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0章 兒子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1      字數:2113
  四月初,長安這邊還在暮春時節。

  今年天氣和去年差不多,暖和的很快,春耕完全可以在四月中開始,這是個好兆頭。

  四月初的大朝會上,主要說的就是農事。

  李破總是在不厭其煩的重複一件事情,春耕很重要,不能有任何延誤和疏忽,不然就要遭到嚴懲。

  大家也都習慣了,隻要自己任上別出紕漏,皇帝還是很講道理的。

  另外就是今年要做的各種工程,四月間就要陸續開始,和去年差不多,隻是今年多出了許多倭人和百濟人可用。

  李破索性大手一揮,免了河南,河北,山東這些地方三年賦役,不過畢竟已經過去好幾年了,朝廷會在稅收上找補一下。

  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用起來應該會很方便,隻要別把人都餓死,用到哪裏都成。

  以十萬為單位來計算的人手,會極大緩解大唐的用工荒,自從秦漢以來,中原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麽大規模的外來務工者。

  以前也不是沒有戰俘,不過多數還是以安置為主,收攏人心,增強中原王朝的國力。

  這一次則明顯不同,來的都是務工人員。

  戶部的人在聽到消息之後就比較振奮,一直在規劃著今年的工程進度。

  馳道先不忙,當務之急是把各種水利工程修一修,恢複東都舊觀也要提上日程,還有就是運河體係,各種礦藏的挖掘,今年還要修繕宮宇……

  工程很多,不愁來的人太多,有所閑置,隻怕這種好事隻這一次。

  …………

  倭人的貴族在長安已經滯留了一個冬天,因為皇帝對他們表現出了明顯的厭惡,所以他們過的比較淒慘。

  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來形容略有誇張,畢竟是住在鴻臚寺的驛館之中,不可能讓他們弄的和街邊乞兒一樣。

  隻是待遇上……鴻臚寺的官吏們覺著不餓死,凍死人就是勝利。

  開春之後鴻臚寺卿高表仁上書,問陛下想怎麽安置這些倭人,他們占用了鴻臚寺的驛館,男男女女群居在一處,時日長了已經有十幾個女子懷上了身孕。

  這哪是什麽王族,簡直和野獸相仿,關係亂七八糟,再這麽弄下去,鴻臚寺得想著是不是該建一所育嬰堂了。

  李破給鴻臚寺的回複很隨意,留下些漢話說的好些的,其餘男子都殺了,女子充入教坊。

  至於留下那些人,好好教導,讓他們知道主仆之分,等倭人到來,派他們去管束倭人,帶著倭人好好做工。

  李破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出現小日子過的不錯的家夥,反正現在他把倭人蹂躪的差不多了。

  大唐則多了一塊海外飛地,看著比較喜人。

  李靖情商不高,總喜歡得罪人,可隻要放他出去,他做起事來還是有板有眼,冬天的時候便把倭國地圖送到了長安,給大唐完善了一下東海的地理圖誌。

  這顯然是為之後東海都護府的建立在做準備。

  杜伏威那廝就想不到這些,還在半島上瞎忙活。

  而李靖情商不高的地方也表現了出來,你既然弄的這麽全乎,當即朝中就也有人開始薦他為東海都護府的第一任大都護,你說這是不是在給自己挖坑?

  …………

  安排好了今年的工作,李破帶著人到長安郊外進行了一次春祭。

  他沒再率人進行春狩活動,而是在行宮中待了幾天。

  已經是大唐元貞六年了,李破矯情的感慨了一下歲月無情,他又長了一歲,不過經過冬天裏的耕耘,宮中嬪妃又有兩人有了身孕。

  他覺著自己不能老是生女兒了,那樣的話與李碧的名聲極為不利,當然了,這也由不得他來做主。

  這麽多年下來,還就李碧誕下了兩個兒子,其他一水都是女兒,讓他省心不少,可總這麽下去……他自己都難免覺著有些奇怪,何況是別人了。

  對於兒女他倒是操心不多,隻是李原年紀漸長,到了今年就九歲了,雖然時常還哭哭啼啼,可離著成年也沒幾年了。

  當世之人雖然都以弱冠之年為男子成年的標準,也就是二十歲成丁。

  可實際上沒什麽人遵守這個,不論男女一般在十三四歲就算成年,十五就可以舉行冠禮,換句話說,也就是到了能夠婚配,成家的年紀。

  比如說王貞被送到晉地的時候就是十三歲……

  皇子就更不用提,一出生就能封王的也不在少數,四五歲剛開蒙就出去單過,其實不單皇室,貴族人家也差不多。

  到了二十歲,有的人已經過上了妻妾成群,孩兒環繞的生活。

  之所以定下弱冠之年,實際上是官府給百姓上戶籍,分配田土的依據,約定俗成卻是另外一回事。

  因為人口銳減的緣故,如今大唐采用的則是十五歲成丁,比前隋的規矩短了不少。

  …………

  李破打算等明年李原滿了十歲,看情況趕出宮去別居。

  主要是他覺得自己的長子不太靠譜,腦子不很聰明,時常會被妹妹戲弄,玩心也重了些……

  嗯,總之缺點一大堆,唯一讓李破比較放心的是,李原心腸還算敦厚,對待陪在他身邊的人都很不錯。

  妹妹就算時常戲弄於他,他也不會跟妹妹計較,就是嘴比較損,時不時就氣的李真跳高,並樂此不疲。

  李破肯定是不會承認兒子在這方麵很像他,反正李原不來氣他這個老子就成。

  前些年臣下們還在催促著皇帝立下太子,好穩固國本,可到了如今就沒什麽人提了。

  原因嘛是明擺著的,皇權日益穩固,而且李破本人春秋正盛,也就暫時不用為繼承人的問題擔心。

  二來就是他隻兩個兒子,還都是皇後所出,問題就更簡單了許多。

  而且大家都覺得皇帝想等次子長大一些,來和長子比較一下,然後再立下太子,雖然立長是規矩,可皇帝既然想慎重一些,臣下們多數也不會說什麽。

  此時還遠不到發生儲位之爭的時節,誰也不想先冒頭做這個惡人……

  而開國之君的權威,非常之重,皇帝近臣們都覺得,在立儲之事上,皇帝很可能會乾綱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