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漢室世家最有戰鬥力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5-30 23:52      字數:1284
  世家大族之患,皇朝初期或許不顯,畢竟新朝剛立,朝廷上下存在大量富餘,有足夠的利益空間安置這些世家大族,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世家大族不斷壯大,慢慢將朝廷上下的利益空間侵占一空,朝廷能夠直接控製的力量越來越少,甚至連朝廷任命的官員,也全部是世家大族之人。

  階層嚴重固化,庸官橫流,若然世家大族中代代都有明智之人還好,但是猶如那句俗語一樣,“明君賢臣豈會長於深宮夫人之手”,如此階層固化,代代安樂無憂,隻會越來越多如“賈寶玉”一樣的多情公子,要想誕生如諸葛老大、荀彧、司馬懿這樣的頂尖智者,可謂千難萬難了。

  如此一來,朝中有識之士日漸稀少,朝廷一旦有變,隻能逐漸衰落,難有再興之象,所以曆朝曆代的滅亡,世家大族的野蠻生長可謂有占了一半原因。

  就算後世的隋唐朝代,新定了“科舉取士”之策,後來的朝代也基本沿用此策,但充其量隻是培育出文官集團,與世家大族分庭抗禮而已,在郡縣一級,世家大族的影響依然是不可小覷。

  相比於後世,漢代的世家大族其實還算是有出息的了,不過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漢朝曆來有武將行文事的傳統,自“蕭規曹隨”的武將曹參任丞相後,先後有周勃及周亞夫兩父子,都是武將出身被任命為丞相,可見漢朝之時,文武並沒有太大分別,更沒有後世普遍存在的“重文輕武”的現象。

  而且漢朝,曆來屢有重用外戚及宦官弄權的現象,這卻是漢室皇帝有意為之的,這也算是漢室劉氏自漢高祖劉邦傳下來的家學了,凡是曆史上有點作為的漢朝皇帝,基本上個個都是玩平衡的高手。就算是被人詬病說是東漢滅亡的罪魁禍首—漢靈帝劉宏,自其利用宦官從太後竇妙與太後父親竇武手上奪回大權後,雖然曆經東羌叛亂、第二次黨錮之禍、黃巾軍之亂、涼州羌族叛亂。張氏兄弟聯合烏桓叛亂等等強風暴雨,漢朝雖然風雨飄搖,但是在漢靈帝劉宏的操控下還是支撐了下來,並沒有翻船,而且漢靈帝劉宏自始至終,大權都沒有旁落,真的是權謀大家啊。

  而漢宣帝劉詢(劉病已)在教育當時為太子的劉奭(後來的)漢元帝的時候,說了這麽一句話“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就充分說明了漢朝皇帝本質上都是一類人,什麽有用就用什麽,都是實利主義者。

  故此,漢朝的世家大族,在武將、外戚、宦官的數重夾擊下,凡是能躋身於朝堂高位的人,基本上都是人精,沒有那麽一點斤兩,隨時被人吃抹幹淨也是常事啊。

  然而到了後來曹魏晚期和晉代,搞了那麽一個“九品中正製”,世家大族永遠都是世家大族,不論才能隻論出身,啥都不是也能代代為官,如此一來,晉代的世家大族就開始急速腐化,除了留下了那句名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的謝安謝安石,以及在淝水之戰中擊敗了前秦苻堅大軍,留下了成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謝安的侄子謝玄等寥寥幾人外,其餘都是乏善可陳。

  世家大族自此就與“腐朽”、“懦弱”、“無能”等詞語聯係在一起了,真真應驗了孟子那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名言。

  但是如今按照諸葛老大的戰略構想,漢室欲要複興,重新平定中原,還是要大力依靠世家大族的了,而要如何盡量減少世家大族造成的危害,還真是要好好思索一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