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〇章 虎歸山林
作者:太史令的鼠標      更新:2020-10-26 09:01      字數:2389
  忒渠人發兵索要程宣威,石立胥獻了一個“借刀殺人”計,喜得高鋤治一拍大腿。

  “好,好個一石二鳥之計,即除了程宣威,又能引得銅山南北幹戈相向,確實是妙計。隻不過如何才能叫程宣威乖乖地死在忒渠軍中呢?”

  石立胥回道:“王爺高居廟堂,行事光明正大,是以不知江湖草莽之間有一種‘七日斷腸散’的毒藥!”

  “七日斷腸散?”

  “對,此藥可化於酒中,灌於陰陽轉心壺,長亭送行,七日必斷腸!”

  高鋤治肥臉油光鋥亮:“好好好,此事便請將軍和劉軍師仔細準備,必叫這老東西命喪草原。”

  程宣威得到紅原城即將釋放自己給忒渠人的消息後,當即聲明非與夏無名同行不可。

  高鋤治原本不願意釋放夏無名,但石立胥回報稱毒酒已備了兩人份,這才允諾,暗笑程宣威拉著夏無名往鬼門關裏闖。

  交割之日,紅原城外北原草甸子上,高鋤治親自捧著陰陽轉心壺為二人斟酒,毒酒倒完,一擰壺心,給自己倒滿了一盞無毒酒。

  高鋤治舉盞,將客氣話說了一車,唯恐程夏二人不喝酒。

  程宣威與夏無名傲然置之,連正眼也不給高鋤治,端起毒酒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轉身隨忒渠使節北上大營,忒渠精騎果然半日而散。

  高鋤治派出線報跟蹤程夏,滿心等著“好消息”,誰知十日後回信報稱,程夏二人非但未死,反而在大草原上日日宴飲。

  高鋤治大怒,急找來監配毒藥的劉軍師質問,一番推論後,斷定必是石立胥搗的鬼。

  高鋤治盛怒之下密令親兵逮捕石立胥,可方山公府早已是空殼一座,再令全城急捕石立胥親信,這邊傳令兵還未出門,紅原城南門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石立胥算準七日,又早安排了眼線盯著北邊回來的探馬,預備好了起事。

  他受程宣威囑托,要盡力保全手下的精銳,隻求出城,不求建功。

  可石立胥一來恨高鋤治已久,二來不甘心就此輕飄飄離去,先一把火將糧庫燒著了,再從馬庫中精選了五百匹一等一的好馬帶在身邊。

  駐守南門的親信立刻斬將奪門提鎖開閘,忠勇五千盡數衝出城去。

  靖王送走遊雲不久後便得到忒渠解救程夏的消息,立刻攜重禮北上草原。

  此乃是程宣威定的計策,以他前次出使忒渠時留下的威聲,加以重禮允諾,求米拿洛汗出兵幹涉,叫靖王做出南攻的架勢表明抽不出身來顧及紅原城。

  剛進草原,忒渠使節已護著程夏南歸。

  草原冬季奇寒,程宣威舊疾複發,一病不起,路上顛簸勞累,情勢越來越重,左右又沒有良醫,與靖王相見之時已到回光返照之刻。他躺在軟車中,最後向靖王叮囑。

  “……老夫一去,凡事盡可問無名,彼已得我真傳……”

  “……主公首當用謀,其次伐攻,當以天下蒼生為念…….”

  “……我死之後,請主公火化,葬骨灰於黃石山南,令我落葉歸根……”

  “……靖難之後,切莫屠戮他臣,無仁則天下不治……”

  戀戀不舍,諄諄教導。程宣威終在眾人淚送下溘然長逝。

  程宣威原名程立,他少年成才,聞名鄉裏,左鄰右舍都以為他定能夠一路高歌,決勝科舉。

  然而造化弄人,他屢試屢落,直到三十多歲才勉強捐出一個貢生,卻又賦閑在家,等著人家空出位子來再接手。

  若照此等法,四十歲能等到個九品職位就不錯了,若沒人脈沒錢,到老不過能做個七品官。

  然而當時的大寧內外征伐不斷,若有軍功,那可是實打實地升遷。程立正值壯年,哪裏由得自己安逸沉淪,果斷棄文從戎投入了軍旅。

  他洞察時勢,認為與其戍邊衛土,不如在帝王身邊開拓。

  其時正值懷平帝晚年七子奪嫡,他費盡心力調查研究,最終挑選了當時並不為朝野看好的外柔內剛的五皇子高闞為主。因他身強力壯勇敢奮命,很快便在眾軍卒當中脫穎而出。

  高闞也是個能識英才之主,發覺程立文采卓著,更兼胸懷王道,特將他挑在近衛中參議軍機。

  後來高闞奪嫡成功,登基稱帝,年號“黃龍”,隨後大賞功臣,特擢程立為太子太師,賜名“宣威”,至此,程宣威太子師的生涯就此開啟。

  教導太子數年,程宣威覺得高耕武雖於軍事上有所欠缺,性格也偏柔弱,卻長於政務,正是守成之君的上好材料,因此幾乎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原本想著護佑一代明主開創百年盛世,誰成想橫杠出來兩件事,叫他耗盡心血。

  這第一件乃是黃龍末年一等一的大事——太子穎王之爭。

  穎王戰功實在太過卓著,滅北舜平南越,開拓了大寧的半壁疆土,其耀眼的光芒非但掩蓋了太子掌國期間對民生起到的良好作用,更將黃龍帝早年的功績也遮得黯淡無光。

  若非程宣威幾乎以一己之力硬扛整個弘經館,恐怕黃龍帝私下裏對穎王許下的易儲諾言早就實現了,隻此一事,便耗去了程宣威幾乎全部的心血。

  第二件看上去卻是個芝麻綠豆的小事,是件隱私之事。

  黃龍十四年,文嬌冊封貴妃,她本就對穎王懷有不正之心,如今一上位,就恣意妄為起來,屢次明眸暗語地暗示,卻均遭穎王拒絕。

  最後一次接觸,穎王被惹得盛怒,警告文嬌,若再不守婦道,自己也顧不得保全父皇的尊嚴,定要將文嬌告到王皇後那裏。

  文嬌因愛生恨,心想既然得不到穎王,那便拿他的親哥哥太子下手,她此舉到也並非全因報複,其時黃龍帝身體日漸衰弱,她若是能傍上太子這顆大樹,自己仍有後半生的榮華可享。

  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高耕武不奢靡不貪飲,偏偏在一個“色”字上過不去。

  文嬌主動投懷送抱,正中他的色心,兩人年歲雖差著不多,但名分卻是“母子”,這一苟且起來,直比采野花偷人婦還要刺激,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盡管兩人私會時十分隱秘,但身為太子師的程宣威很快便知道了這件事情,當場氣得昏厥在地。

  他卻終究不是莽撞之人,深思熟慮後,挑了個合適時機秘勸太子,將利害得失一項項一條條擺在太子眼前。

  高耕武嚇得不輕,當場允諾就此同文嬌一刀兩斷,並十分誠摯地向老師道歉。太子果然很長時間沒有再去見文嬌,更連鬼混的次數也幾乎消失了。

  程宣威暗自欣慰:孰能無過,況乎帝王,過而改之,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