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真正的信服(2)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5      字數:3268
  .,

  濟南府城,吳宗睿的臨時行營。

  曾永忠進入廂房的時候,臉上帶著淡淡的愁容。

  還有一天的時間,他就要和劉寧一道前往南京府城了,如何籠絡南京諸多的讀書人為吳宗睿效力,這是巨大的難題,不能夠完全動粗,也不能一味的軟弱,身為讀書人的曾永忠,知曉其中的難度,他不知道該采取什麽樣的辦法,讓這些讀書人真正的轉變想法。

  吳宗睿進入廂房的時候,曾永忠的臉上依舊帶著愁容,一時間竟然沒有察覺到。

  “先生,是不是感覺到任務壓頭啊。”

  曾永忠看著吳宗睿,毫不猶豫的點點頭。

  “大人說的是,屬下的確感覺到壓頭,到了南京,麵對那些讀書人,不知道該怎麽做。”

  吳宗睿看著曾永忠,輕輕的歎了一口氣,其實這些年以來,曾永忠腦子裏麵固定的某些東西沒有改變,不僅僅是曾永忠,包括史可法與盧發軒等人,都沒有徹底改變,也不可能完全改變,除非吳宗睿某一天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在曾永忠離開濟南前往南京府城之前,吳宗睿也是決定與其好好的談一談。

  “先生是不是覺得,南京的讀書人,包括南方的讀書人,腦子裏麵想到的都是禮義仁智信,他們忠於皇上,忠於大明王朝,不管遭遇到多大的困難險阻,這等的想法都不會變化,能夠為我們效力的讀書人怕是不會很多,寥寥可數。。。”

  吳宗睿還沒有說完,曾永忠就用力的點頭了。

  曾永忠沒有開口回答,不過吳宗睿知道他腦子裏想的是什麽。

  看著曾永忠,吳宗睿的麵容變得嚴肅起來了。

  “先生,您在我的身邊好多年了,可以說您是看著我長大的,我所學的很多知識,都是您直接傳授的,要不是我在寒鳴寺的奇遇,迄今為止,我的很多認識都不可能產生,我也就和眾人一樣,默默無聞的過一生了。”

  “登州、萊州、遼東、山東,乃至於南直隸江北的四府三州,所推行的治理地方之策略,與朝廷的要求完全不一樣,正是這個原因,皇上和朝廷視我為異類,甚至確定我有謀反之心,若不是登萊新軍的支撐,隻怕我早就命喪黃泉了。”

  “這些年以來,先生心中也有諸多的疑惑,一直未曾解開,我沒有說,先生也絕不對多語,不僅僅是先生,史可法、盧發軒等人,心中都存在疑惑。”

  “先生馬上要到南京去了,南京和江浙一帶集中了大明王朝絕大部分的讀書人,如何的籠絡這些讀書人,先生在思考,我同樣在思考。”

  “今日我將內心的諸多想法,和盤托出,供先生參考。”

  吳宗睿說到這裏,曾永忠站起身來,抱拳行禮。

  “大人學識淵博,見識不凡,絕非屬下可以比擬,這些年以來,屬下有太多的感慨,今日大人之話語,屬下一定會牢記在心,隻要有大人的支持,屬下有信心招募南方的讀書人。。。”

  吳宗睿擺擺手,看著曾永忠再次開口了。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先生是我的老師,這一點不可能磨滅,不管我以後身居何位,都是尊重先生的,先生不必以某些認識來揣測我的想法,更不必擔心。”

  曾永忠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看著吳宗睿,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了。

  吳宗睿沒有特別關注曾永忠的表現,他很清楚,從漢朝時候開始,儒家思想就開始統治讀書人,迄今千餘年時間過去了,儒家思想的精華,已經滲透到讀書人的骨子裏麵,包括吳宗睿自身,同樣是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其中有些認識是不可能改變的。

  任何的學說或者思想,有精華也有糟粕,任何優秀的學說和思想,也必須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才有可能展現出來活力,一味的守舊必定會被時代所拋棄。

  穿越的吳宗睿,迄今為止能夠取得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知曉曆史發展的方向,還因為他的思想,積澱了數千年的精華,可以說吳宗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麵,正在俯視這個世界,如此的情況之下,他能夠獲取成功,也就不會太過於意外了。

  有些太過於超前的思想,源於時代的限製,不可能完全的付諸實施,但按照這些思路來治理地方,乃至於治理國家,必定是有益的,也能夠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

  已經站起身來的吳宗睿,走到了窗子的前麵,兩眼平視。

  “先生,當下的大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滅亡是必定的。”

  “毀掉這個王朝的原因很多,若是要一一的分析,數天也說不完。”

  “先生準備到南京去招募南方的讀書人,那我就說說,大明王朝的文官,或者說大明王朝的讀書人,是如何一步步的葬送這個王朝的。”

  曾永忠的臉色巨變,小步走到了吳宗睿的身後,屏住了呼吸。

  吳宗睿扭頭看了看曾永忠,微微一笑,接著又看向了窗外。

  “第一步,拘泥不化,頑固守舊。”

  “先生可曾發現,每每的科舉考試,不管是鄉試、會試還是殿試,精彩絕倫的文章比比皆是,其中不乏針砭時弊之好文章,由此可見,我大明的讀書人,踏入官場之前,並非是拘泥不化,並非是頑固守舊。”

  “可不管是如何出眾的學子,也不管是如何銳意改革的青年才俊,一旦進入到官場,三五年時間過去,就會變成隻知道修道德文章之徒。”

  “大明自建國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就存在,遇到能力出眾、以讓天下為己任的皇帝,情況略微的好一些,遇見昏庸的皇帝,或者說誌大才疏的皇帝,則形勢急轉直下,一瀉千裏。”

  “說到底,這個責任還是在於大明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是個好皇帝,知曉民眾的疾苦,也知道治理天下的艱難,而且異常的勤勞,隻可惜啊,他的認識還是存在巨大的缺陷,其中最為要命的兩條。”

  說到這裏,吳宗睿轉過身,看見了臉上早就沒有血色的曾永忠。

  在天下讀書人看來,明太祖朱元璋是神仙一般的存在,不僅僅是創建了輝煌的大明王朝,而且以布衣之身奪取天下,可謂是冠蓋群雄,天下的讀書人將朱元璋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並列,視他們為天下最為傑出的皇帝。

  吳宗睿開口就否定了明太祖朱元璋,這在天下讀書人看來,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太過於狂妄。

  曾永忠雖然不會這樣想,但內心肯定是反抗的。

  吳宗睿微微一笑,輕輕拍了拍曾永忠的肩膀。

  “先生,你怕是覺得我太過於狂妄了,居然如此的評價明太祖朱元璋,要知道以我現在的功勞,不及朱元璋的百分之一。。。”

  曾永忠連連擺手。

  “大人,不、不是,屬下沒有這等的想法。”

  “先生不必隱瞞,有這等的想法也不奇怪,剛剛我沒有否定,朱元璋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最大的局限,就是以為他的後世子孫,也有他那般的勤勞和睿智。”

  說到這裏,吳宗睿再次的轉身,看向了窗外,他需要集中思緒。

  “要求馬兒跑得好,就要馬兒吃得飽,這個樸素的道理,老百姓都清楚,偏偏我們的朱皇帝,就是不明白,先生,你遍讀史書,可曾發現,朱元璋對於官吏是異常苛刻的。”

  “大明王朝給予官吏的俸祿,少得可憐,如果朝中和地方的官吏真的依靠俸祿生活,說的不客氣一些,他們難以為繼,根本過不下去。”

  “讀書人有自身的地位,朝中的官吏更是如此,將村鎮之中農戶的生活標準強加給他們,必定是不現實的,很多讀書人就會想,我讀書幹什麽,難不成是為了過苦日子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個道理尋常的百姓也是明白的。”

  “十年寒窗就是讀書人的耕耘,入朝為官、改變了身份就是讀書人的收獲,身份的改變,意味著生活也要發生改變,這才是符合規律,否則大家都不用讀書了。”

  “入朝為官,需要體麵的生活,這一點不用忌諱。”

  “體麵的生活需要錢財來維持,這也是不用質疑的,那麽朝中的官吏,他們的錢財從什麽地方來,就是朝廷發給的俸祿。”

  “如果俸祿太低了,他們無法維持生活了,也無法維係自身的體麵了,先生,你說他們會幹什麽。”

  曾永忠楞了一下,不自覺的開口了。

  “這還用說,盤剝百姓,就能夠獲得錢財啊。”

  吳宗睿的臉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看來先生還是明白的,明太祖朱元璋給官吏的俸祿少得可憐,有時候甚至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您想想,這些官吏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還不是將手伸向了百姓。”

  “這種製度上麵的缺陷,從大明建國的時候就存在。”

  “好笑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一方麵依靠殘酷的殺戮來杜絕官吏貪腐的情況,一方麵又大力的宣揚那些清廉如水、家人都養不活、自己死了都無法下葬的官員,這是何等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