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趕路回城
作者:清波淼淼      更新:2021-06-11 23:13      字數:2301
  重新回到了主幹道。

  李信看著麵前的大街,依然能夠看到稀疏的行人,還有曾經熱鬧時的痕跡。

  可是現在的街道,卻讓他產生了一種空蕩蕩的感覺,內心莫名的萌生了一陣蕭索。

  輕輕歎了口氣,又趕緊晃了晃頭,甩掉了腦中的胡思亂想。

  再重新順著街道一直看到遠方,李信冷靜分辨後才確認,此時的大街上的行人數量,並沒有冷清到那種地步。

  這哪裏有什麽蕭瑟感,隻是短時間的對比強烈,造成的錯覺而已。

  現在的樣子,才是真正的平安鎮。

  甚至如果仔細辨認,李信還能在街上看到沒有立刻離開,依然留在平安鎮過夜的外來人群。

  這也是正常情況,畢竟廟會散場後就已經是下午了,還要徹底的整理貨物和行李。

  家在附近的商販和遊客還好說,但是對於遠道而來的人來說,剩餘的時間是完全不夠趕回去的。

  所以找個地方再住一晚,才是他們的正常選擇。

  有些人急著走,就會直接在平安鎮內,隨便找個房間、甚至庫房都行,湊合著過一晚,等明天天一亮,早早的就會上路。

  也有些人會稍微趕上幾裏路,去水芸縣城裏暫住。

  這些人可能明天就走,但更大的可能是再短暫停留幾天,采購些貨物在離開,總不能空著車就走。又或者還會再休息兩天,把廟會期間起早貪黑的辛苦補回來,讓勞累的身體緩上一緩。

  沿著鎮內的主幹道一路向外走去,很快兩人就再次踏上了平安鎮中心的那座拱橋。

  站在大橋的最高點,向遠方眺望。

  此時的太陽已經落到了地平線上,看著那不在刺眼的陽光,李信在中暗暗估算著時間,天色馬上就要黑了啊。

  不知不覺間,李信開始無意識的回顧這幾天的經曆。

  說起小六子他們幾個,李武自來熟不假,但也不是那種見誰都會去幫上一把的人。

  隻是與小六子的第一次見麵,就被他成功的騙到了一個包子,這才勾起了李武的興趣。以至於對他格外關注,甚至後麵還主動提出要幫他一次。

  不然大街上的乞丐多了去了,也沒見李武在平時巡邏的時候給過他們好臉色。

  這種事兒說起來很是奇妙,司空見慣的人物或事件,平時看著沒有任何感覺。但有時候同樣是很平常的事,卻會因為自己的某些特別原因或一時的情緒催化,讓自己的心情突然間變得多愁善感、感觸良多起來。

  也許可以把它稱為矯情,但也許這就是一種緣分。

  妙不可言,也沒有緣由,但就是讓相互之間產生了關聯。

  突然,李信感到雙眼一陣刺痛,下意識的趕緊閉目轉頭。

  雖然太陽的亮度已經可以直視,但看的時間稍微長一點,依然會傷到眼睛。

  即使快要落山,但太陽依舊是太陽。

  直視太陽,明知會受傷,但依然樂此不疲。

  就像阿魯巴遊戲,明知可能會疼到叫爸爸,但就是有那麽一小波人樂在其中。

  頭部轉向其他地方,李信緊閉雙眼休息了幾個呼吸。再度睜開,眼前的視線慢慢的恢複正常,周圍的景物也重新倒映在眼中,一點點變的清晰。

  隨意的掃視著周圍的一切,盡量的放鬆著依然有些不適的雙眼。

  一聲輕“咦”。

  李信模糊的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背影,準確的說是見過幾麵,但沒有深聊過的人。就在李信視線盯著的不遠處,有一個女人此時正貼著牆根兒,小步快走著趕路。

  對於那人的身份李信有些模糊,看著很像是姚秀兒的二姐,姚芳。

  由於沒有深聊過,他也不敢直接肯定。

  看著對方匆匆趕路的樣子,李信的腦海中回想起了姚秀兒。

  就在幾天前,姚秀兒跟他們說過,姚家班為了方便,把唱戲行頭和部分用的到的道具,搬來了平安鎮,臨時放在戲台附近的一個庫房裏。

  但是他們姚家班的大部分人,並不會住在平安鎮,晚上還是回縣城休息。而平安鎮這裏,在庫房隔壁留幾個人稍微照看一下就行。

  腦中回想著姚秀兒的一言一行,雙眼放空的盯著前方,不一會兒的時間,姚芳的背影就消失在了李信的視線之內。

  兩人在橋上稍作停留了片刻,李武已經忍不住的催促起來。

  “看看就行了,以後多的是機會再來。

  趁現在太陽還沒落山,趕緊走吧。

  要是回去太晚,城門關了,那就倒黴了。”

  聽到李武的顧忌,李信也知道他們確實該抓緊時間了。

  隨即點頭說道:

  “說的也是,咱們走快一點兒。

  對了,一會兒直接走小路好了,還能省下不少時間。”

  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閑天兒,兩人就緊趕慢趕的離開了平安鎮。

  其實李信和李武,是可以不用這麽著急的趕路的。

  如果是非常年代,城門關上後,是死活都不能開的。

  而水芸縣現在的治安很好,沒有土匪山賊,偶爾會有流民,總體上來說這是相對安定和平的環境,周圍也沒有什麽威脅。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他們可以通過張衝從縣令那裏求得批準,是能夠在關城門之後再次出入的。

  而且實在沒辦法,卻又想要出入城門,還可以直接吊籃子。

  也就是把人裝在籃子裏,用繩子吊上來或著放下去。雖然姿勢不是太好看,但對於少數幾個人的情況,這確實是出入城門的一種方法。

  但事不可做絕,路不可走盡。

  這種耗費人情關係的事,越少做越好。用的多了,等到真的需要的時候,可能就不夠了。

  畢竟人情關係這種事情,是沒有具體衡量標準的,是一種主觀感受,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定義。

  假如某人欠了自己人情,自己覺得請一頓飯再幫一次小忙,就算還清了。對方卻可能會認為,我請一頓飯的時候就已經兩清了,後續的幫忙是出於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實際算起來是你欠了我。

  由於是小事,很可能最後的結果一樣,他依舊會幫忙。但雙方的主觀看法,卻已經產生了細微的分歧。

  這種東西平時微不可察,但卻可以累積,而最怕的也就是如此。

  所以李信和李武對於進城門這件事,雖然不是毫無辦法,但他們還是會用盡全力,趕在城門關閉之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