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性惡論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7      字數:1271
  等趙雲誦讀並講解完《孫子兵法》這段話之後,趙雲就也退回屏風後麵,將這五十名學生交由老師教授《三字經》了。

  我和劉禪陛下等數人在屏風後麵安坐,聽著前麵這麽多學生齊聲誦讀《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到“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這一段。

  一眾同音齊聲朗讀,令我有了後世看一些影視劇集裏麵私塾場麵的感覺,真的是有種“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的時空錯亂感,閉上眼細細再聽這讀書聲,真的有種以為回到後世的感覺啊。

  讀完這段《三字經》裏麵的話後,老師就開始講解了,單是首句“人之初,性本善。”就說了不少時間。

  因為這句話如果按照後世的解釋,就不免會陷入“性惡論”和“性善論”的學術辯論裏麵,無益於教學。

  雖然“性善論”的代表人物孟子孟軻,被世人尊為“亞聖”,是儒家裏麵僅次於聖人孔子的人物,其學說自是顯學。

  但是提出“性惡論”的荀子荀況,也不是簡單的人物,其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兩度出任楚國蘭陵令,為政為學都是出類拔萃的,已被後世之人尊稱為“後聖”,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的儒家代表人物。

  而且其家族在漢朝也是根深蒂固、枝繁葉盛,荀子的十一世孫名叫荀淑,是東漢皇朝漢和帝至漢桓帝時期人物,以品行高潔,博學多識著名於世,被當時的人稱為“神君”,可見是一個相當厲害的人。

  荀淑育有八個兒子,個個成才,被世人稱為“荀氏八龍”,其中又以荀爽才名最著,著書立說不少,號為“碩儒”,世人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美譽。

  而到了荀爽的下一輩,也出了一個厲害的人物,那就是“王佐之才”荀彧了,荀彧與其侄子荀攸一起為曹操效力,一為政一為謀,可謂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使得荀氏一族,在曹魏的地位是舉足輕重。

  荀子學說與孟子學說雖然互有相悖之處,但是都是儒家裏麵的重要學說,荀子的“性惡論”,說人的本性乃是獸性,表現為“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這與後世科學家說的人類是高級動物可謂是不謀而合。

  荀子說人的本性趨於野獸,並不是要否定人,而是說人的不足,所以才要重視後天的教化學習,這也是儒家的神聖使命。

  荀子說“堯舜之與桀蹠,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成人後表現出的賢愚不肖的差別是由於“注錯習俗之所積耳”造成的,也就是後天的環境和經驗對人性的改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荀子提出隻要“生禮義,製法度”,轉化人的“惡”性,則“塗之人可以為禹”,人人都可以經過學習和教育成為君子。

  荀子的“性惡論”最終認為凡是善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人努力的產物,而價值來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創造,正是在這一點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荀子的這些觀點,已經與後世的一些教育理念以及歐洲中世紀文藝複興時代的人文思想頗有共通之處,而荀子可是生活在戰國末期(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的人,比文藝複興的先驅但丁(1265年-1321年)可是早了差不多一千五百年,真的是先進得要命了。

  而荀子除了提出著名的“性惡論”,其實他還有一套獨特的天人觀理論,闡述了他對於天道、人道、天命、自然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