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深夜書房(一)
作者:清波淼淼      更新:2021-06-11 23:12      字數:2349
  縣令書房內寂靜無聲,隻有江縣令撥弄茶水時,蓋子與碗偶爾的摩擦碰撞聲清脆異常。

  聲響十分的輕微,但是在這寂靜的環境下,卻又清晰無比。

  江縣令喝了幾口茶水之後,停頓片刻,輕輕的放下了茶杯,伸手拿起了張衝送來的呈文。

  這是一件不太重要的案子,最少對江縣令來說是這樣的。

  此前江縣令就有過一定程度的了解,大概也知道這就是因家庭糾紛,導致的內部問題。

  對這段時間的江縣令來說,這個案子真的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了,案子涉及的人員,造成的危害,事後的影響,任何一點都非常的有限。

  江縣令自然也是知道的,張衝把這個案子交給了李信和李武兩人。

  他還記得幾年前,李信和李武是兩個小屁孩的時候,兩人帶著一個人頭就冒冒失失的來縣衙的事,那時他也才剛剛坐穩縣令這個位子沒多久。

  而且最近一段時間,他對於張衝另有安排,即使張衝不那麽做,他也會讓張衝把他手裏的事,安排給別人去做。

  對於今天張衝遞交上來的呈文,江縣令並沒有過於重視,對於他來說,不管結果如何,那都隻是一件小事。

  相對比來說江縣令現在更在意的是,整個水芸縣的安穩與否,畢竟他知道今天楚國的平穩來之不易,有時候維穩會比公正的排位更加靠前。

  輕輕拿起桌上的呈文,打開之後一眼看去,江縣令就知道這不是出自張衝的手筆。

  略一思索,江縣令就已經明白,看來張衝對他的子侄確實是格外信任。

  靜下心來,慢慢讀下去,良久之後江縣令也已然明白了孫家案件的始末。

  呈文上李信把,孫家整個案件寫的明明白白。

  而且在第一句就寫明了結論,孫家殺人案沒有凶手。

  整個案子,孫氏的死亡就是上吊自殺,孫老三則是被抓去當了炮灰,死在了幫會衝突中。

  至於當天周全看到的那個,從孫家出去的那人,隻是賭坊要債的打手。

  他是去通知孫氏,賭坊把孫老三給扣下了,讓孫氏帶錢去贖人。

  孫氏最後死在了絕望中,這也是下午李武從孫家出來後,為什麽特別難受的其中一個原因。

  李武作為一個馬上就要成家的人,對於孫氏的悲涼淒慘,要比李信感受深的多,當時李武就自言自語的說過,他絕不會讓自己媳婦變成另一個孫氏。

  李信是體會不到李武感受的,但是李信知道他應該想辦法,讓李武走出被孫家悲劇影響的不快心情。

  而讓李武難受的還有第二個原因,或者可以說成是讓他憋屈的難受。

  李武屬於直來直往的性格,有凶手沒關係,抓住就行。

  但是孫氏如此絕望的死去,卻沒有一個人是直接的凶手。

  不是李武心太軟,看不了悲劇,而是他內心的怒火,最後卻沒有那個所謂的凶手來承受,導致內心既壓抑又煩躁。

  所以李信才對他說,連陽光都照不到所有的角落,你也沒必要,因為無法懲戒的惡,而去難為自己。

  至於孫家整個案子,最不應該的地方,也是李信和李武承認他們還有很多東西不足的地方,就是孫氏脖子上的那兩道勒痕。

  他們先入為主的認定了,是孫老三或者其他人殺人後,在把孫氏吊上去,偽裝成了自殺。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是孫氏上吊自殺後,才被人用繩子再次勒出不同的痕跡,偽裝成了謀殺。

  而做這件事的也沒有別人可猜,就是孫氏的鄰居周氏。

  周全說過,他其實應該管孫老三叫叔的,之所以有這層關係,也並不是孫家和周家是親戚,而是周氏和孫氏兩人之間有親屬關係。

  但是這層關係,由於孫氏和周氏的娘家都沒人了,所以也僅有她們兩個知道,不過她們都嫁人後,卻幾乎沒有對外說過這事。

  所以周全的稱呼是按照周家這邊喊的,但這是是錯誤的稱呼。

  其實周全真正應該,是按照他母親周氏那邊親屬關係喊。

  當然這些都是細枝末節,李信並沒有全都寫在呈文上,而且也完全沒有必要。

  不過卻也說明了,周氏為什麽想要陷害孫老三的原因。在她看到孫氏上吊自殺後,她就想讓孫老三一起去死。

  隻是周氏沒有想到,還輪不到縣衙抓捕孫老三,當天晚上孫老三就已經死在了,林翳對聶青的那次偷襲圍殺中。

  整件案件的全程,有太多次直接告破的機會了。

  比如張衝當時如果不是隻走了次過場,而是進入了房間查看,可能當晚就直接否定了李信和李武的想法,也就很可能根本沒有後續了。

  結果直到幾天以後,李信和李武沒有了線索,去尋找衙門裏的宋仵作幫忙驗屍,才被宋仵作指出了李信和李武他們犯得這個明顯的錯誤。

  事後宋仵作還專門解釋了一遍,兩種勒痕的不同和如何區分誰先誰後。

  而李信也是在聽到宋仵作指出的錯誤後,才終於想明白了孫家這件事的全部過程。這才會急急忙忙的拉著李武,去孫家要親眼驗證一下。

  這也是張衝詢問李信“你確定就這樣結案麽”的緣由,因為李信放棄的對周氏的抓捕,反而是囑咐周氏,讓她早點把孫氏入土為安。

  如果真的要去計較的話,周氏的罪名其實也不小,陷害、偽造證據、阻礙公差查案等等,還有周氏那次打掃和整理房間,也是她故意的。

  在這個時代,都知道朝廷有律法,但是人們也很明確的知道,這是個人治的時代,想要給周氏安個罪名,幾乎是沒有任何難度的,而周氏這種家庭,一旦進了牢獄生死就不由自己了。

  但最後李信,放棄了抓捕周氏的想法,甚至都沒有跟她明說這個案子的全部。

  李信也隻是告訴了周氏,

  “孫老三出意外死了,你早點把孫氏安葬了吧。

  至於孫老三的屍體,衙門會自行處理。”

  周氏從李信的口中,聽到孫老三已經死了的時候,也終於低下了頭。過了不久李信和李武,就聽到了周氏的低低的啜泣聲。

  李信和李武見周氏獨自在那裏哭泣,他們也不好過多的在周家停留,於是就轉身離開了周家。

  隻是在走出周家大門之前,李信又向周氏囑咐了一次。

  “我們去找過你兒子了,他人還不錯挺老實的,是個好孩子。

  現在給人家作坊裏當學徒,還是有前途的。

  以後安穩過日子吧,比什麽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