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朝會
作者:雨夜冥思      更新:2020-11-23 12:58      字數:2541
  “陛下,如今野外野獸進化非常快速,獸潮越來越頻繁,動亂已經開始,我希望接下來一年裏,軍方的軍費能夠增加,希望能夠征召更多的士兵,以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動亂。”

  年度報告總結完之後,這個時候,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站出來,對著秦政見禮說道。

  說話的是軍方代表蒙戰,蒙戰是蒙家家主,更是軍方主將之一,也是掌控軍方的三大軍方勢力之一。

  在這裏,就不得不說說軍方,軍方是比較純粹的,基本上效忠於皇帝,隻要皇帝不做出天怒人怨的事情,基本上不會背叛皇帝和國家。

  尤其現代化社會,軍方更加的純粹,是保證皇家的力量之一,至少法律上規定,軍方是效忠皇帝和人民的。

  但實際上,軍方間接的受到皇帝的掌控的,否則大秦帝國的皇帝,早就被野心家給取代了,所以,雖然軍方不會絕對百分百的支持秦政這個皇帝,但也不會反對秦政,甚至在關鍵時候,會支持秦政的。

  軍方分為三大派係,分別為蒙家,王家,白家三大家為主,是軍方最頂級的世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次一級的軍方家族,但總體上軍方家族是比較純粹的。

  蒙家是蒙恬的後人,從先秦時代,大秦帝國統一天下開始,就是皇家的死忠,曆代蒙家都出武將,而且都是非常厲害的武將。

  王家是王翦後人,也是皇家的死忠,白家更是白起後人,雖然經曆過起起伏伏,但這三大家族一直跟隨大秦皇家,傳承到如今,是皇家的死忠。

  當然了,人心思變,若是皇家出現的皇帝能力不行,想要他們完全效忠,就很難,最多也隻能讓他們保證皇家的延續,這也是為什麽在大革命時代,那個時候,大秦帝國最後也君主立憲,皇帝不得不退居幕後的原因之一。

  如今,秦政自然希望能夠完全掌控軍方,隻有這樣,他才能夠放心的提升軍方的實力,保證大秦帝國的穩定。

  此時蒙戰想要擴充軍方的實力,秦政還沒有說話,一個大臣站出來反對說道:“軍方實力已經夠強了,能夠鎮壓一切動亂,沒有必要繼續擴張。

  此時國庫空虛,暫時沒有多少錢財來擴軍,我看應該將錢財用來提升其他方麵的實力,我覺得孩子是帝國的未來,我們應該擴建學校,都培養一些高天賦的學生更好一些。

  靈氣複蘇時代,實力為尊,尤其是強大的個人實力淩駕一切之上的趨勢已經初現端倪,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著力培養強者,特別是那種能夠鎮國級的強者,隻有這樣的強者,才能夠保證帝國的穩定。

  隻有這樣的強者,才能夠為我們守護帝國的穩定,而學校就是培養這樣強者的地方,我覺得應該優先擴張學校,並且對學校進行改革,提升學校的實力。”

  說話的是教育部的部長荀光,作為十二部之一,教育部部長權位還是很高的,最主要的是,教育部是文官的陣營,荀光說話,代表文官集團表態。

  文官和武將曆來是不和的,哪怕現代社會,這樣的矛盾依然存在,雖然無限減小,但並不代表沒有,所以,文官集團自然不希望武將集團擴張實力。

  最主要的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學子,天生就是文官這邊的,雖然也有培養武將的學校,但這樣的學校,在眾多學校之中,隻占據少數的數量。

  所以,文官集團自然希望學校實力加強,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強者,甚至將來若有機會,文官不介意培養出來的強者去掌控軍方等武將集團。

  當然了,作為教育部部長,荀光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他必須以事實說明,提出對帝國有益的意見,否則必然站不住腳。

  隨著荀光說話,文官集團也開始說話,他們開始發難,於是,朝會開始就先提升軍方的實力,還是提升學校的實力,開始進行討論,武將和文官們開始各說各理的爭吵起來。

  新時代的武將可不是沒有文化的存在,所以,就理論而言,武將一點也不比文官弱小,所以,爭論起來,自然勢均力敵,半斤八兩。

  這個時候,雙方都不能夠說法對方,於是他們需要一個拿主意的人。

  宰相李響這個時候說道:“既然我們都不能夠說服對方,不如讓陛下來拿這個主意。”

  李響的話,頓時得到文官集團們的支持,畢竟這個時候,爭論下來,雙方很難定論,不如讓秦政拿主意。

  這個時候,興致勃勃的看著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爭鋒相對,看的正熱鬧的秦政,沒有想到火會燒到自己身上,頓時感覺到很是意外。

  對於文官集團讓自己拿主意,秦政有些猶豫的樣子說道:“我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不懂,讓我拿主意,恐怕有些不妥吧?”

  秦政自然有著他的主意,若是有機會,他不介意引導一些事情的發展,但秦政知道他不能夠表現對掌權有,否則很容易被大臣們針對,到時候,他想象做什麽事情,就會更加的困難。

  文官們有時候未必能夠成事,但想要壞別人的事情,卻非常容易,沒有必要,秦政暫時不想理會大秦帝國的爭端,特別是文武之爭,無論偏向哪一方,對於秦政來說,都不是好事情。

  “我覺得陛下拿主意不錯,無論對錯,隻要陛下拿定的主意,我等自然遵從。”

  這個時候,蒙戰站出來說道,既然雙方都不能夠妥協,那麽隻能夠讓秦政這個皇帝來評判,並且決定接下來一年發展的主方向。

  蒙戰站出來支持,軍方代表也一個個表態,這個時候,文官集團自然不會反對,於是滿朝文武百官都看著秦政,等待秦政下定結論。

  宰相李響說道:“必須雖然年歲不大,但或許從另一個角度,比我們看到更清楚,所以,還希望陛下能夠做出結論,這樣我們好確定來年的發展方向。”

  李響說完,其他大臣們,武將們,也一個個表示支持。

  對此,秦政隻有無奈的和稀泥的說道:“既然這樣,不如兩個計劃同時進行,一邊擴張軍隊,一邊擴張學校,兩手都抓,反正將來,這兩個計劃都要進行的才能夠對大秦帝國有利,不如現在就同時進行著兩個計劃。

  而且這兩個計劃我們前期未必要投入所有的資源,我們可以分期投入資源,這樣既不影響兩個計劃的正常進行,也能夠解決我們錢財缺失的困境。”

  大秦帝國財政狀況,秦政並不是很了解,大臣們說財政困難,秦政就當財政困難了,故而將自己的說法說出來。

  秦政的話,無論是大臣們還是武將們都感覺可行,於是一個個高呼:“陛下英明。”

  顯然,他們不準備反對秦政的建議,一來,秦政的建議是他們想要秦政提出的,二來,秦政比較是皇帝,是大秦帝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這是秦政第一次參與帝國建設下定的結論,他們自然不會反對。

  三來,秦政的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可行性,所以,無論是軍方還是文官,都是非常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