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咽羅河畔
作者:太史令的鼠標      更新:2020-10-26 09:00      字數:2642
  大寧中樞太子穎王之爭,明麵上以***壓住穎王府占據了上風,一個“穢亂後宮”的屎盆子扣在了穎王頭上,黃龍帝趁機將穎王兵權一層一層剝離,石周龍便是在這個時候犯的事。

  他聽說穎王在朝中受製,拉起一幫子軍中的兄弟就要進鍾玄論理,幸虧李複光及時察覺,趕在朝廷發兵之前壓住了石周龍,幫他消弭了這個“舉兵造反”的誅九族的大罪。然而死罪得免活罪難逃,最終他還是被打了個“聚眾鬧事”的罪名。

  首相伊梅骨本意要將石周龍流放到南海,虧著穎王在暗中使勁,給他貶了一個中原倉什長的苦差事,權當暫避風頭。當時穎王隻想保住石周龍這員猛將,不叫他遠赴南海的窮鄉僻壤折磨了銳氣,哪料昨日計議之時想到他正巧在中原倉內,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他是奇襲之計的關鍵,遂先遣竇冠奎前來授計。

  石周龍為人豪爽好交,這幾年在中原倉暗中發展起了一波勢力,此時身後一同跪伏著百餘名精壯,在他身邊拜著一名女相的男子十分惹眼,穎王微微皺眉。當年石周龍受罰的一大隱情就是因為近男色,不容於綱常,雖然那時勉強為他找了一門親事抵擋流言,可如今再看,果真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眾將集齊,聚攏在穎王身邊商量對策,穎王叫眾人稍安勿躁,端坐西城頭遙望潛陽城方向,見一條火蛇歪歪扭扭朝中原倉遊來,石周龍急向穎王討令出戰,穎王叫他安坐城頭,殺雞不用牛刀。

  潛陽得援軍會同中原倉潰退的餘部四千餘眾殺回城下,見城頭燈火通明,城門半掩,一時未敢冒進。潛陽督軍提馬質問是誰人膽敢侵犯中原倉,白旗鞍答道穎王在此,潛陽已接到了朝廷的通緝令,但懾於穎王威名,又不知城中的底細,正在躊躇中,背後喊殺聲突然響起,一支騎兵闖入陣尾橫衝直撞,與此同時,城內騎兵亦蜂擁而出,援軍登時自亂陣腳,紛紛向後撤退。

  狼纛軍一直追殺到潛陽城下,守軍閉門緊守,他們這才回歸中原倉。此刻啟明星已經升起,糧食馬匹兵器裝具均已補足,穎王傳令全軍換馬即刻北上,臨走時一把大火將中原倉燒了三天三夜。

  中原倉獲得的最重要的補給是馬匹,平均到每名騎兵頭上有二批馬,將領們則有三批,眾軍馬不停蹄,在沿路各州縣設防之前穿過其轄區,兩日一夜後即將到達咽羅河畔,在離大河二十餘裏的一處丘陵邊終於遇到第一股截兵,此乃河陰畢印城太守夏無名帶領的三千步卒。

  兩軍對壘,主將出陣對話。

  夏無名賢能聞名於河右江北,穎王早有耳聞。畢印城的轄區在從前是受咽羅河洪災最重的地區,然而在他上任的幾年中,不僅堤牢河晏,畢印的民生更是節節攀升,是以對他頗有好感。今日觀此人年紀將近不惑,不著戎裝,一身便衣,立馬緩坡之上,居高臨下神采飛揚,端的一番儒將風采。

  夏無名同時也在打量敵軍,他早就聽聞穎王的大名,對穎王南征北討的功績十分佩服,此刻見穎王沉穩威武,狼纛軍神勇精銳,本部兵力雖三倍於敵,但若真的交上手,未必占得了便宜。他並不完全相信朝廷通緝令裏那些十惡不赦的罪行,於是當麵質問穎王。

  “麵前逆賊為何做下殺兄弑父、誅戮皇室的滔天大罪?”

  穎王坦言:“故太子確是孤所殺不假,但二虎相爭必有一傷,爭權奪勢罷了!”但他斷然否認弑父與誅戮皇室之罪。

  夏無名再問:“若你所說是事情,那請問,真凶是誰?”

  “我若說是鄭聰,你肯不肯信?”

  夏無名沉默了半晌,忽然下令撤軍。“夏某早已仰慕穎王的風采,廢話不多說,今日權且放你等過去,若他日再次見陣,夏某誓當全力盡職。”

  八月十八下午,穎王軍馬順利渡河,此時探子回報,鍾玄的追兵會集了沿路各州府縣的援兵,共五千餘騎兵已經追到了河邊。穎王特令皇甫蓮誌率空馬入山,自己親率精銳隱伏於山南水北的一座低崗後,再掃去伏兵的蹄印,以入山的蹄印誘騙追兵的哨探。

  暮色漸漸消沉,山崗上吹下來的北風越來越烈,一陣陣地刺人肌骨,冷風刮過石縫,發出淒慘嗚咽聲音,似乎在十數年前那場大戰中死去的大舜亡靈們仍不肯散去。

  竇冠奎請穎王下崗躲避敵軍哨探。穎王又派出數撥探子,回報說敵軍的探馬果然循著皇甫蓮誌的空馬隊足印而去。

  一夜禁語,戰馬含枚,眾軍輪流休息,等至天明,對岸追兵開始分批渡河。耶羅河不比椒江深廣,無法行駛大船,隻能以小船小筏擺渡,百十條渡船在翻湧的河水上起起伏伏,饒是南方來的兵卒都有些慌亂,更不要提北方不會水的大頭兵了。

  鍾玄北大營追來的中央軍本來就氣粗,又因為追捕穎王追錯了方向,多吃了幾日的苦,如今脾氣大得很,過河布防的險事苦差當然要交給地方軍。地方軍暗地裏不服中央軍,但人家有禦令在手,沒辦法不聽調遣,心中老大不願意,磨磨蹭蹭算是過了河,可布防之事全不上心,一來因為心中逆反不肯聽中央軍的差遣,二來他們根本就不相信叛軍敢回頭找這麽多人的麻煩,來都不敢來,還布個什麽防,是以鬆鬆垮垮胡亂擠在北岸。

  中央軍開始渡河,船上無法騎馬,人與馬一同擠在狹小的船麵上搖晃。看看將要渡過半數,穎王軍的探子回報,南岸白旗鞍部已經就位,穎王等得就是這個消息。

  鹿猩山上掃下來的北風更加陰冷,迎風催人流淚,穎王看看天時已至,立刻將手中的令旗一揮,伏匿著的五百騎兵順風自山崗上向河岸的追兵撲去。

  見山崗上衝下來一支部隊,地方軍顯然有些愣神,一時都沒反應過來這是叛軍,等回過神來上馬迎敵,眼睛又給大風吹得睜不開來,狼纛軍借著風勢衝入地方軍雜亂無章的陣型當中,如刀切豆腐一般迅速將北岸的防衛切成了兩半。

  萬俟良蹠與石周龍兩員猛將當先衝入敵陣。

  萬俟良蹠一杆鋼槍上下飛舞,所經之路無人能夠再坐於馬上,身後的狼纛軍成錐形陣刺入敵軍,火銃巨響回蕩在山間河畔,敵軍右翼頓時給撕開一個大口子。

  石周龍率領中原倉親兵與狼纛軍一部,一條銅棍掃開前行道路,那名叫商涵的俊俏青年跟在他馬後急速奔跑,速度絲毫不遜於戰馬。隻見石周龍如下山猛虎,一棍掃去,不分人馬盡皆倒地,商涵手握利刃,跟上去一人一刀專刺要害。中原倉親兵都是石周龍**出來的精銳,勇猛幾近於穎王府兵,與狼纛軍合作,硬生生將敵軍左翼戳破。

  萬俟良蹠與石周龍在激戰之餘還不忘關注對方,二人一個靈動似蛟,一個威猛如獅,心下均起了較量之意,各自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殺敵,狼纛軍與中原倉親兵見主將如此,一個個士氣大盛,直如凶神附體,不給敵軍任何生機。

  己方軍兵雖然精銳,但渡過河來的敵軍已有兩千,終究人多,穎王見敵軍被分開左右,中央渡口正巧露出破綻,令旗急揮,竇冠奎率領餘下的五百騎兵迅速突入渡口,一個衝鋒衝垮了碼頭附近薄弱的防衛,接著沿渡口往返衝殺三回,將剛剛靠岸的第一批中央軍悉數斬殺在了船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