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曆代得國之正莫過於明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7-11 00:00      字數:1452
  巨鹿之戰,乃是秦朝滅亡時期最為璀璨的一戰,項羽以無上的勇氣,領著區區數萬楚軍直麵王離所部十數萬秦軍,憑借其神勇,竟然戰而勝之,就此激起眾諸侯聯軍的戰意及同仇敵愾之心,奮起殺敵先滅王離,再降章邯,一舉消滅了秦朝約四十萬大軍,一舉奠定了秦朝滅亡的結局。

  ??後世不少研究者都說,如果章邯部隊還在,秦朝應該是不會滅亡的,因為章邯先滅陳勝吳廣勢力,再先後擊破魏、齊、楚三國大軍,聲勢如日中天,隻要章邯部隊還在,各諸侯國是不敢主動攻打秦國的,看看巨鹿之戰初期就明白了。

  ??而有這支主力部隊彈壓眾諸侯國,秦朝雖然難以號令天下,但自保絕對是卓卓有餘的,大不了就像先祖一樣,退回關中埋頭發展,再來一個“六世餘烈”,希望後代出現一個如秦始皇一樣雄才大略的君王,那麽秦國自然就可以再次統一天下了。

  ??巨鹿之戰,完全改變了天下大勢,開啟了後來楚漢相爭的局麵,可說沒有項羽此次奮戰,就沒有西楚及漢國的出現,那麽“漢族”是否還會如此稱呼就難說了,或許會自稱“秦人”亦未可知。

  ??故此這場以項羽為主角的巨鹿之戰,可以說是怎麽吹都不過分,太史公司馬遷更是在《項羽本紀》中將巨鹿之戰的全部功勞都歸於項羽一身,說王離所部,乃是楚軍所破,諸侯聯軍盡作壁上觀而已,並無出一兵一卒。

  ??試想一下,項羽以區區五萬楚軍,包圍王離十萬左右大軍(推算之前野戰失利有所折損),還要阻止章邯大軍來援,在分兵對抗章邯的同時消滅王離所部,這是什麽操作?

  ??這真是神一般的操作的,而且麾下也要像某些奇幻小說裏麵的天使大軍一樣,戰力非凡、不知疲累這才可以做到,但是明顯現實中是不會有這樣的部隊的(後世有人研究認為,太史公寫這段楚漢曆史的時候,對項羽的描寫用了孔子編纂春秋時的手法,所謂“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孔子編纂春秋,雖然大體上還是尊重事實,但是在一些地方可是刻意刪減或者補充的,這就是儒家所謂的“春秋筆法”。

  ??司馬遷就是明顯受到了孔子的影響,由於司馬遷受到了漢武帝的不公對待,被執行了腐刑也就是去勢此種酷刑,司馬遷忍受著這種事奇恥大辱,嘔心瀝血完成了《史記》這部巨著,但是對漢武帝肯定有著心中的不滿,於是在《項羽本紀》中,對漢室始祖劉邦的事跡記述可是有點寒磣,在彭城之戰中的描寫就可見一斑,項羽領軍勢如破竹,劉邦倉皇逃跑,為了逃命可是將自己的兒子劉盈和女兒後來的魯元公主推下馬車,還好駕車的夏侯嬰將兩人拉回車上,不然當時才五歲的漢惠帝和剛八歲的魯元公主,恐怕是凶多吉少的了。)。

  ??太史公將項羽主導的巨鹿之戰描寫得十分輝煌璀璨,使得後世之人對項羽的軍事評價越來越高,不斷謳歌,甚至還有人在小說中描寫韓信垓下之圍,領數十萬大軍也無法殺死項羽,項羽是心死才放棄戰鬥的,不然可能會是反殺的結局。

  ??而對項羽的軍事評價過高,也慢慢影響了項羽的整體評價,後世之人,已經漸漸不覺得項羽是一個失敗者了,而是一個悲劇英雄,甚至有人認為楚漢相爭的結局,是一個貴族被一個流氓算計而導致失敗而已,自此之後,曆來朝代更張,都基本是卑劣的一方取得勝利了(曆朝曆代,基本上都是原來朝廷體製內的人起兵最後得天下的,多少都有點謀朝篡位的味道,隻有明朝是一個例外,因此才有那句民間盛傳的說話“曆代得國之正,莫過於明”。)。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