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做事不能太絕 不留餘地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7-11 00:00      字數:1536
  假若微子啟真的這樣做,估計周朝也是十分讚同的,因為這種做法,十分符合周武王不絕成湯之祀這種“興滅國,繼絕世”的思想,而這種思想,亦一直貫穿了整個春秋時代。

  ??因此整個春秋時代,沒有多少國家被滅的,皆因“興滅繼絶”這種十分符合主流思想的事,可是一件大功績來的,做到的話,不但能夠獲得震動天下的聲望,還是一項在周王室那邊加分的事,是稱霸天下的一大助力。

  ??所以在春秋時期,就算一個國家被別國由於種種原因滅掉了,也通常會有大國站出來調解一番,一般的結果就是被滅的一方出讓部分利益,滅國一方就基本都會同意被滅一方重新建立國家的了,除非是做下了什麽十惡不赦的壞事,不然這種既賺聲望,又能扶植親善自己勢力的國家的事,隻要是能伸手夠到的大國,都十分樂意做這種事的。

  ??不斷絕別人血脈這種事,華夏有史以來就是如此操作的,後來那麽多失國之主,隻要勝利者稍有建不世功業的大誌,定然會優容處置,以昭示其聖主之姿。

  ??千百年下來,這已經成為了華夏文化圈的默認操作,故此就算凶殘如蒙古人,滅國無數,屠殺遍及亞歐大陸,也是留有一線的,最算其被世人認為最凶殘的車輪斬(蒙古攻打一些城池,如遇到頑強的反抗,死傷過大,就會啟用車輪斬,就是將高過車輪的人全部殺掉,隻留下矮過車輪的孩童。),也算是留了一絲餘地,可不要忽視這少少的餘地,有還是沒有這絲餘地,可是區分人與畜生的重要證據了。

  ??所以就算蒙古一路遠征,直殺到歐洲那邊,屠殺也是一路延綿不絕,根本沒人能夠統計清楚蒙古一路征伐究竟殺了多少人,但由於其屠殺還是有區分的,並不是不分青紅皂白、老幼俱殺,故此在崇拜強者這一人類天性的影響下,就算是當年蒙古為禍最烈的歐洲,也有不少人盛讚成吉思汗的武功,而中國人就更是如此,不少人甚為欣賞成吉思汗建立的功業,就連太祖當年所寫的《沁園春·雪》中也如此描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看看,這可是將成吉思汗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相提並論的了,成吉思汗的偉業實在令人咋舌,圍繞其描寫的小說、影視作品可謂多不勝數,其中甚至有不少刻意洗白的作品(筆者幼年就曾看過一本以成吉思汗為主角的小說,裏麵將成吉思汗刻畫成一個多情硬漢,形象甚至有點向哈姆雷特這樣的人物偏移,這讓筆者以後常常有這種聯想,萬一哈姆雷特複國成功,以其在這一連串悲劇中磨煉出來的性格和經驗,丹麥定然會走上崛起之路,隻是在這條路上,鮮血與哀嚎定伴隨其終生了。)。

  ??反觀另外一個也是大搞屠殺的第三帝國,由於其對猶太人的屠殺太過絕對,不論男女老幼,全部一律屠殺,這種行為實在令人發指(筆者在看《辛特勒的名單》時,就在一群猶太小孩爭先恐後鑽進糞坑躲避抓捕,後來的還要被先到的趕走,以免太多人聚集吸引**德軍的注意,就在那個被趕小孩一麵無奈的定格表情,筆者久久不能自已,記得第一次看時還灑過幾滴淚。),所以元首之名、元首的自傳、**的標誌、**的服裝和手勢等等,在世界範圍內基本都不能輕易傳播,在一些特定的國家,更是成為了禁忌,就像以色列這種猶太國家,如果宣揚這些東西,估計真的會被人間蒸發。

  ??元首領導下的**,做屠殺這種事實在太絕,毫無底線和餘地,也難怪二戰結束後,猶太人還要自發籌錢組織追捕已經逃脫的**分子了,也使得雖然崇拜或是憧憬**的人不少,但是就**屠殺猶太人這件事,無論如何也沒有任何人站出來為**洗白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