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5      字數:3269
  .,

  牛金星終於寫好了約戰書。

  李自成麾下的義軍已經抵達潼關,他們距離孫傳庭麾下的大軍不足十裏地,兩軍完全形成了對壘的局麵,但李自成不想馬上發起對孫傳庭麾下大軍的進攻,他還想消磨時間,因為他很清楚,孫傳庭麾下大軍的糧草明顯不足了。

  思來想去,李自成采用了投遞戰書的辦法,這個辦法看起來有些可笑,不過古書上時常提及,好多次兩路大軍對壘之前,雙方的主將都會立下戰書,約定什麽時間廝殺。

  寫好的戰書,由李自成身邊的一名親兵送過去。

  李自成約定三日以後,兩軍在潼關衛以西五裏處被稱之為潼關西城的地方決戰廝殺。

  潼關西城是眾人口中的稱謂,因為潼關衛的設立,在潼關衛西麵地勢稍微平坦的地帶,不少的百姓在這裏生活,修建了房屋,一些商賈運送貨物的時候在這裏歇腳,此地逐漸變得繁榮,可惜現如今天下大亂,這裏生活的百姓早就逃得無影無蹤,留下一個看上去破敗的村鎮和大片荒蕪的平地。

  李自成很聰明,將決戰的地點約定在潼關西城,而不是潼關衛的山腳下,這樣能夠讓駐守潼關衛的張東濤和李岩等人得到調整,若是戰鬥廝殺進入最為激烈和關鍵的時刻,張東濤和李岩率領的前軍,稍作調整之後,同樣可以加入戰團之中。

  至於說孫傳庭是不是同意三日之後的廝殺,那就不是李自成可以決定的事情了。

  實話實說,不管是義軍老營的軍士,還是新營的軍士,都有些畏懼秦軍和延綏邊軍,過去不久的那場廝殺,留給他們的陰霾還沒有完全消失,秦軍和延綏邊軍軍士展現出來的勇猛,足以令他們感覺到後怕。

  如此情況之下,李自成也想著給予麾下軍士一定緩衝的時間。

  。。。

  孫傳庭沒有斬殺前來送信的流寇。

  兩軍交鋒不斬來使,這本來是規矩,但諸多軍官認為,流寇不能夠算是軍隊,所以殺掉送信的流寇,本就是應該的。

  孫傳庭不願意在這些小事情上麵失去顏麵,而且他也清楚,如果還是用老眼光來看待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無疑是要吃大虧的。

  不過孫傳庭沒有給李自成回信,而是讓送信的流寇去告訴李自成,他同意李自成的約定,三日之後,兩路大軍在潼關西城展開廝殺。

  孫傳庭的這個決定,讓秦軍副將等人感覺到吃驚,按說他們需要馬上發起對流寇的進攻,力爭打敗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大軍深入河南作戰,諸多的作戰目標眼看著都沒有能實現,現如今就剩下最後一個機會,如果能夠打敗李自成,那麽此次深入河南作戰就能完美收官。

  李自成率領流寇長途奔襲,立足未穩,這個時候突然發起進攻,事半功倍,秦軍和延綏邊軍雖然有著頗為慘重的損失,但基本的戰鬥力還是存在的。

  送走了流寇,秦軍副將和延綏總兵官來到了臨時中軍帳。

  孫傳庭的神色已經有了不同,帶著決絕。

  秦軍副將看了看延綏總兵官,對著孫傳庭抱拳開口了。

  “大人,末將覺得,馬上發起對流寇的進攻,我們的勝算更大,秦軍和延綏邊軍的軍士,沒有能夠拿下潼關東門,內心都憋著一股氣,他們需要找到地方發泄,大人若是命令他們馬上出擊,末將保、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徹底打敗流寇。。。”

  秦軍副將說完之後,延綏總兵官也抱拳開口了。

  “大人,末將以為,不要耽誤時間了,馬上發起對流寇的進攻。。。”

  孫傳庭的臉上沒有太多的表情,看著秦軍副將和延綏總兵官開口了。

  “我明白你們的意思,其實剛開始我也想到了,這是李自成在拖延時間,他為什麽拖延時間,有兩種可能性,第一是想著我們的糧草不多了,如果等到我們糧草不足的時候,大軍自然亂了,第二是李自成沒有把握打敗我們,所以要穩定自身。”

  “從這兩個方麵來分析,我們的確應該要馬上出擊,以快速進攻的態勢,爭取打敗李自成,扭轉目前於我們不利的局麵。”

  “不過我認真想過了,三日之後與李自成和流寇展開廝殺,總體來說,對我們是有利的。”

  “將士們的士氣,我已經感受到了,還有三日的時間,你們讓麾下的所有軍士好好的歇息,每日裏提供足夠的糧食,讓他們吃飽喝足,養好精神,你們還要告訴他們,如果想著回到陝西去,期盼著活下去,三日之後的廝殺,必須要徹底打敗流寇,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回家,才能夠見到家人。。。”

  孫傳庭解釋的很仔細,且和顏悅色,他很清楚,在大軍之中,他所能夠依靠的還是秦軍副將和延綏總兵官,而且即將到來的生死攸關的廝殺,也需要兩人指揮作戰甚至衝鋒陷陣,秦軍副將和延綏總兵官,沒有能夠攻陷潼關衛,精神上麵的壓力本來就足夠大了,這個時候,孫傳庭所能夠做的就是盡量的安慰,提升兩人的自信心。

  孫傳庭回家的話語,觸動了秦軍副將和延綏總兵官。

  兩人同時對著孫傳庭抱拳。

  “大人放心,末將一定打敗李自成,打敗流寇。。。”

  。。。

  秦軍副將和延綏總兵官離開臨時中軍帳之後,孫傳庭吩咐守衛在門口的軍士,一個時辰之內不允許任何人打擾。

  鋪開了紙筆墨硯,孫傳庭的神色再次變得肅穆,他要給皇上和朝廷寫去奏折了。

  此番深入河南境內征伐,本就是遵循皇上和朝廷的命令,如果不是皇上聖旨的催促,孫傳庭是絕不會率領大軍前往河南征伐的,他認為時機還不成熟,秦軍以及延綏邊軍的力量還不足夠強大,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徹底打敗李自成。

  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走到了這一步,孫傳庭想到了很多,他甚至仔細回憶了一個多月時間征伐的所有細節,應該說整個的作戰過程,沒有出現太大的偏差,指揮方麵也沒有太多的問題,但還是存在重大的失誤和遺憾,當初如果橫下一條心,首先剿滅進入陝西境內的那十萬流寇,大軍就不可能被困在潼關了,至於說進入河南境內作戰,最為重大的損失就是戰車營。

  一直以來,孫傳庭沒有給皇上和朝廷寫去奏折,他的內心憋著一股氣。

  當初他跟隨前任五省總督熊文燦,打的李自成毫無還手之力,如果還給他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夠保證徹底剿滅李自成了,可惜的是,後金韃子突然進入中原。

  爾後,孫傳庭與前任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之間出現了,矛盾,遭遇到楊嗣昌毫不留情的打壓,差一點就丟失了性命。

  楊嗣昌、熊文燦等人都作古了,包括前任五省總督洪承疇,也被投入到大牢之中,這些人都是大明朝廷文武雙全之人,為什麽就打不敗區區的流寇。

  原因多種多樣,當然也有流寇不斷壯大起來的因素,但朝中文武大臣之間的內訌,各地巡撫之間的意見不同意,不能夠協調一致,以及朝廷無端的猜疑與插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孫傳庭很想將這些心頭的抱怨都寫進奏折裏麵去,不過理智告訴他們不能這麽做。

  孫傳庭的內心,還殘存著一絲的希望,麾下軍士的士氣正旺,都在期盼著能夠打敗李自成,早些回到陝西去,攻打潼關東門的戰鬥,秦軍和延綏邊軍軍士並未完全施展出來,這讓軍士的內心更加的憋屈,他們需要一個機會來證明自身。

  此番與李自成的對決,就是軍士最好的機會。

  秦軍和延綏邊軍軍士的驍勇和悍不畏死,孫傳庭看在眼裏,他要為這些軍士說一說話了,如果沒有這些軍士的支撐,大軍早就垮掉了。

  給皇上和朝廷寫去的奏折,當下可能沒有多大的作用,但是能夠為今後做好鋪墊,如果此戰能夠打敗李自成,那麽大軍就有機會從容的撤回到陝西去,今後該選擇什麽時候與李自成作戰,如何的穩定中原的局勢,孫傳庭就可以做主,不必聽從皇上和朝廷的安排。

  孫傳庭還想到了登萊新軍。

  登萊新軍的強悍,孫傳庭早有耳聞,張獻忠被打的從南直隸迅速撤離到湖廣一帶,就是因為懼怕登萊新軍,而且登萊新軍控製了山東一帶之後,李自成壓根不往山東一帶擴展。

  更加關鍵的是,大明的軍隊曆來都存在恐金症,可登萊新軍好像是後金韃子的克星,吳宗睿率領登萊新軍鎮守遼東之後,後金韃子很快變得老實,不敢隨意進入中原作亂了。

  可惜的是,皇上和朝廷不一定能夠調遣吳宗睿和登萊新軍。

  拿起筆的時候,孫傳庭無奈的搖頭。

  。。。

  半個時辰之後,五名斥候進入了臨時中軍帳。

  孫傳庭將手中的信函交給了他們。

  “這是本官寫給皇上和朝廷的奏折,不管你們想什麽辦法,也要將奏折送到京城去,若是你們被流寇包圍,實在無法逃脫,那就銷毀這份奏折,你們記住,奏折決不能落在流寇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