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東吳的部曲製度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6-10 23:40      字數:1307
  自孫策死後,孫權繼位,東吳世家大族的勢力沒有了孫策強力的壓製,又得到了孫權的信任,開始慢慢抬頭,還好這時候孫策的結義兄弟周瑜尚還健在,軍中大權大都掌握在周瑜手中,故此後來赤壁之戰,孫權得到周瑜的支持,才能一意孤行決心抗曹。

  若不然,如果這時候的東吳已經好像荊州一樣,州內大權都是掌握在各世家大族手中,州牧如果沒有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州內真是寸步難行,劉表當年就是如此,被朝廷派到荊州,手上權柄全無,隻得與荊州內的大族蔡氏聯婚,去了蔡瑁的姐姐,由此才有了劉表死後,蔡瑁背後操控劉表兒子劉琮謀得荊州牧,投降曹操等一係列故事。

  孫權這時候如果沒有周瑜的輔助,定必隻能如劉琮一樣,任由手下大臣及世家大族操控擺布,最終就會如魯肅的諫言一樣“眾人皆可降,獨主公不可降,眾人若降,不失其位,或能更進一步,主公若降,基業拱手讓予外人不說,生死更是不能自已。”,失地之君,遠不如投降之臣,這從後世李後主李煜於降宋後所作的“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等詞句中就可以深深體會得到,真是聞者傷心,千百年猶能品味得出其中的淒涼及無奈。

  而自周瑜亦於英年之時病逝後,東吳國中世家大族更是變本加厲,日漸權重,連軍中勢力亦被侵占不少,世家大族基本上在軍中都有代表將領,這些將領依托世家大族勢力,在軍中不斷擴充勢力,漸漸都有了自己的私人部曲,如是軍中其他將領,也是有樣學樣,慢慢發展出大小不等的部曲來。

  此時東吳雖然由於赤壁之戰大勝,打退了曹魏的侵攻,暫時算是安全了,不過曹操返回許昌之前,還是死心不息,在南方戰線布置了兩枚釘子,一個就是在荊州的曹仁軍團,一個就是在合肥的張遼軍團,若南方稍有異動或可趁之機,曹操這人是絕不會客氣,定然卷土重來,一報赤壁之仇的。

  故此孫權在曹魏這個外敵的重壓之下,對軍中這種風氣隻能容忍下來,隻要自己還能掌控軍隊中的大部分士卒,索性默認了軍中將領的這種做法了。

  這從合肥之戰中,斷後的淩統舍命攔截張遼,自己的部曲損失大半,孫權不但不趁機取消淩統的這支部隊,還承諾讓其部曲翻倍,可見這時候將領擁有自己的部曲,在東吳已是既成事實,若然孫權趁機吞並淩統的部曲,不但無益,反而會引起屬下眾將領的不滿,引發一些可怕的事情。

  有人或許要說,其實這與親兵也差不多一樣吧,但是諸位看官要知道,親兵的規模是有限的,且看身為蜀漢荊州集團司令官的關羽,其親兵就是著名的“五百校刀手”,也就是說,關羽這種獨當一麵的大將,其手下隻有五百人是直接屬於他的,其餘軍隊,皆是蜀漢之兵,原則上蜀主劉備一紙命令下來,都不會聽從關羽號令的。

  但是東吳將領的部曲,動輒一千,多的有數千,這可不是個個都是如關羽這種方麵大將啊,如此分析,東吳軍中,孫權所能命令的大概隻有六到七成,其餘都是通過籠絡住手下將領,才能使喚得動的,當然了,憑借實力和名義,手下將領大概率都不會怎麽拒絕孫權的命令。

  不過,這隻是一種權術上的平衡,若然發生一些特殊之事,東吳這種情況是很容易出事的,故此孫權對手下將領,既要籠絡,也要提防,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