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三代國師
作者:太史令的鼠標      更新:2020-10-26 09:01      字數:2182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太子師程宣威諄諄教導高耕武,原望他的起色能有長性,誰知這好狀態沒有維持半年時間,高耕武就經不住文嬌的誘惑,兩個人又廝混在了一起。

  程宣威得知後氣得舊疾複發,大病了一場。高耕武知道事情又敗露了,害怕老師動真火將馬蜂窩捅到黃龍帝跟前,便主動跑來懺悔,而程宣威再一次原諒了他。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程宣威以一身帝王術傾囊相授,哪知道高耕武卻將這本事反用到師父身上。

  他這所謂的道歉哪裏有半分真心實意,施的乃是緩兵之計,一方麵穩住程宣威,一方麵已老師患病為由,將他排除在決策圈外,並以養疾為名將他軟禁在了家裏。

  程宣威這一病險些要了老命,若非黃龍帝親自過問,他恐怕就要被“好徒兒”拘死在自家宅院裏了。

  然而當他恢複後卻並未報複太子。他在病中思考良多,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次要的?

  他有自己的使命,就是要保太子正位。

  權衡利弊之後,他舍棄了勸誡太子戒色的苦心,一心隻管助他在治國理政上建樹。

  然而高耕武卻再也不肯信任他了。

  雖然還將程宣威放在東宮,但已將其排斥在核心決策圈外,幾次與穎王重要的衝突都未請他謀劃。

  從明麵上看,***越來越眾越來越得勢,但從先帝“七子奪嫡”的腥風血雨中爬出來的程宣威看得明白,***勢大力小,真正左右局勢的硬實力——武力,他差著穎王太多了。

  太多的跡象表明,穎王就快要對太子動手了。

  程宣威的警告與諫言卻屢次得不到太子的重視,他空有“擎天誌”,卻再也找不到“萬鈞礎”了。

  最後一次扭轉時局的好機會,是太子指使玄甲營在勾凸山湯泉大道上截殺穎王。

  雖然一擊未成,但若是按照程宣威在事後定的“圍死穎王府——調穎王外出療傷”的計策,死對頭的黨羽頃刻可除。

  誰知穎王終究神通廣大,也不知使了什麽方法,竟從圍得鐵桶一般的王府中遞出去消息,將王皇後賺了來,一切謀劃最終付諸流水。

  程宣威對空長歎,料到太子敗局已定,為著自己身家考慮,隔天便遣散了家奴,打發妻兒回了老家,自己隻身北上,投靠與太子交好的桂王。

  黃龍十八年中秋,穎王殺太子,逼宮奪嫡。妖獸血洗宮城,穎王北遁。

  這一切變故來得太過突然,已身在江北的程宣威縱使早有心理準備,仍給消息驚得張大了嘴巴。

  他加緊行程一路向北,眼瞅著就要到咽羅河,卻在畢印城下給夏無名捉了起來。

  夏無名久聞程宣威的大名,欽慕已久,囚禁他本意是要保護他度過這段亂局,誰知咽羅河一戰,他自己卻先成了穎王的階下囚。

  穎王念著夏無名在大河南岸放自己北上的情誼,並未為難。夏無名有意歸附,又想將程宣威獻給新主,便攜他一同渡河。

  閃電峽口,穎王揚言要殺程宣威。

  程宣威已作了階下之囚,搖尾乞憐的事情是決計做不出來的,要死也得死的像個男人,才有了那一番對穎王的頂撞。

  夏無名卻第一個攔住了穎王虛設的屠刀,保下了程宣威一條命,這叫他對夏無名深存感激。

  後來到木鱉城,穎王四度禮賢下士,程宣威內心的堅冰被一次次地澆融,本來他對穎王並無成見,但他爭的是高耕武名正言順的太子之位,他不得不為自己的主子傾盡全力。

  如今一與穎王接觸,深深地被眼前這個後輩折服,想再觀察一陣子,若穎王當真表裏如一,便助他一臂之力。

  誰知穎王第五次拜見時帶來一個噩耗,鄭聰在鍾玄大肆屠戮***與穎王舊臣,自己若非走得早,腦袋早已戳在槍尖上示眾了。

  更讓他揪心的,是寒光閣姚李慘死。

  俗話說,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敵人。

  程宣威作為***的核心,自然與穎王弘經館“一時姚李”打過不少交道,針鋒相對之後,雙方在心底互相深深的欽佩。

  噩耗一至,便成了打消程宣威顧慮的最後一棒,至此,程宣威誠心歸附穎王,心下立勢,助他重溯大寧正統。

  木鱉圍城,程宣威自告奮勇北上忒渠求援。

  他在金頂大帳前大顯神威,一張利口義利並施,說得米拿洛汗俯首帖耳,讚譽他為“真勇士”。

  當木鱉城最危急之際,這支最不被人看好的求援方向湧來了最有力的援軍,一舉為靖寧軍開創出生存的空間。

  夏無名求援紅原城,高鋤治和石立胥非但未發一兵一卒,更將靖王幕僚的新生核心囚禁了起來。

  靖王大怒之下就要興兵問罪,還是程宣威苦苦勸下,要靖寧軍休養生息。

  他自己到紅原城走了一遭,不僅成功救出夏無名,更賺出了方山公石立胥,斷了高鋤治一條臂膀,長了靖王一層力量。

  程宣威早在太子藩屬時便被他那不肖的學生氣出了肺寒之疾,之後又曆盡磨難,身體是一日不如一日。

  當在紅原城石蓮寺木塔囚禁的幾夜,程宣威恐怕自己來日無多,一來惋惜自己的帝王術無人傳習,二來深感夏無名在閃電峽為自己求情的情分,便在塔內將畢生所學盡數教給了夏無名。

  彌留之際,程宣威回顧自己一生,有悲有喜,有成有敗。外人都道自己是***,卻很少有人理解他乃是真心為大寧之社稷。是以他雖在靖王麾下不久,但卻起到了穩固根基預謀長遠的作用。

  靖王為程宣威長哭,就在草原上以國師禮儀火化,扶靈柩返回木鱉城,建祠暫置,待靖難功成,再將程老的骨灰葬到黃石山。

  彼時石立胥已隻身前來歸降,在程宣威靈前長拜不起。

  靖王斷失股肱,心情不佳,又念著紅原城的舊怨,未給石立胥什麽好臉色看。

  石立胥既慚且虛,經由夏無名指點,主動向靖王請纓。

  “寂磬城一日不歸主公,石立胥一日不回木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