個番號無比重視。回到營裏當天,就做了一麵第五集團軍的軍旗,掛在了帳前,之前亂七八糟的的旗全收了起來。

  在李定國心裏,直到這一刻才覺得自己是正式被大明朝廷所承認,他的部下是真正的官軍了。

  有人對番號欣喜不已,同樣有人對這個番號意見很大。遠在昆明的吳三桂和部下收到改編文書之後,就連摔了好幾件瓷器。

  “憑什麽?我部被編為第十軍?連潰東和劉文秀的部下都比咱們的位置靠前?”

  “王爺、信使說這番號就是個數字,沒什麽特殊內涵。”

  “什麽就是個數字,他李羊毛怎麽不把第四集團軍的番號讓給我們?這就是座次,我們的座次居然如此靠後,這真是奇恥大辱。”

  吳三桂心裏固執的認為,這次整編分配的番號就是各部在明軍序列裏的地位。

  李振新的興平軍恬不知恥的自認老大,然後是李定國所部。縱橫天下的關寧軍幾乎排名末尾,隻比在海上飄蕩的張名振高一個名次,這也太侮辱人了。

  “國相,咱們直接編四個師,以後就稱第十集團軍!”

  “可是,我部兵馬不夠四個師的編製啊?”

  “哼,難道他李羊毛會帶人來數咱們的人頭嗎?再說了,現在不夠不代表以後不夠,你直接給國事委員會報上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