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一章 古代百姓的悲哀
作者:老白豬      更新:2020-06-27 16:11      字數:2194
  這麽顯而易見的道理,小孩子都知道,他們為什麽還要做?

  一句話,還不是因為百姓個個窮的底掉,沒錢啊,就差那麽一點銀子,可百姓偏偏就是拿不出。

  拿不出,就交不上稅,交不上稅,到時就要吃縣衙的板子,坐監牢。

  百姓為了籌集銀子,不得不把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低價賤賣。

  等到夏秋之交,百姓家裏的舊糧吃完,新糧還在地裏沒長成,這就到了所謂“青黃不接”的時候,為了買糧食,百姓不得不四處借債,甚至是賣兒賣女來度過難關。

  哎,說多了都是淚啊。

  這般淒慘的生活境遇對於百姓來說是殘忍無比的,但是對於糧行這樣的商戶來說,卻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有道是強者恒強,在這近乎於不受到外力幹擾的情況下,他們基本可說是處於行業的壟斷地位,大發其財,所以他們的買賣做得那是極大,

  往往一個縣隻有一家糧行在售賣糧食,別的小糧行,都是在他那裏進糧售賣。

  這還不算,如果是實力比較大的糧行,他還可以做到壟斷一個府,甚至幾個府的糧食買賣,說句富甲一方,甚至富甲天下也不為過。

  如此,同樣的年景,卻是造就了窮人的地獄,富人的天堂。

  張九言一走近糧行,隻見那糧行邊上有許多的饑民百姓,或坐,或跪,或躺,或靠,依著糧行鋪麵一一排開,

  而糧行門口,則是有那四五個壯漢夥計手持木棒,對那些人怒目而視。

  這般情景,張九言自然是一下明白怎麽回事,無非便是饑民百姓想要糧行施舍一點糧食給他們,

  但糧行不是施粥棚,哪裏可能施舍糧食,當然是命人把守門口,免得饑民搗亂。

  別看饑民不少,但是卻也沒有幾個敢亂來,因為糧行本身就有關係人脈在,再加上鬧事,那一定是饑民先鬧事,糧行被逼自衛,

  所以一旦饑民敢亂來,必然是要招致一頓毒打,打死不論。

  正是因為如此,這才是有了看似人滿為患,但卻又秩序井然的情景出現。

  張九言見饑民百姓一個個的可憐巴巴,心裏不忍,走到近處,見幾個小孩更加是瘦成了骨架骷髏,心裏更加是壓得喘不過氣來。

  不忍多看,張九言直接抬腳進去了。

  一進糧行,立即是有一個夥計來招待,“客官,敢問您是要買小麥啊,還是要買粟米啊?”

  張九言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一袋糧食麵前,輕輕抓起一些,在手裏揉捏。

  看著手裏的糧食,張九言感慨萬千。

  張九言心說現在的陝西,不知道一天有多少人要餓死,但是這裏,卻是不知躺了多少的糧食,

  如果把這些糧食拿去賑濟災民,那不知道要救活多少人,

  想到這裏,張九言將手裏的糧食握得緊緊的,好似要將那糧食握碎一般。

  “客官,客官,你若是要買糧食,那是我們的榮幸,可你若是不買糧食,也別搗亂啊。”

  夥計見張九言把手裏的糧食往死裏捏,擔心張九言是來搗亂的,不由得是詢問起來,真要是來找事的,那也少不得一頓打。

  果然,夥計這話一問出來,立即是有兩個站在門口的壯漢走過來,

  兩人看著張九言,一副惡狠狠的模樣,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大打出手的架勢。

  要說古代買賣人講究的是和氣生財,別管是什麽買賣,那都是和和氣氣的,

  這是古人幾千年養出來的經營之道,像壯漢這般威脅一個可能的買主,那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但是誰叫現在世道艱難,殺人越貨,偷盜搶劫的事情多不勝數,改變一下作風,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要不然,這買賣也就沒法做了。

  “嗬嗬嗬,,,”

  張九言嗬笑幾聲,將手裏的糧食鬆開,灑下,而後說道:“來糧行,不買糧食,那我來幹嗎?”

  夥計這才是臉色好看一點,對那兩個壯漢使了使眼色,那兩壯漢又去到門口。

  夥計熱情道:“敢問客官要買小麥還是粟米,買多少?”

  張九言環顧四下,見這裏雖然是一袋又一袋的糧食多不勝數,但卻也隻有小麥和粟米兩類,小麥自是不用介紹,都知道。

  至於那粟米,這卻不是後世的稻米,而是去殼後,顏色泛黃的米,因為這種米體積小,故也稱小米。

  至於後世常吃的稻米,在如今的陝西還不多見。

  因為陝西地處黃土高坡,稻米產量不高,再加之這小麥和粟米吃起來花樣多,磨成粉,既可以做麵條麵皮,又可以做饃饃包子和饅頭什麽的,

  陝西人吃小麥和粟米吃了幾千年,吃習慣了,也太喜歡吃了,所以稻米在這時候的陝西,還沒有普及。

  “這怎麽賣的?”

  見張九言問價,夥計答道:“回客官話,我們這小麥一鬥一百六十文錢,粟米一鬥一百二十文錢,客官你看要多少?”

  一石是十鬥,一鬥是十升,一升差不多就是一斤二兩五錢重,所以一鬥就是十二斤五兩,一石就是一百二十五斤。

  因為糧食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價錢昂貴,所以大部分的人來買糧食,那都是一鬥兩鬥的買,極少有那一石兩石的買,

  所以這夥計報價,自然也是以鬥為計算單位了。

  “貴了。”

  張九言念叨了一句,“夥計,我記得去年我家賣小麥給你們,你們收的價錢是四錢銀子一石,現在你賣給我卻是一石折合一兩六錢銀子,足足翻了四倍,這賺到也太多了。”

  “嗨,瞧客官說的,這不都是隨行就市嘛,什麽時候什麽價,這哪裏還能有個準,我們這邊還不叫貴,聽說蘇杭那邊都三四兩銀子一石。”

  夥計顯然是對張九言這樣的問題聽出了繭子,張口就有應對的理由。

  這若是一般的百姓,那也就信了,但是對於張九言來說,卻是知道他在胡說八道。

  張九言說道:“夥計你說笑了,蘇杭乃是江南富庶之地,曆來多是風調雨順,良田又是千畝萬畝相連,試問誰何曾聽說過江南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