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5-04 19:11      字數:3258
  瑞昌三年正月二十日,廖文儒從京城秘密出發,前往山海關,隨同廖文儒一同前往山海關而去的,還有副將羅典明、羅典勇,參將李國翰、金礪和黃得功等人,加上駐紮在山海關的祖大壽等人,登萊新軍可謂是準備充足。

  北進是朝廷的大事,一年多之前,朝廷就開始了運籌,火器局研發出來的最新火器,經過測試合格之後,都會秘密運往山海關,而朝廷統一南方如此重大的行動,一直都沒有調遣駐紮在山海關的十五萬登萊新軍將士,熟悉遼東情況的祖大壽、祖大樂、祖大弼、祖寬、金國奇和金國臣等人,也全部留在了遼東,身為內閣大臣、左都督、登萊新軍總兵官的廖文儒此次親自前往山海關,表明了皇上和朝廷的決心。

  遼東登萊新軍將士的分布,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山海關駐紮的登萊新軍將士原為五萬人,減至一萬人,寧遠和錦州兩處城池,駐紮的登萊新軍將士也僅有一萬人,其餘的十二萬登萊新軍將士,悉數駐紮在西平堡、廣寧、義州和大淩河城,其中西平堡駐紮的登萊新軍將士增致六萬人。

  遼東的情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大吳朝廷成立以來,遼東被作為陸路商貿重地來打造,這裏集合了南方、北方、蒙古與後金的商賈,作為互市地點的西平堡、廣寧和義州三地,商賈雲集,而錦州和寧遠等地,作為貨物的運輸和交易的地方,其重要的程度隱隱有超過西平堡等地的跡象,為了促進商貿交易的發展,朝廷有限度的放開了錦州和寧遠等地,允許蒙古部落以及後金的商賈進入這些地方。

  朝廷推行的移民政策,更進一步刺激了遼東的發展,朝廷兩次鼓勵北方與南方的百姓前往遼東,種植土地,定居遼東,且免去他們三年的賦稅。

  多爾袞錯誤的政策,促使遼東漢人大規模的前往遼河以西,因為糧食的緊張,後金對於漢人更加的苛刻,無法忍受的遼東漢人,開始了成規模的遷移,對於此等的跡象,多爾袞暫時放任,畢竟糧食不足是擺在眼前的困難,一時半會無法解決,以往後金八旗軍對陣明軍作戰,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可以通過劫掠等方式,獲取關內的糧食和錢財,不過麵對強悍的登萊新軍,後金八旗軍沒有任何的優勢,壓根不敢渡過遼河,也不敢從其他地方發起進攻。

  登萊新軍的強悍,給予了此地百姓最大的安全感。

  現如今的遼東,與大明時期的遼東,已經截然不同。

  廖文儒抵達山海關的時候,駐守山海關的祖大壽,正在等候。

  祖家一直都是遼東最大的家族,其實力遠遠超過吳家和金家,祖大壽作為祖家的領頭人,在遼東一帶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當然,能夠成為遼東最大最有勢力的家族,祖大壽也有不一般的能力,這不僅僅體現在作戰方麵,也體現在為人方麵。

  遼東發生的巨大變化,給予祖大壽的震撼是非同一般的,歸順朝廷之後,他一直都在關注局勢的演變,隨著後金實力的不斷增強,大明萬曆、天啟和崇禎年間,遼東乃是朝廷聞虎色變的地方,這裏幾乎成為後金八旗軍肆虐的地方,除開幾個主要城池為明軍占據,其餘地方全部丟失,此地的漢人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不過登萊新軍進駐遼東之後,情況在很短時間之內發生巨變。

  登萊新軍憑借著強悍的實力,與後金的八旗軍對峙,軍事上一點不輸於後金的八旗軍,而更為厲害的是,遼東一係列恢複生產生活的舉措,讓地方開始穩定,讓百姓逐漸安寧下來,西平堡、廣寧和義州三地互市的展開,讓遼東逐漸有了繁榮的跡象。

  朝廷通過皇家銀行與互市兩個辦法控製後金,削弱其實力,讓祖大壽拍案叫絕,互市先是給予後金足夠的糧食買賣,讓後金覺得糧食很容易獲取,不需要拚力的發展生產,皇家銀行則是將滿人權貴的錢財全部吸納,當後金忽略糧食生產,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八旗軍建設之中,先後設立蒙八旗和漢八旗的時候,互市突然收縮糧食交易的數量,大規模減少糧食買賣,讓後金一下子陷入到糧食荒之中去。

  趁著後金自顧不暇、實力削弱的時候,朝廷開始了對南方的征伐,不到一年時間,朝廷就徹底統一南方。

  後金采取縮減人口、放任遼東漢人逃離的舉措,讓祖大壽覺得,朝廷統一了南方,應該是要開始對後金全麵的征伐,要滅掉滿人的政權了。

  果然,正月還沒有完,內閣大臣、左都督、登萊新軍總兵官廖文儒來到了遼東。

  山海關作為天下第一關的作用,正在逐漸的削弱,這裏來來往往的商賈很多,周遭也留下了不少的商賈,初來乍到,甚至會讓人產生懷疑,難道這裏就是戒備森嚴的山海關。

  山海關總兵府,廂房。

  跟隨在廖文儒身邊的祖大壽,進入廂房的時候,抱拳開口了。

  “大人,屬下已經安排好酒宴,大人一路勞頓,是不是。。。”

  廖文儒對著祖大壽擺擺手。

  “祖將軍,莫急,吃飯不重要,皇上已經決定展開對後金八旗軍的征伐,我的計劃是,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徹底打敗後金的八旗軍,再用半年的時間,徹底滅掉滿人的那個小朝廷。”

  祖大壽的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神情。

  “屬下明白了,屬下一直都等著這一天的到來。”

  廖文儒點點頭,坐下之後,指著身邊的椅子開口了。

  “祖將軍坐下說話吧,你們祖家一直都在遼東,與後金八旗軍鏖戰多年,也見證了遼東的興衰,此次朝廷對後金大規模的征伐,我還想著多和你商議呢。”

  祖大壽還沒有來得及坐下,就連連對著廖文儒擺手了。

  “屬下不敢,大人,您指到哪裏,屬下就打到哪裏,絕不皺眉。。。”

  廖文儒笑了笑,沒有馬上開口。

  離開京城之前,廖文儒準備啟奏皇上,打算重用祖大壽、金國奇和金國臣等人,他認為這些人長期在遼東,一輩子幾乎都在與後金的八旗軍周旋,他們熟悉後金八旗軍的作戰特性,朝廷開始對後金大規模的征伐,其目的就是徹底滅掉後金的政權,如此情況之下,啟用熟悉對手的將領,對於作戰獲取勝利是有決定性作用的。

  不過廖文儒最終沒有開口,因為皇上已經授權。

  統一南方的戰鬥,指揮作戰的將領之中,就有吳三桂,吳三桂並非是皇上的親信,但得到了不一般的重用,不僅指揮了斬殺大西國皇帝張獻忠的戰鬥,還直接領兵進入四川,接受孫可望的投降,爾後更是直接負責穩定四川與湖廣兩地的局勢,這還不算,吳三桂最終還領兵進入雲南,降服了大明的雲南王沐天波。

  吳三桂不負眾望,作戰表現出色,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讚譽,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吳三桂在降服地方土司的戰鬥之中,敢於決斷,對於那些不願意歸順朝廷的土司,不管其影響力多大,都毫不留情的予以剿滅,譬如說秦良玉,此舉讓其他的土司看清楚了形勢,紛紛歸順了朝廷,而登萊新軍也得以穩定了地方局勢。

  這一次,廖文儒親自掛帥前往遼東,指揮登萊新軍進擊後金,同樣需要不一般的決斷。

  譬如說如何應對滿人權貴,如何應對多鐸、多爾袞、濟爾哈朗等人,如果這些人表示降服朝廷,是不是也要毫不留情的予以斬殺等等。

  “祖將軍,你就不要客氣了,你熟悉遼東的情況,一旦我們展開了對後金八旗軍的圍剿,將會出現很多預料不到的情形,到了那個時候,你就要站出來說話了,我得考慮的是,主要還是采取傾力圍剿的方式,徹底打敗後金的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但其中又有區別,譬如說滿八旗,就是我們圍剿的重點,其次是蒙八旗。。。”

  廖文儒還沒有說完,發現祖大壽臉上沒有多少的表情。

  “祖將軍,怎麽了,我說的有不對的地方嗎。。。”

  祖大壽連忙搖頭。

  “不是不是,屬下正在聽大人的部署。。。”

  廖文儒微微搖頭,看著祖大壽開口了。

  “祖將軍,你有什麽想法,盡管說就是了。”

  祖大壽猶豫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對於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采取的圍剿策略,可以同等,特別是對漢八旗,他們依附後金,窮凶極惡,做了不少的壞事情,他們協助滿八旗欺淩遼東漢人,所作所為令人不齒,而且漢八旗的旗主,有些雖然是漢人,但也成為滿人權貴忠心的奴才,屬下記得,滿八旗不熟悉攻城拔寨的戰鬥,進攻城池的時候往往失敗,後來又了漢八旗的參與,後金攻破了好多的城池。。。”

  廖文儒眯了眯眼睛,微微的點頭。

  “祖將軍,你說的很好,或許我對後金八旗軍的理解,有些過時了,都說滿八旗驍勇,我看不一定,他們作戰勇猛,意誌力未必那麽強悍,祖將軍,你說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