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蠲州之役
作者:太史令的鼠標      更新:2020-10-26 09:01      字數:3248
  按照大寧禮製,年號必須使用整年,寧武宗高闞於黃龍十八年中秋賓天,三天後幼帝登基,號為永貞,但黃龍的年號要一直使用到除夕,當新年鍾聲敲響之際,才進入到永貞元年。

  黃龍十八年入冬,鍾玄鄭聰集團挾天子以令諸侯,密令蠲州正東、東南、東北三鎮督撫屯糧積草,永貞元年正月初一下達總攻令,三路步騎大軍共計六萬人馬奔襲蠲州。

  蠲州全境的兵馬也不過四萬,除去邊防部隊,實際保衛治所的人馬將將夠上兩萬。原本倚靠的山川天險被寧軍一觸而潰,七零八落的大舜敗兵於正月初四盡數退入蠲州城中。

  初五黎明時分,蠲州城東,覓靈江江右旌髦森森,六萬驕兵飽餐戰飯耀武揚威,不費吹灰之力便涉過了深不過腰的江水,未至正午已盡數西渡,分東、南、北三個方向將蠲州城三個城門圍住,隻留下西門不圍,接著結營紮寨埋鍋造飯,一撥撥探馬斥候出營探望破城之策。

  天府蠲州曆來冬暖夏涼四季宜人,老百姓過著恬淡富足的生活,本以為大舜複辟惹不起大寧多少注意力,畢竟河北那邊正在鏖戰,誰知幾乎在一夜之間,寧軍就殺到了家門口,老天爺也跟著湊熱鬧,嗚嗚嗷嗷地抖起了北風冰霰,嚇得闔城百姓大門不出二門不入,縮在家裏求神拜佛。

  寧軍人多勢眾,裝備精良,一路高歌士氣正旺。反觀舜軍,丟盔棄甲良莠不齊,這一仗沒什麽懸念,蠲州區區二萬人馬必將倚城死守,斷不敢出城迎敵,隻要連營壕壘一起,裏邊急了自然會在西門空處打主意,那樣便是破城之時。

  老天送來的淒風冷雨卷起了漫天的冰霧,城外萬籟俱寂,就連寧營打樁子的聲音都顯得蒼白無力。就在寧軍營寨還未紮穩之際,蠲州的東門悄然洞開,三千精銳重甲騎兵像一柄鐵釺狠狠紮進立足未穩的敵營當中。

  大舜重甲騎兵幾乎不用兵器,僅靠戰馬帶起來的速度和人馬的重型盔甲,就將寧營刺穿。

  寧軍在短暫的驚慌後迅速調集人馬,將這三千不要命的蠲州騎兵團團圍攏,長矛硬弓紛紛向舜軍身上招呼,奈何這些兵器對重甲威脅不大,隻能將其速度一點點阻下來,令其喪失動能優勢。

  當拒鹿和衝車將舜軍圍攏之後,重甲騎兵終於停了下來,寧軍步兵一擁而上,各個紅著眼要為鐵蹄下的亡魂複仇。

  就在寧軍近五步之時,已擺成鐵桶盾陣的舜軍中突然從盾牌縫隙裏探出兩千把長筒火銃,銃管向四麵八方爆豆價噴出騰騰硝煙,一時間天地的凝霜被舜軍的火霧吞噬,十步的戰場上,一發齊射之後瞬間消失了千百條生靈。

  寧軍又吃了一陣的虧,待煙霧稍稍散去,看清對手使的是火銃陣,寧軍暫停攻擊,調集重盾手在前保護,一步一步向圓心壓去。

  重盾雖然有效地保護了步兵,但舉著它行動不便,隻能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步兵等不及,趁著對手填藥充彈的間隙又衝了上去。

  大寧的火銃是由西洋引進的樣式,經改良後配置到軍隊,分為單管銃、雙管銃和三管銃。

  三管銃一次可填三發彈藥,但受限於重量與長度,其彈丸的威力並不很大,隻有狼纛軍在衝鋒時使用,三彈用光之後,便將沉重的銃管掄起來當重錘使。

  單管銃一次一彈,銃管長度可達四尺,填彈量足,射程遠威力大精確度高,寧軍火銃隊大部分配備單管銃,但火銃隊精銳在鍾玄護衛,不可能遠派到這裏。

  雙管銃介於兩者之間,比較雞肋,用的最少。

  舜軍使用的是單管銃,力道雖猛,但弱點在填藥時間長,一般戰場若有三排火銃手輪流射擊,這陣還有的守。

  可蠲州三千孤軍可可憐憐兩千支火銃,竟不分隊,盡管地齊射,這填藥時間可不要太長。

  寧軍思忖著都不用騎兵衝刺,僅靠步兵衝鋒,便能夠在填藥空隙碾碎圓陣。待最後一聲槍響過後,寧軍將官把馬鞭一揮,烏泱泱的步軍立時圍剿進去。

  常理中的填藥時間並未存在,待寧軍圍至十步時,舜軍圓陣中又是一圈齊射,將衝在最前麵的寧軍精勇掀翻在地。

  寧軍略一遲疑,猜測舜軍可能隨身帶有兩支火銃,此番過後應該再無連射,於是跨過死人堆繼續湧來。

  偏偏舜軍的火銃仿佛根本不需填藥,接著又是第三次齊射,將合圍的寧軍又削減去一大圈。

  鐵桶盾陣外圍此刻已堆起半人多高的屍牆,寧軍這才明白過味來,人家的火銃邪乎,趕忙躲在屍牆背後不敢前進,可也不敢後退,隻將弓弩暴雨般朝鐵盾牆上無意義地傾瀉。

  便在東城僵持之時,蠲州的南北城門豁然洞開,各自殺出五千名長銃輕騎兵。這些輕騎全部用的是單銃管,但這單管銃長得卻很奇怪。

  普通的單管銃一根管子從頭到尾,而舜軍的銃尾卻掛著一軸轉輪,每放一槍,轉輪自動扭轉,下一個藥槽中的彈丸即可使用,這就解釋了為什麽東門的重騎兵可以連珠價使用單管銃。

  南北二門的輕騎火銃密密麻麻聲如爆豆,從側翼迂回到寧軍大營後方,一邊馳騁一邊射擊,將射程內站立的人盡數掀倒。三次迂回後,寧軍南北大營早已亂成一鍋粥。

  蠲州城內早已立起百餘架拋石機,卻不拋石頭,一顆顆形如榴蓮的烏黑刺球拖著長長的煙尾兜了出去,這東西落地即爆,方圓十步內瞬間墮入火海,將寧營中心燒了個通紅。

  寧軍一時受製,但畢竟人數占優,在三麵突圍的敵情下,主將果斷匯集三軍於一處,主攻東門。

  麵對層層疊疊浪潮般湧來的攻城寧軍,東門的舜軍咕隆隆推出十架龍頭大車,呈半圓形在護城河前排開,在寧軍衝近十步時,十尊精鋼龍頭嗬嗬呼嘯著噴射出烈焰火舌,任敵軍盾堅甲厚,被火舌舔到之處頃刻玉石俱焚。

  此時蠲州南北二門的輕騎兵已然由南北合攏,會合堅守圓盾陣的重甲騎兵,將寧軍從後部截斷。

  寧軍何嚐見過如此凶猛的火器,一個個被烤焦了身燒裂了膽,鬥誌一落千丈,未被合圍之眾再也不顧將領的約束,紛紛掉頭撤向覓靈江去找個涼快。

  數萬大軍下水泅渡,淺窄的江中飛濺起蒙蒙水霧,此刻風消雨住,天地寂靜一如混沌初開,驀然間,北方轟隆隆似有千軍萬馬奔來。

  寧軍正在納悶蠲州哪裏還會有援軍,稍一愣神的功夫,上遊早先被舜軍堰住的江水一經決口,億萬鈞的洪水如上古猛獸在河道中奔騰翻滾瞬息而至,張開漆黑泥濘的大嘴,頃刻間將數萬泅渡逃竄的寧軍一吞而下。

  被圍在烈焰垓心的萬餘窮寇眼見戰友被洪流吞噬殆盡,再無一絲鬥誌,盡數繳械投降。

  蠲州之役,舜軍以二萬之眾破敵六萬,戰鬥自始至終僅用了不到兩個時辰。

  寧軍被大水卷去大半,陣亡萬餘,被俘萬餘,秦無傷一戰成名,鍾玄大震,舉國皆驚。

  秦無傷知道此役雖然獲勝,仗得乃是精良的器械與地利的掌控,若論真實實力,大舜遠不是大寧的對手,此戰聲勢之大勢必會引起鍾玄的重視,倘或大寧發重兵前來圍剿,能不能再上演一次以寡擊眾還在兩說。

  天下紛爭之際無非遠交近攻聯弱抗強,秦無傷已然喂木鱉城吃了個閉門羹,身邊能聯合的勢力隻剩下百越這一強援。

  然而藏惹王新與大寧合盟,能否說服他背棄前約與蠲州結盟,派別人去實在不放心,幹脆自己親自走一趟,即便盟誓不成,藏惹王重名,斷不會為難使節的。

  秦無傷早在蠲州戰前便將家屬送往南邊的鹵井縣避禍,蠲州至剛脊並不路過鹵井,但他還是拐了個彎,一來為探望家人,二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

  到了鹵井大帥行營,戰後親人相見,免不了拋些眼淚。秦無傷撫慰良久,才將秦劉氏和佩環佩璿哄回內宅,單獨留下秦簪,父女兩個近坐密談了良久,秦無傷費盡口舌心力方求得秦簪答允了一件事。

  大舜使團正月十六到達百越王都剛脊城,因為是密議,一切禮儀從簡,藏惹王專門將王城內的西花園打掃出來供外使休息。

  秦無傷次日便與藏惹王密會。

  百越歸附大寧本就是虛與委蛇,是為了企圖掩蓋藏惹王篡權的非法性而已,實則並非與大寧多麽多麽要好。

  蠲州百越世代比鄰,雖有摩擦,但一來並非大矛盾,再者藏惹部落離著蠲州較遠,本族內與大舜並無隔閡,因此明麵上兩家一拍即合,藏惹王請秦無傷暫回使館等候消息,暗地裏立刻召集謀臣計議合盟之事。

  前一陣子木鱉城靖王的使者秘密來訪,跳過十萬蠻兵助寧伐木之事,直接商談結盟。藏惹王好好款待了靖王使臣,但並未給出明確的態度。

  如今三強都有交好百越之意,到底是聯寧、聯舜還是聯合靖王,著實需要好好參詳一番。藏惹王在群議的同時,命令火巫俊瑪閎與新賢象天科占卜結盟的凶吉,以為決斷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