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南方政權的不足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6-03 23:57      字數:1365
  自古以來,聲色犬馬都是腐蝕人的神兵利器,看看董卓那麽勇猛的一員將領,因緣際會,占了洛陽權傾天下,短短數年間,不斷享受天下第一的種種待遇,很快就從一名雄心勃勃的野心家,蛻變為一名肚滿腸肥,隻知道保全富貴的田舍翁。

  南方自東晉“衣冠南渡”以來,日漸富庶,文化學術氛圍更是濃厚,民間既有餘財,文化氛圍亦有,自然是讀書人日眾,甚至到了明清兩朝,科舉所錄進士大多為江南人士,尤其誇張的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統治時期的其中一次科舉,一榜進士竟然全部都是江南人士,如此一來就徹底激怒了北方考生,他們聯名上書抗議。

  此事越鬧越大,民情洶湧,民間傳言不斷,於是朱元璋不得不親自過問,但是一番查證下來,江南地方考生的試卷,水平確實高於北方考生,查辦此事的官員都表示此次科舉並無舞弊之事。

  雖然如此,但是朱元璋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自然要照顧北方人士的情緒,不可能將此結果公之於眾,無奈之下,隻得罷免此次科舉的主考官,然後再開一榜科舉,此榜所錄進士盡皆為北方人士,就這樣,才平息了此次事件。

  隻是自此之後,主持科舉的官員,都會約定俗成一個慣例,就是每榜所取進士,必定要有一定比例的北方人士,絕對不能全部之取江南考生,要不然的話,沒有錯也會被皇帝問責的了,而比例大概是南方六到七成,北方四到三成,南方讀書氛圍之盛,可見一斑。

  讀書人眾多,自然是大儒輩出,就像“程門立雪”中楊時拜見的老師程頤,就是湖北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人,妥妥的江南人士。

  而那個春秋戰國後唯一一個被稱為“子”,也是唯一一個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的人,朱子朱熹,乃是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人,也是江南人士。

  富庶安逸而又文風鼎盛,難怪日後南方政權,鮮有不被聲色犬馬腐蝕的雄主,就算能夠抵禦聲色犬馬的腐蝕,也最多是第一代君主,到了第二代君主,生於如此環境,基本上難有雄心壯誌,繼承先代誌向的君主了。

  其中李後主李煜與陳後主陳叔寶就是最佳的例子了,毫不顧念先祖創業之難,一旦登位就縱情聲色,不思勵精圖治以固國本,隻管大肆搜刮民間,寧願向強鄰卑躬屈膝以求他國不來侵淩。

  有如此君主,手下大臣也是有樣學樣,那副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相傳就是顧閎中(南唐畫院待詔)奉李後主之命,前往南唐重臣韓熙載家中查探(當時有人告發韓熙載家中常常閉門不出,恐有謀反之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繪畫下來給李後主觀看的。

  畫中可見,韓熙載家中設宴,人物多,排場大,有美姬、有樂團、有舞隊,可謂極盡紙醉金迷之事,雖然有人說這是韓熙載“自黑”之舉,以免李後主猜疑,但是韓熙載能夠如此輕易設下如此排場,想必平日家中生活,也斷斷算不上是儉樸的了。

  南方政權的君臣除了容易沉迷酒色以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缺乏戰略遠見,容易被眼前之利害吸引全部注意力,難以思考長遠之事。

  就拿東吳所謂“四大都督”來說,除了周瑜和魯肅,明白到三國時期最大的利害就是聯弱抗強,隻有全力遏製曹魏勢力的發展,蜀漢和東吳才有生存之機,雙方就算再有矛盾,也隻能等滅掉曹魏或是極大削弱曹魏後,才是分個高下之時。

  所以高傲如周瑜,就算十分不滿劉備勢力侵占荊州地盤的舉動,也隻是宣之於口,極力忍耐不會動之於手,而到了魯肅之時,更是為保蜀漢勢力能夠壯大起來共同對抗曹魏,不惜讓利給劉備方,擱置了荊州地域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