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益州派的卓越一擊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7      字數:1342
  劉備從曹操手中奪下了漢中,暫且算是壓下了蜀漢益州派的不滿,這才有了後來稱帝並舉全國之兵討伐東吳的資本。

  蜀漢拿下了漢中之後,一片大好局勢,真的形成了當年諸葛老大“隆中對”裏麵的布局,從漢中和荊州兩麵對曹魏展開了鉗製,隻待局麵進一步穩定,協調好各方麵再進軍關中的話,諸葛老大當年興複漢室的計劃真的是大有可為的。

  可惜關武聖出於種種考慮,在未與劉備川蜀方麵軍取得足夠溝通和配合下,突然攻曹魏不備,來了一場威震華夏的荊襄戰役。

  之後經曆了大意失荊州及夷陵之敗後,蜀漢可謂是元氣大傷,國內各勢力也是蠢蠢欲動,一派不穩之勢。

  估計劉備也是有見及此,當即命諸葛老大和李嚴同為托孤大臣,抬出了東州派來一起壓製益州本地勢力,這才險險將政權交到劉禪手上。

  而之後諸葛老大更是手段高妙,政治技能點滿,充分打好了劉備留下來東州派這張牌,短短數年就將蜀漢政局完全穩定下來了,還足兵存糧平定了南中雍闓、孟獲之亂,為蜀漢謀求到一個穩定的後方。

  就是收割了南中蠻族的人口財富,諸葛老大才有了第一次北伐的資本,可惜最後是屢屢失利,到了能夠在五丈原站穩開分基地的時候,諸葛老大又身體不適以致病逝,留下了悲壯的一生讓後人不斷歎息。

  自劉焉、劉璋、劉備到諸葛老大的執政時期,益州派一直被壓製,朝中重臣基本上沒有益州本地人擔任,其中累積的不滿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到了諸葛老大星隕五丈原之後,蔣琬、董允、費禕相繼執政,也隻能大體維持蜀漢的證局,但是由於蜀漢北伐功成、興複漢室的大業遲遲沒有功成,益州一派的利益也再不能輕忽,自此益州派係亦漸漸抬頭。

  至此之時,荊州派和元老派也可謂是割舍自己的利益以安撫益州派了,使得蜀漢權力平衡達至一個微妙的局麵。

  可惜蔣琬、董允、費禕故是經世之才,但也沒到諸葛老大這個舉世絕倫的級別,所以無法做到一邊維持國內政局,一邊舉兵北伐,常常有顧此失彼之感。

  而蔣琬、董允、費禕勉勵維持的局麵,在他們一一逝世之後也逐漸失衡,軍事上薑維主理,十一次北伐,其結果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雖說總體上勝多敗少,但也相當耗費國力,政治上沒有能人把持,使得耗費的國力無法得到有效的補充,蜀漢漸漸失血而衰弱。

  益州派長期收到壓製,累積的不滿,加上薑維北伐所耗費的錢糧、人口,都使得益州派蒙受相當大的損失,由此益州派到了薑維掌權的後期,已是大張旗鼓地表示不欲再北伐,提出息兵休養的政治願望。

  所謂“漢賊不兩立”,益州派當時領頭人物譙周提出了不再北伐的《仇國論》,已經可以說是與蜀漢的立國理想背道而馳,但是限於當時局勢,北伐一直沒有客觀的成績,朝中也不少人抱有這種思想,所以譙周也沒有因為這件事受到任何處分。

  但是已經是益州派表達自身不滿,以及對蜀漢外來統治集團無聲反抗的一個十分清晰的信號了。

  到了這個時候,益州派已經可以說是與荊州派、元老派話不投機了,等到魏國攻打蜀漢的時候,益州派這班人就已經化身成典型的投降派了。

  看看鄧艾輕兵突進,竟然沒有受到有效的阻攔,就知道益州派這些本地人在其中起了什麽作用了。

  最後到了鄧艾這支偏師兵臨成都,譙周竟然勸劉禪投降,以半勸半威脅的話術,讓劉禪毫不抵抗地投降,自己獲得了一個“全國之功”,受封陽城亭侯,遷騎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