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劉備的平衡大法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7      字數:1321
  聽了董允如此說法,我也明白到這兩兄弟雖說是吳懿舉薦的,不過也應該是有一定才能,就算不是如蔣琬、董允這類,估計也與龐興此類人差不多,要說讓他總攬大局或許不行,但是具體負責某方麵工作的話,大體也差不離了。

  想來也是,畢竟吳懿此人,在曆史上可是留下了“車騎高勁,惟其泛愛,以弱製強,不陷危墜。”的評價,這評語中的“高勁”可不簡單,是指品德高尚,性情剛直,超出凡俗。

  所以估計就算吳懿舉薦自己的親族,也不會真的推薦一些不可雕的“朽木”和不可塗的“糞土之牆”,怎麽說也會是能用之人。

  而有諸葛老大親自過目的話,我就更放心了,起碼也不會是什麽跋扈的世家子弟,到時候就真的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了。

  但是要勞動諸葛老大的大駕,我也有點想明白了,曆史上的蜀漢,以諸葛老大為首的荊州派聯合以關張趙為首的元老派,拉攏東州派,壓製益州派。

  後來荊州劇變,關羽和張飛先後去世,糜芳投敵,糜竺黯然,元老派可謂青黃不接,大受打擊,再無力支援荊州派,反而要諸葛老大設法保全。

  事出無奈,蜀漢政權隻能將荊州派和元老派組成的雙頭馬車,換成由荊州派和東州派來拉了,所以才有了東州派大佬李嚴出場,與諸葛老大一起成為劉備的托孤之臣,由此蜀漢政權由荊州派和東州派把持,繼續壓製著益州派。

  而益州派本地豪強自劉備入蜀以來,就一直遭受到壓製,這基本成為了蜀漢的基本國策,因為由劉焉、劉璋到劉備,莫不是外來之人,劉焉和劉備都是帶著一套領導班子進蜀統治益州的。

  如此一來,定然是分薄了本地益州派的利益和權力,劉焉、劉璋的時候還好點,東州派和益州派勉強可以共存,雖然自是以東州派為主。

  到了劉備入主益州之後,其本身就有一大班人要安置,加上當時掌握實權的東州派不能輕動,所以最後隻能將刀子動到益州派身上了。

  本來的話,劉備玩這套是駕輕就熟的,其一直帶著自己的一套班子四處奔波,徐州如此、荊州如此,手下的親信都能與本地人相安無事。

  這主要就是劉備的企業文化做得好,他一直宣揚的最終目標一直是興複漢室,那麽劉備的地位最後要麽是皇帝,要麽就是丞相或是攝政王。

  這樣的話,其手下最終也會水漲船高,混個列侯基本都沒有問題,所以大家都能互相忍讓,一起齊心合力助劉備收複漢室江山。

  而以我估計,劉備入蜀後雖然將益州本地派係壓製得死死的,但是私下應該也會與益州派係的領軍人物溝通過這隻是一時之策,待他日收複漢室江山之後自會有所補償,對他們一一酬功的。

  所以益州派雖然受到了壓製,手上的權力被削減不少,但是由於眼下勢力不如人,反抗未必有好果子吃,而將來期望的收益也頗為可觀,故此自是服從劉備的統治,在劉備手下乖乖做事了。

  而劉備若然不是平服了這些益州派的怒意,也斷斷不能與曹操爭雄於漢中,最終將曹操擊退,占有了漢中,得到了通往關中的車票。

  得到了漢中,益州派這班人就更是看到了劉備畫的大餅實現的希望,自然更沒有反抗劉備統治的理由了,可惜曹操也不愧是一代梟雄,就算退出漢中也是將漢中人口遷移了不少。

  如此的話,漢中雖然被蜀漢吃到了嘴裏,但是也真的是應了楊修那句,成為了“雞肋”,單憑如此的漢中,是絕不能平衡到荊州派(元老派相對人少,也可以計入此派。)、東州派和益州派三班人的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