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仇敵變保護神?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7-11 00:00      字數:1482
  按照這些史料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合理的推論,就是黃帝部落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遇到了炎帝部落,於是炎帝部落首領帝榆罔領兵與黃帝作戰,經過三次大戰,最終敗於黃帝之手,帝榆罔便向黃帝臣服,打算將整個部落合並入黃帝部落。

  ??而炎帝部落中的蚩尤,應該是手握大權的,估計是怕失去自己手中的權力,於是聯合一眾出於同樣心理的人(傳說中蚩尤兄弟七十二人),反對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並,帝榆罔自是不讚成蚩尤的意見(估計這時候帝榆罔手中實力大損,反對合並也不能把持族中大權,反而投效黃帝能維持自己的權力),蚩尤等人索性將帝榆罔逐出部落,由蚩尤登上炎帝之位,繼續對抗黃帝部落。

  ??隻是炎帝部落之前已是大敗一輪,就算蚩尤重整旗鼓,最終也是不敵黃帝部落,蚩尤被擒,被黃帝斬殺,還將其分屍,屍首各部分被黃帝刻意遣人送到不同的地方(頗有後世傳首的做法),以儆效尤,名曰防止蚩尤複活,實際卻是恐嚇四周各部落向黃帝部落臣服。

  ??隨著蚩尤身死,黃帝部落正式吞並了炎帝部落,兩族融合,更是強大,而為了安這些原炎帝部落之人的心,黃帝部落將蚩尤稱為“兵主”,當作“戰神”祭拜,後世也一直流傳下來,如此也解釋了為什麽蚩尤明明是華夏始祖黃帝的最大敵人,但是卻被後世稱為“兵主”,當作“戰神”來崇拜,成為了華夏民族的保護神。

  ??綜上所述,殷商之民是出自炎帝部落,蚩尤這個“戰神”曾是炎帝,那麽殷商之民在長途跋涉的旅途中朝不保夕,為了震懾可能存在的敵人,為求自保自稱是戰神後裔也是完全能夠說得通的。

  ??而這支殷商之民的來曆,最大可能是出於帝辛(商紂王)之後,因為武王伐紂成功之後,周朝雖然擁有天下,不過殷商的力量依然不弱,周武王並無完全攻滅或控製整個殷商的力量,於是隻能將帝辛的兒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讓其繼續統領殷商之民,已按殷商之民的心。

  ??但是,周武王畢竟是武庚“殺其父,滅其國”的仇人,為防武庚起兵作亂,將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封在武庚領地周圍,稱為“三監”。

  ??而武庚最後的確如周武王的料想一樣,真的起兵欲雪家仇國恨,可惜此時周朝已在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高超政治手腕下,完全穩定下來,輕易就將武庚的這場動亂平定下來。

  ??武庚不消說,自是身死,領地也被收回,但是基於華夏傳統“不絕人祀”的思想,周朝將當年離商降周的帝辛兄長微子啟,封在商丘,國號為宋。

  ??以華夏自古以來的宗族觀念,加上武庚在如此處境之下舉兵反周,那麽武庚將自己的其中一名兒子,交由微子啟保護,以免自己事敗絕後,也是十分可能的。

  ??而微子啟出於親族關係,保護這名武庚可能僅剩的血脈,自是責無旁貸,隻是既然微子啟受周朝封賞,成為了宋國之主,想必周朝肯定要其交出這名武庚後人的。

  ??但是史料記載微子啟乃是仁德賢能之人,想必是不會如此不仁,將這名武庚後人就這樣交給周朝處置的,不過不交出這名武庚後人,有好像不忠於對自己封賞甚厚的周朝。

  ??如此兩難之境,相信微子啟定是百般難受,輾轉難眠了,估計其由於飽受內外壓力,最恰當的做法就是待這名武庚後人長大之後,調撥一批精明能幹之人給他,讓他遠走他方,重新建立自己的國家以慰商朝曆代祖先在天之靈,也避免了將來這名武庚後人向周朝報複,自己不知如何自處的境地。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