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未雨綢繆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5-30 23:52      字數:1291
  雖然如今大漢克複中原之路,隻能算是走了三分之一,而漢室三興的構圖,還隻是存在與諸葛老大的腦袋裏麵,事遠未成卻思防止功敗之法,還真有點禾苗尚未破土,就開始想如果發生蝗災要怎麽保全禾苗一樣可笑。

  不過就像《禮記·中庸》中說的一樣,“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豫,亦通“預“)。”,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出發上路前做好準備就不會走進絕路。

  所以“未雨綢繆”亦算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了,如今趁著大漢主體還是先主劉備時的班底,大體還算是純粹,還沒有大量世家參與進來造成世家林立的情況,早作謀算,以供劉禪陛下和諸葛老大參考一下,也正當其時啊。

  於是,我就從記憶中苦苦思索,拚命搜刮,看看後世有沒有適合的“作業”給我抄一下,想來想去,發覺後世的種種政治言論頗多,但多是對各種政治製度的探討,分析各種政治製度的優劣利弊,其中尤其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當時最強大的製度,以及對“專製的民主”和“民主的專製”兩個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給予了最多的關心,也是最引人爭論的。

  但是對世家大族這種在中國曆史上存在了大半時間的事物,卻鮮有人探討,可能真的是習以為常以致無人問津吧。

  思前想後,終於在腦海中翻到了這麽一段內容,卻不是什麽正經的言論或者是什麽政治學論壇的討論貼,而是出自荊柯守教主的一本小說《人道天堂》。

  這本小說裏麵說到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理想進階形態,就是皇帝為最高軍事長官,確保了武將的地位,整個軍事係統直接聽命與皇帝,最大限度保證軍事係統不讓其它利益集團滲透控製。

  然後皇帝任命一名首相、數名宰相組成內閣,負責處理龐大紛雜的政務,內閣直接向皇帝負責,將所有政務信息梳理和給出一定處理後,再呈遞給皇帝批閱,大大減少了皇帝的勞累,能讓皇帝集中精力針對一些最為重大的政務作出思考,而內閣,必要時候自然是可以拿出來為某些重大錯誤負責,如此就最大限度可以保護皇帝了。

  最後就是開國貴族這些在國家建立時立下了赫赫功勞的人了,為了酬謝其功勞,建國後對這些人十分優遇,不但封地是實封,而且還是加一級受封,如此這些人都是很滿意。

  隻是對這些開國貴族,也不是一味優待,也給予了不少限製,首先就是受爵者三代以內親屬,不得從軍,接著就是受爵者三代以內親屬不得科舉為官。

  如此一來,這些開國貴族斷了從軍從政之路,自然心中頗有怨念,不過皇帝也是再次給予了優待以解其怨,那就是商稅減免,這些開國貴族,隻要經營商業,就能收到稅務優惠,這樣的話,隻要這些開國貴族不是太過無能,自然能夠在經商上謀得足夠利益,而且皇帝這樣做,也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不欲這些開國貴族擅權,以免發生不忍言之事,希望這些開國貴族真的能夠做到“與國同休”。

  皇帝做到這個地步,這些開國貴族自是再沒有怪罪之念,隻剩下感激之情了,而且這些開國貴族的利益也就與整個國家牢牢捆綁在一起了,成為了天然擁護國家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