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章 攻倭(十)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1      字數:2134
  唐軍在伊矛島和倭國本州島之間穿過。

  第二次和倭人接戰發生在明石海峽,地形與之前豆島那邊差不多,水路狹窄。

  倭國朝廷聚集起了所有的船隻,並令伊矛島上的幾個令製國出兵,想要全力將敵人阻擋在難波海灣之外。

  這其實正合唐軍心意。

  這裏島礁沒那麽多,水麵窄是窄了些,但唐軍的主力戰船也還能浮於水上,來去自如。

  唐軍在這裏下了船帆,以免被岸邊紛紛射來的火箭點燃。

  小船靠岸,清理兩岸的倭人,大船行在水上,與倭人的船隻混戰在了一起。

  當時的場麵……唐軍戰後都不願提起。

  倭國聚集起來的數百條戰船,大膽的和唐軍進行了一場混戰。

  兩岸的倭人則拿著各式各樣的武器,徒勞的跟登岸的唐軍士卒廝殺在了一起。

  倭人勇氣可嘉,但唐軍沒有給他們任何背水一戰的機會。

  水麵之上,倭人的屍體很快就四處漂浮,他們長的雖然矮小醜陋,但流出來的鮮血卻還是跟人類是一個顏色。

  岸邊之上,登岸的時候費些工夫,一旦唐軍聚集起來,即便頭暈腳軟,卻還是把倭人殺的四散奔逃。

  一兩個時辰下來,此戰便以唐軍的勝利告終,隻是瞅著水麵上被燒毀的一座大船,唐軍將領也心裏冒火。

  王雄誕吃了大虧,他的旗艦被點著了,這一事件,別說氣的他自己想要吐血三升,過後追責也足夠他喝一壺的了。

  這廝確實也太過輕敵,竟是仗著自己船大而快,徑自衝入到了倭人船隊當中,這次他就沒有之前海上一戰時的運氣,頓時成了人家的集火目標,把他的座艦點成了火球。

  王雄誕出身義軍,完全沒有任何與艦同存的榮譽感,一見大火燒了起來,便帶人棄艦而走,若非他帶著左右拚死廝殺,不然這廝說不定會被倭人捉了去呢。

  倭人的頑強抵抗拖了唐軍半日時光。

  李靖卻是大喜過望,他相信此戰過後,倭人起碼在海上再也無法對唐軍形成威脅。

  隨即李靖傳令給後軍的高雅賢,張左年兩人,率軍五千,登岸伊矛島,又令西門氏率船隊在繞伊矛島而行。

  和留在北邊的文士弘一樣,令倭人不能出海。

  仗打到現在,形勢已愈發清晰。

  倭國諸島四分五裂,隻要攻打到這裏,就很容易進行切割,倭國根本無法聚攏各島人力進行反抗。

  倭國之所以能一直安穩的待在島上,隻不過是因為有此力量的中原王朝,一直以來都不太願意浪費人力物力搭理他們罷了。

  而且倭國還遠不如幾百年之後,整個徹底統一了倭國諸島,又學習了不少中原先進的文化,技藝時那麽強力。

  ………………

  一敗再敗,還丟了築紫島,平京的倭人貴族們徹底的慌了。

  此時的平京,位於飛鳥禦原之上,和後來的平城京不是一個地方。

  而這會倭人隱約提出來的關東關西的概念,其實也和後來完全不同。

  他們所謂的關西,隻是他們西北方向大和川一帶,當年和族崛起之地,離著飛鳥世族們居住地並不算遠。

  也就是說倭人的政治中心還沒有東移到後來人口中的關東平原地區。

  ………………

  平京,一處勉強能夠稱之為城池的地方。

  這裏有著兩千多戶倭人聚居,其中倭國最為尊貴的貴族大多住在這裏,倭國的皇宮就在平京正中。

  一連串的壞消息傳來,敵人好像已經近在咫尺,平京的氣氛可想而知。

  敵人的到來在倭人貴族看來,是那樣的沒有道理。

  大唐這個陌生的名字終於開始在倭國貴族中間傳播,讓他們明白去年新羅來的使者說的都是真的。

  前些年那個大隋已經滅亡了,替代它的就是大唐。

  也就是十幾二十年前,大禮官小野妹子出使大隋,當時執政的推古女王還曾致書大隋天子,說日出國天子致書日落國天子無恙。

  當時知道此事的倭人貴族們也沒覺著有什麽不對,還挺自豪的,女王如此氣度,比之那隋國天子也不差什麽嘛。

  可現在,唐人卻殺了過來,大家無冤無仇的,好沒道理的感覺。

  貴族們聚集在了皇宮之中,你一句我一句的商量著對策。

  天皇已經幾天沒怎麽睡了,精神比較萎靡,貴族們也都帶著黑眼圈,滅國的陰雲正在倭國之上聚攏,誰又能睡個安穩覺呢?

  一直未奉山背為天皇的田村皇子也終於露了麵。

  有的人在叫囂著把大和川上的家族全部聯合起來,和敵人做最後的決戰。

  有的人則建議天皇應該率領臣下們去法隆寺,祭祀神佛,讓神明降下天火神風,拯救祂的子民。

  亂糟糟的還是沒個好主意,就在這個時候,田村皇子說話了,他覺得山背應該為現在的局麵負責,請他立即遜位。

  除了給大家一個交代之外,也許還能略略平息敵人的怒火。

  他田村則願意承擔起皇室的職責,帶人去跟敵人談一談,讓他們不要來進攻平京最好,如果不行,也可以向大唐稱臣,每年供奉。

  就像大和統治時期,五王所做的那樣,取得大唐的冊封,保存和國的元氣。

  他口中的五王時代,其實就是和族崛起之後的氏族統治時期,此時飛鳥地區的貴族,其實就是當時和族的分支。

  大臣蘇我摩理勢自然不會同意,可他的侄兒蘇我倉麻呂等人卻支持田村。

  危急時刻,大家竟還想著爭奪王位,這真是讓人太絕望了。

  貴族們爭吵不休,誰也不願退讓,看上去就像是蘇我氏的內訌,中立的貴族則以阿倍麻呂為首,他們大多也傾向於田村。

  敵人太過強大,來的也很突然,倭國損失慘重之下,已失去拒敵之機,那就不如跪下來先保存大家的性命再說。

  至於那些口口聲聲想要去見天照大神的家夥,都沒什麽腦子,不用去管他們。

  幾乎是在眾人逼迫之下,山背大兄委委屈屈的答應貴族們,他會率人去法隆寺悔過,如果敵人還不退去,那他就遜位於人。

  而唐軍的登陸地點,就選在了法隆寺之西的海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