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權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4      字數:3248
  .,

  範文程說到了禮親王代善,皇太極的臉色變得陰沉。

  皇太極的神色,讓範文程手足無措,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麽,按照他的理解,代善作為談判代表是最為合適的,代善是大清國的第一親王,身份尊貴,而且代善經曆了很多的事情,如果遇見了緊急的情況,也知道如何應對。

  範文程壓根想不到,皇太極此刻想到的是其他的事情。

  “文程,你繼續說,朕聽著呢。”

  戰戰兢兢的範文程,實在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麽了,可皇太極開口了,他必須說。

  “皇上,奴才以為禮親王殿下是最佳人選,主要還是考慮到禮親王殿下年級大了,知道如何應對大明薊遼督師吳宗睿提出來的要求,也能夠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皇太極揮揮手,突然轉移了話題。

  “文程,你是漢人,說說你對大明崇禎皇帝的認識,還有對大明朝廷的認識,朕有些好奇,大明的那些皇親國戚,都被壓得死死的,什麽事情都不敢做,混吃等死,按說崇禎皇帝應該信任他的兄弟啊,還有,崇禎皇帝能夠隨意的處置朝廷中的文武大臣,這又是為什麽,難道說那些文武大臣不知道反對嗎。。。”

  範文程有些發懵,一時半會沒有明白皇太極的意思,要說對崇禎皇帝以及大明朝廷,他還真的不熟悉,依照他生員的功名,壓根沒有資格見到崇禎皇帝,也沒有資格進入朝廷之中,不過這些年以來,範文程讀的書還是不少的,對於大明朝廷也有自身的分析和見解。

  “皇上,奴才覺得,崇禎皇帝根本不能和您比較,大明的那些文武大臣,也根本沒有辦法和諸多的親王殿下、郡王殿下比較。。。”

  皇太極看向範文程,臉上露出一絲奇怪的笑容。

  有些事情,皇太極當然不會說出來,要保持大清國的顏麵,其實這些年以來,為了維持政權的穩固,掌控最大的權力,他耗費了無數的心血,一直到稱帝建國,情況還不錯,但幾個月之前,因為遼東之戰,皇太極免去了多鐸鑲白旗旗主之位,自己兼任,情況發生了變化。

  滿八旗是大清國的根基,更是大清國發展壯大、打敗大明王朝的基礎所在,但滿八旗製度也是皇太極最為憂心的製度,父皇努爾哈赤當初創建滿八旗,就確定了一係列明確和固定的製度,皇太極盡管登基稱帝建國,也沒有辦法改變滿八旗的製度。

  大清國強悍的八旗軍,就來自於滿八旗。

  根基是不能夠隨便動搖的,特別是在大清國正在努力發展、試圖打敗大明王朝的時候。

  代善掌控正紅旗和鑲紅旗,多爾袞掌控正白旗,多鐸掌控鑲白旗,從戰鬥力來說,正白旗和鑲白旗是最為強悍的,也是人口和牛錄最多的滿八旗之一,能夠超越正白旗和鑲白旗的,唯有正黃旗。

  一旦代善與多爾袞、多鐸暗地裏聯合起來,那就意味著滿八旗之中的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和鑲紅旗的聯合,大清國就可能出現重大的危機。

  皇太極暫時免去多鐸鑲白旗旗主之位,由自己來兼任,引發了代善與多爾袞的反彈,特別是皇太極想方設法調整鑲白旗牛錄的時候,多爾袞甚至親自到鑲白旗,試圖阻止這一切。

  這令皇太極異常的惱怒,卻不好發脾氣,畢竟滿八旗的製度是父皇親自確定下來的。

  登基稱帝之後,皇太極很清楚,隻有掌控了軍隊,才掌控了權力,可惜大清國現實情況不是這樣,不僅僅是皇太極掌控了軍隊,代善、多爾袞和多鐸全部都掌控了軍隊。

  鑽研和學習漢文化的皇太極,覺得大清國這樣的局勢不好,有很大的弊端。

  不能夠廢除滿八旗的製度,也不能夠調整滿八旗的規矩,甚至不能夠做出絲毫的改變,這讓皇太極苦惱,權力越是分散,大清國的發展越是受阻,這樣的局勢不能夠長時間持續。

  所以皇太極才詢問範文程,他知道範文程肯定聽懂了,隻是不敢隨便開口說。

  就在偏殿陷入到沉默之中的時候,侍衛進來稟報,禮親王和睿親王來了。

  皇太極嘴角再次露出一絲笑容。

  “這麽快就來了,讓他們在大政殿等候,朕馬上就過去。”

  侍衛退出偏殿,皇太極看著範文程,微微歎了一口氣,站起身來,朝著大政殿而去。

  範文程低著頭,跟隨在皇太極的身後,小心的伸手擦去額頭上的汗滴,皇太極的意思他明白,但絕不敢開口亂說,現如今的大清國,是皇太極掌控局勢,群雄並舉,代善、多爾袞、多鐸、豪格、濟爾哈朗、阿濟格等人,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若不是皇太極雄才大略,還真的沒有誰能夠降服這一幫人。

  這樣的局麵長期維持下去,肯定不是辦法,皇太極想著改變這種局麵,也很正常,可惜這是努爾哈赤定下的規矩,繼任的皇太極不敢輕易動手。

  皇太極快步走進大政殿的時候,正在等候的代善和多爾袞兩人都站起身來行禮了。

  “二哥,十四弟,大過節的,你們怎麽到大政殿來了。”

  皇太極話語剛落,代善跟著開口了。

  “皇上,您沒有歇息,臣與睿親王等人也不能怠慢,近段時間,臣聽到了外麵的很多傳聞,主要是說到了遼東之戰我八旗子弟和蒙古左右營的軍士,臣心裏不安,專門來拜見皇上,正巧遇見了睿親王,就一同來了。”

  皇太極笑了笑,將手中的信函揚了揚。

  “不錯,大明的薊遼督師吳宗睿寫來信函,說到了我八旗子弟和蒙古左右營軍士的事宜,朕剛剛還和文程說到了這件事情,你們看看這封信吧。”

  侍衛接過了信函,遞給了代善。

  代善很快看完,遞給了多爾袞。

  代善和多爾袞都看完了信函,代善臉色入常,多爾袞的臉色發白。

  “二哥,十四弟,說說你們的想法吧,對了,朕還要專門強調一點,吳宗睿大概是讓人放話了,朕要是不答應他的條件,就全部斬殺我八旗子弟和蒙古左右營的軍士,想必這個傳聞,你們也聽見了。”

  多爾袞抬頭正準備開口,想到了什麽,看了看身邊的代善。

  代善略微的沉吟了一下,緩緩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可以交換,且還要將此事告訴諸多的八旗子弟和蒙古軍士,讓他們明白皇上的苦心,為了保全他們的性命,皇上願意付出一切。。。”

  代善說完,皇太極看向了多爾袞。

  多爾袞捏緊了拳頭,好不容易才控製住怒氣。

  “皇上,臣弟以為,一定要狠狠的收拾這個吳宗睿,狂妄的無邊無際了,以為遼東之戰獲勝了,就能夠打敗我八旗軍了,若是皇上準許,臣弟懇請帶兵進擊遼東,臣弟願意立下軍令狀,一定打敗登萊新軍。。。”

  代善扭頭看了看多爾袞,臉上依舊沒有什麽表情。

  “二哥,你還有什麽想說的。”

  代善歎了一口氣。

  “皇上,臣覺得,進擊遼東是下一步考慮的事情,目前重點還是這一萬二千將士的事宜,務必讓他們安然無恙的回來,吳宗睿提出來的交換條件頗為苛刻,臣以為,皇上可以答應交換的辦法,但我們盡量多的拿出來銀兩,盡量少用人口和糧食去交換。”

  皇太極點點頭,看著代善,臉上露出了一絲的笑容。

  “二哥,看樣子你已經認真考慮過了,說說你的具體想法。”

  代善倒也沒有推辭,點點頭繼續開口了。

  “皇上,臣聽到傳聞,就認真思考過了,這一萬二千將士,進入遼東作戰,被大明登萊新軍俘獲,現如今他們有機會回來,皇上和朝廷一定要應允。”

  “此次被俘獲的八旗子弟,主要為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和正藍旗軍士,臣願意拿出來一部分的銀兩,讓旗中子弟回家,臣建議肅親衛和豫親王都要拿出來一些銀兩,讓他們旗下的子弟回家,至於說蒙古左右營的軍士,臣等亦可以商議,拿出來部分的銀兩。”

  “臣建議,以五萬漢人,五十萬兩白銀交換一萬二千人。”

  。。。

  代善說完,皇太極臉上帶著微笑,不緊不慢開口了。

  “二哥,這五萬漢人如何湊齊。”

  “依舊是正藍旗、鑲白旗、正紅旗和鑲紅旗湊齊需要交換的漢人。”

  站在大殿角落位置的範文程臉色變化了,乍一聽代善的這個建議,是為皇太極減輕負擔,實心實意為大清國考慮,但若是認真思索,就不是滋味了,交換需要的漢人和銀兩,全部都是代善、豪格以及多鐸拿出來的,與皇太極沒有什麽關係,這個消息若是傳出去了,滿八旗軍士和蒙古左右營的軍士會怎麽看待皇太極和朝廷。

  沉默了好一會,皇太極臉上依舊帶著笑容開口了。

  “二哥的提議不錯,朕看就讓二哥代表朕和朝廷,與大明薊遼督師吳宗睿協商,完成此事,朕強調一點,此事乃是朝廷做出的決定,朝廷督促各旗提供人口和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