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退路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4-21 23:44      字數:1309
  不過以現時的技術和人口,開發台灣估計難度甚大,畢竟還需跨越後世有名的那個“台海海峽”,而且東吳國內的土地還沒完全開發完畢,要東吳拋下自己手上的土地,再去開發一片新的土地,絕對是不現實的。

  而我的想法,並不是鼓勵東吳去開發台灣,而是打算以大漢和東吳合作共伐曹魏為前提假設,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成功討滅曹魏,大漢和東吳平分天下,各據險要以待天時。

  對東吳來說,最壞的情況就是大漢在北伐中原的過程中高歌猛進,天下景從,全取曹魏之地,將東吳依然壓製在東南一隅之地。

  而這個情況就是東吳方麵最顧慮的,如此一來,東吳隻會重複曆史上各個各據南方的政權情況,慢慢被北方政權消耗一空,最後就隻剩下被消滅的下場。

  這是由於古代北方農業相對比南方發達,所以糧食產量和儲備,北方都比南方優勝,這情況要直到經曆了五胡亂華、蒙元滅宋等外族大肆殘殺漢族,逼得漢族大舉遷徙至南方各地後才逐漸改變,到了取代元朝成為新的漢族政權的明朝時候,南方的經濟、農業、人口等才慢慢超越北方,這才有了朱元璋以南征北、洪秀全占據南方糜爛全國、孫中山建立南方政府北伐成功等情況的發生。

  到了那時,估計東吳肯定會與曹魏聯手,一起對抗大漢,拖延大漢一統天下的步伐,而後世眾多小說假設的那種曹魏將青徐二州交予東吳以分蜀漢之兵的情節,也應該有相當大的可能發生,畢竟讓大漢取得中原,東吳敗亡基本就是板上釘釘了,而以東吳內部豪族林立的情形,東吳之主隻能算是一名董事長,對手下如股東一樣的豪族並無絕對控製力,一旦東吳敗勢明顯,這些豪族出賣自己在東吳的股份,投身別國基本是肯定的了。

  因此就算東吳明知道接收青徐二州是曹魏的移禍之計,也肯定會按照曹魏的設想去接收青徐二州的,因為國家和人其實一樣,求存是基本需要,就算明知道這是飲鴆止渴,但為了多生存一天一時,也依然會將這杯穿腸之毒喝下去的。

  而我的設想,就是為了避免東吳孤注一擲,導致大漢平定天下之路橫生枝節,故此要留一條好的退路給東吳那邊,讓東吳之主孫權知道就算形勢變成最壞的情況,他也並不會成為亡國之君。

  而台灣雖然還算是一條退路,但不是一條好的退路,是絕對無法說服孫權的,因為現時的台灣,並不是後世的那個台灣,沒有一個強大得外援製約中原大陸的力量,台灣光靠自己,能穩守一代人,就是大概三十到五十年就已經是了不起了。

  以孫權這種政治比軍事厲害得多的君主,區區的三十年到五十年的安穩,肯定是不在他的考慮中的,不說二三百年,起碼也要謀劃到一百年的安穩,孫權這種人才會被說動。

  故此在我的設想中,台灣雖然也是東吳的退路,不過這隻是一個跳板而已,我為東吳設定的最終退路卻是菲律賓。

  記得後世看過的一些資料,台灣到菲律賓並不算遠,大概就三百公裏左右,而帆船的話,平均時速大概為十五公裏,一天怎麽也能航行十個八個小時,那樣的話,兩三日就能從台灣到達菲律賓了。

  就算這個時代的技術稍有不及,估計五日,最多不超過十日就怎麽也能到達了,而以東吳在這個現代領先的航海和造船技術,隻要向東吳方麵透露這個消息,他們自然就能派出船隻尋到菲律賓的,再花點時間,摸清楚台灣到菲律賓的一幹航線及水文情況,應該並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