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走投無路去投清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2-16 15:56      字數:2179
  整整混亂了一夜,貴陽城的局勢才得到控製。永曆帝和朝臣們總算是平安無事,被救了下來。

  接著就出現了一件尷尬的事,李振新該用什麽身份去見朱由樃。昨天可是給人把祭祀儀式都搞了,現在再去見麵似乎大家都有難堪。估計永曆帝對這位國公也沒什麽好感,完全不顧帝室安危,就要硬打貴陽城,能有好感才怪。

  “吾要晉見陛下,勞煩通報一下。”

  “夏國公、陛下剛剛受驚過度,正在恢複,還請過段時間再來拜見。”馬吉翔帶著人攔住了李振新,他們害怕再出現孫可望的事件。

  “聖駕受驚,是做臣子的失職。不過、眼下情勢萬分緊急,吾必須要見到陛下再說。”說完,李振新根本沒顧及錦衣衛的臉色,直接就帶著人闖進了永曆帝的臨時住所。

  這次見麵是李振新和朱由樃第一次會麵,兩人之前都是聽說過沒見過,從來沒正式見過麵。

  朱由樃被突然衝進來的李振新嚇的麵色鐵青,他不知道這位目前大明軍威最盛的軍閥,此刻是要幹什麽?

  “夏國公、闖宮意欲何為?”

  “陛下、臣進宮,有兩件事。一是確認陛下是否真的安全。另一件事是想和陛下談談心裏話,還請陛下擯退左右。”

  “夏國公、朕好歹是帝王,你是準備一點君臣的顏麵都不留嗎?”

  “陛下、君永遠是君,臣永遠是臣,吾怎麽能不顧君臣顏麵?之所以要讓旁人避讓,是因為臣隻想說些咱們君臣之間的體己話,此話出的臣口,入得帝耳,其它人可聽不得。”

  “當真是君臣密話?”朱由樃將君臣二字咬的很重,生怕李振新聽不到一樣。

  “陛下,臣隻說臣子本分內的話。”

  朱由樃思索了良久,無奈的揮了揮手,讓太監們都退出了房間。

  看著人都走遠了,李振新幽幽地說道:“陛下,認為自己是明君嗎?”

  這話把朱由樃噎的半死,他覺得李振新是要攤牌,讓他再一次禪位。“夏國公,是要做明君?”

  “不、吾是想要陛下做明君?”

  “此話何意?”

  “隻要臣是賢臣,陛下自然是明君。而臣是昏臣,陛下自然是昏君。”

  “夏國公有話直說,若是朕能答應的,今天朕都應了你。”永曆帝的心稍微放寬了一些,從剛剛的談話中,他覺得李振新起碼暫時不會篡位。那麽至少此刻生命是安全的!

  “陛下你現在答應的,以後未必不能變,就像吾現在答應的,以後同樣未必不能變一樣。今日臣隻說咱們能做到事,之前國事委員會的框架不變,陛下認為可否?”

  “可!”

  “以後君臣之間有隙,陛下是否回妥協一二,不讓我等臣子下不了台?”

  “此話何意?”

  “陛下臣就明說了吧,吾不是忠臣,但也不是想要篡位的賊子。隻要陛下能謹守明君之道,吾就永遠做一個賢臣。此話現在說來有點為時過早,但等大明中興了,估計總會有逆臣慫恿陛下掌權,行南宋舊事。臣無意帝位,若是有這個想法當初在陝北就自立了,沒必要再折騰這些事,可臣也不會做束手就擒的嶽飛。”

  “夏國公、請放心,朕不會做擅殺忠臣的昏君。你是對社稷有功的忠臣,朕心中明白。”永曆帝安了心,原來這位軍閥真是來談心的,看來之前是多慮了。

  “陛下、臣放不了心,俗話說此一時彼一時,到時候陛下未必如今日所想,這事到時候再說。今日臣隻表達一個意思,妥協和放權才是明君之道,這事陛下慢慢去想。垂拱而治沒什麽不好,反倒會令帝室得享江山萬年。人們常說東周王室大權旁落,可未曾想到集天下之權的始皇帝,二世而亡。爭權奪利的事,讓天下群臣去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臣今天言盡與此,驚擾了陛下,還望見諒。”

  話剛說完,李振新就轉身離開了宮室,隻留下永曆帝一人在房間裏淩亂。

  走出臨時行營,發現外邊已經聚集了很多人。李定國、劉文秀、吳貞毓等人都坐立不安的在大門外候著,他們真怕再出什麽事。

  “夏國公、陛下安好?”李定國睜著銅鈴大的眼睛,直視著李振新。

  “陛下當然安好,怎麽各位是覺得吾有加害陛下之心,不放心就進宮去探望陛下。”

  “夏國公,不是去逼陛下禪位?”吳貞毓沒有擾彎子,直接說出了心裏話。

  “笑話、吾是大明的忠臣,怎麽可能幹這種奸邪小人之行?好了,吾要回營休息,有事咱們明日在朝會上說。”

  這算怎麽一回事?眼前的這位爺突然闖宮到底是去幹什麽?眾人一頭霧水,他們有點想不通。

  緊接著,吳貞毓等幾位重臣被永曆帝召見。可皇帝隻是討論,接下來該如何善後的事,關於他和李振新的談話是隻字未提,仿佛這事沒發生一樣。

  帶著幾百部下逃出貴陽城的孫可望,並沒有撤往昆明。因為在半路上,他聽到了一個壞消息。吳三桂帶著人從成都跑到了昆明,關寧軍現在成了雲南的主人。

  “國主、昆明已被吳賊給占了,我等將何去何從?”

  還能到那裏去?不到一月的時間,他由一個據有一省之地的大軍閥,突然就變成了無立錐之地的喪家之犬。這般境遇,真是讓人欲哭無淚。

  早知道會有如此下場,當初說什麽也不會去偷襲陪都重慶。無處可去的孫可望,眼下隻有一條路可走,投靠大清!

  一月之前老孫還想著與大清列土封疆,可一月之後,隻能帶著一點殘兵敗將去尋求庇護。這個下場能怨得了誰?要是不做皇帝夢,不聽人蠱惑,事情會發展成這個樣子?

  孫可望到清軍地盤,宣布投誠的時候。狼狽不堪,除了幾個家人以外,身邊的衛士之剩下十三人。其他人一聽說自家主將要去當漢奸,立刻就宣布脫離隊伍,回貴陽了。若是有選擇,一般人誰會去當漢奸?大西軍與滿清,可是有血海深仇的,他們不像孫可望這樣毫無骨氣和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