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水火 陰陽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9-09 23:45      字數:1286
  至於為什麽說方仲永此人乃是野史所載,因為方仲永其人其事,隻見於王安石《傷仲永》一文中,不論是同時代還是之後的時代,都沒有人或書籍提及此事,按理說如此奇聞,就算不至於天下傳聞,同縣同郡的人沒理由不知道啊,怎麽會完全沒有記載和傳聞呢?

  那麽這就是明顯的孤證,按照曆史學研究的“孤證不立”原則,就是某件事如果隻有單獨一條記載的話,曆史學家們就不會將其認為是確實的曆史,也就是不列為信史。

  所以方仲永此事,遍尋古今各種記載,隻有王安石提及,自然不能將其作為真實之人,而且所作《傷仲永》一文,通篇都是勸諭之意,頗有寓言的味道,難道那些寓言裏麵拔苗助長、削足適履、買櫝還珠等人還真的存在嗎?

  故此後世大多數人認為,方仲永此人隻是王安石虛構出來的,是為了用這個極端的例子,勸諭世人勤學之道,莫要自恃聰明就對學習一事有所懈怠,須知道如方仲永這種天資的人,若是沒有繼續讀書學習,最後的下場隻能是“泯然眾人矣”,如果天資不及方仲永之人,還要懈怠學習的話,恐怕其下場連“泯然眾人矣”也不如。

  想到這裏,我不由掩卷歎息,果然古今如一,“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是最公平的爬天梯”這些話一點也沒有錯,就算是古代的那些官二代、富二代,隻要教育不到位,三觀稍有不正,通常都是沒有什麽好下場的,有些還要連累整個家族,常人若要出人頭地,還是非讀書不可。

  想想連“多智近妖”諸葛老大、“武聖”關羽等人,都要多多讀書,關羽甚至留下了“夜讀春秋”的經典劇目,看來有機會我也要多點讀書。

  正在我沉浸於思考的時候,門外傳來了動靜,看來是諸葛老大來了,於是我就站起身來,恭敬地等候不知道是不是諸葛老大的人進來。

  未幾,房門就打開了,我定睛一看,果然是諸葛老大,於是我就立刻迎了上去,向諸葛老大行禮道:“老師,弟子來了。”

  諸葛老大笑著向我點點頭,表示知道了,然後就招呼我跟著他回到書案前,諸葛老大自己坐定後,就招呼我原位落座。

  等我坐好後,就見諸葛老大拿過我之前看完放在案上的《道德經》,問我看了此書後有什麽感想,對著諸葛老大我也沒什麽好顧忌的,於是將剛才想到的水勢剛柔、儲發之理,以及與《孫子兵法》中的道理相結合等想法向諸葛老大和盤托出。

  諸葛老大聽了我的想法,頻頻點頭,看來甚為讚同我的觀點,然後談興大濃,和我探討了一大輪陰陽轉化的理論,所謂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我剛才所說的水勢剛柔、儲發之理,正是陰極生陽的最佳例子,而水為陰柔之物,卻能發陽剛之威,也正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體現。

  正如火乃是熾熱暴烈之物,卻也是能做溫暖煮食之事,其中也含陽中有陰之理,難怪後世諸多小說、動漫、劇集等,都將水火作為陰陽的具現物,實在是這兩者太符合古代陰陽理論了。

  然後諸葛老大還說了就算是太陰之星,雖表陰柔,但亦含至剛之力,東漢時期王充在他所著的《論衡》一書中則明確指出:“濤之起也,隨月升衰”,太陰的升落,能引動大海如此龐然巨物的潮漲潮退,真是偉力,果是陰中有陽。

  之後諸葛老大就說道,可惜至今尚無佐證,能闡述太陽內含至柔之力,不然陰陽之理就能完善自洽了,《易經》中表述的陰陽變化之理也更是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