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趕著過年來了個人才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0-12-24 14:12      字數:2155
  西安城裏,洪承疇和吳三桂這對老冤家又碰麵了。雖然內心裏相互膈應著不行,但表麵上兩人都很客氣。

  作為半個地主,吳三桂在城裏設了盛宴,招呼自己這位老上司。城裏的將軍富碦蟬、以及漢中的李國翰都來作陪。

  “督師大人此次重來故地,定能帶領我等收拾了哪陝北的李羊毛!”吳三桂在酒宴上開始恭維這位老上司,若是別人他還可以拿一下平西王爺的架子,麵對洪承疇可就拿不出來了。

  “長伯客氣了,先說說這李羊毛的情況吧!你軍已交手多次,想來是對此賊相當熟悉了。”吳三桂沒多說廢話,直奔主題。目前來說確實是關寧軍與李振新的交手記錄最多,說了解對手也非他莫屬。

  “督師,那我就把情況說一下。目前這羊毛賊據有榆林、延安兩府大部地區,麾下精兵有三四萬人。皆是配裝了連珠火槍的精兵,擁有火炮無數,火力之凶猛前所未見,戰力非同小可。聽說其在擊敗了英親王的大軍之後,又北上東勝衛,在哪裏築城準備長期駐紮!”

  聽了吳三桂的一凡介紹,洪承疇有點迷糊,這個李羊毛是吃飽了撐得,跑到東勝築城?不合常理啊!“羊毛賊在東勝築了城?這打的是什麽主意?還有他們的火器對我軍克製大嗎?吾在北京聽說,連珠槍可是騎射的克星?”

  麵對這一連串的發問,吳三桂回答起來還有些吃力。“羊毛賊在東勝築城之事,屬下一時還想不明白,想來是為了防備草原上的蒙古人吧!連珠槍確實是騎射的克星,其能連發六發子彈,準頭也比三眼火銃要強不少!”

  “我軍中能否仿製羊毛賊的火器?”

  “屬下費勁心思搞來了樣槍,不過仿製難度頗大,到現在做出來的也不怎麽堪用!”

  “這事不可怠慢,要安排緊要的匠人抓緊時間仿製!盡快做出合用的來!京城裏瑞重親王也說了這事,你派人把樣槍送一份到京城,那裏的匠人水平高一些!”洪承疇覺得仿製火器是眼下最關鍵的,當年清軍就是仿製了紅夷大炮,才徹底掌握了對明軍作戰的優勢。

  “聽說羊毛賊頗善製器,其境內的振川城出產的東西可不少?”

  “確實如此,如今咱們這裏用的好些東西都是振川城產的,比如眼前的這油燈!還有火油、鐵瓷、等物件不計其數。聽說其境內靠著這些物產,富的流油,都鋪了一條近百裏長的油路!”

  聽了吳三桂的介紹,洪承疇算是立體的了解了李振新勢力。越了解,越覺得想要對付此人難度越大。

  有精兵、有精械,最主要的是還有錢。這樣的敵人能好對付嗎?唯一欣慰的是,這股敵人不是流寇,擴張意識不強,不然現在就來打西安城了。看吳三桂等人的慫樣,也沒有一戰之力!

  這股賊軍的弱點在那兒哪?洪承疇一時還想不出來,到固原慢慢再想吧!

  第二天一早,洪總督沒有休息就踏上了北去陝北的行程。前三邊總督孟喬芳還在那兒等著他交接,固原城的總督府不知道變化大不大,已經離開快十年了。

  同洪承疇一樣冒著嚴寒往陝北趕的,還有一行人。不過他們可沒有三邊總督這樣大的排場,隻有三四人行色匆匆,一路上小心謹慎生怕被人發現。

  “幾位老爺,翻過這道梁就到了李侯爺的治下,到了那裏就好了,咱們也不用這麽偷偷摸摸!”一個老農模樣的人對著身邊的幾人客氣的說話。

  “一路上多謝老丈相助,方某感激不盡!這是一點謝意,還望不要嫌少。”一個中年人從懷裏掏出了一粒碎銀子遞給了老農。

  大中午的,李振新剛吃完午飯,正準備摟著閨女睡一會午覺。雷興就火急火燎的跑進了院子,邊跑邊喊:“侯爺大喜事,咱們陝北來了位大材!”

  大材?誰這麽厲害?能讓雷老漢重視到不顧形象?

  “來的人是誰啊?”

  “是桐城方密之!”

  “方密之是誰?很有名嗎?”

  “就是方以智,複社四公子之一!”雷興以為李侯爺是不熟悉方以智的字,所以專門解釋了一番。上一次對宋應星也是如此!隻知道人家的名不知道人家的字,不明白怎麽會有這毛病。

  “複社是幹什麽的?”李振新一時還真沒記起複社是怎麽一回事,若是東林黨他立馬就知道情況,複社還真有些小眾!

  “侯爺你不知道複社?他們在東南可是半壁江山的存在?”

  “東南不是東林黨人的地盤嗎?”

  “這複社是和東林黨人鼎足而立的,人稱小東林!”

  原來來了個東林黨啊!怪不得雷興這麽大呼小叫的。老漢雖然不是正經讀書人,但還是把自己往讀書人裏靠。遇到東林黨這種大學閥,骨子裏的自卑感就生出來了。看這一副走狗的樣子!一點沒有堂堂軍政委員的自信!

  跟著雷興到了將軍府,見到方以智和他兒子以後,李振新並沒有被震驚到。這位四公子也沒有想象中的帥啊?抱著試試運氣的態度,還專門問人家有沒有什麽著作能欣賞一下。

  老吳和老宋兩人就是憑著書冊,讓李侯爺亮瞎了狗眼。說不準這次找上門的,同樣也是個國寶哪。

  這一次似乎沒按套路來,方以智遞過來書冊就是普通的詩集,沒什麽讓人興奮的點。李侯爺裝模作樣的翻看了一遍,並表示這樣的大作需要留下來慢慢品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閑談了一會,很客氣的讓人先安排住宿,並表示晚上的時候舉行接風宴就完事了。這已經很客氣了,要不是看人家大老遠的來,並且以前在朝中還有些地位,李振新接風宴都準備省了。

  晚上接風宴的的時候,李振新才意識到這個人似乎是個人才。因為他和老宋好像以前就認識,兩人交流很多,老宋對他的學識也是稱讚有加。說他不僅學問大,在雜學上的涉獵也不是自己能比的!

  雜學比老宋還深?這怕是在吹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