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蜀道難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4-20 23:41      字數:1302
  故此,據費禕所言,其拿去洛陽的兩篇詩文,已是在洛陽城中引起了不少的反響,甚至有傳言說道文氣西移,或許是天下有變之前兆。

  隻是單憑兩首詩文,這些傳言都僅僅在小範圍內傳播,並沒有引起更大的漣漪,說得也是啊,就算是曹操三父子的才名,也是每人各有三五篇出名的文章在手,加上統治者的光環才有了名傳天下的聲名。

  而這次費禕帶去洛陽的詩文,《歸去來辭》太淡泊,不是很符合現時這個年代的主流思想,《行路難》則是篇幅太短,是以造成的影響有限也是難免的了。

  依諸葛老大的估計,起碼要再有兩三篇文章現世,才能坐定文氣西移的傳言,就算沒有這麽多詩文,最少也要再有一篇詩文問世,方能保證之前引起的影響不會消失,讓世人知道長安文氣確實不弱於洛陽。

  說道這裏,諸葛老大的眼神就不由自主地望著我,唉,我就知道,文抄公這行當,有了開頭,就很難結尾,唯一能夠自我控製的就隻是頻率而已。

  不過這事其實我也已經有所預料,於是隻能硬著頭皮迎上諸葛老大的目光,說道自己近來回憶起當年入川的情景,再加上當日進軍關中的情形,心有所感寫下了一篇文章,正好請諸葛老大斧正一二。

  我一邊這樣說道,一邊心中暗暗向李白大大說聲抱歉,諸葛老大聽了我的述說,便微笑說道,盡管讓我說出來,他自然會用心細聽。

  於是我就緩緩將李白大大的那篇雄文《蜀道難》念出來:“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

  這首李白大大的名作,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完完全全體現了李白“詩仙”的身份。

  因此諸葛老大聽完我念出的詩文之後,明顯是呆了一呆,顯是正在自己心中消化這篇詩文。

  過了好一會兒,諸葛老大才接著說道,我這篇詩文,將益州蜀道之險峻雄奇完完全全表達了出來,加上一些想象,實在是一篇絕佳妙文。

  聽了諸葛老大的誇讚,我當即不好意思地謙恭說道,這隻是弟子偶有所感,一時思緒激蕩,才寫出了如此文章,其中或有疏漏,還望諸葛老大多多指正。

  諸葛老大聽我如此說完,卻緩緩搖了搖頭,說道我的這篇文章,勝在文思如泉湧,一氣嗬成,故此其並無意改動其中任何一字。

  諸葛老大如此盛讚,我自然是謙虛表示不敢當諸葛老大的讚賞,不過諸葛老大卻再次讚賞了這篇文章,然後說稍後就會將此篇文章送至洛陽費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