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奇葩的東吳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4-21 23:44      字數:1299
  因此,魏主曹睿即使再重視諸葛老大的北伐,也不敢貿然集中全國之力,調撥來關中這邊抵禦諸葛老大,始終還要保留不少機動力量,以備荊州若然有失,能立時收複失地,至不濟也能及時再荊州後方布置一道防線,不讓東吳大軍長驅直入。

  也就是說,就算東吳的軍隊毫無作戰的打算,但隻要響應諸葛老大的北伐出兵,就已經起到了諸葛老大預想中的作用了,因為一旦東吳起兵,荊州方麵及荊州後方的魏軍如果沒有及時做好防禦準備的話,東吳的軍隊就隨時可能將佯攻變為真打的了。

  這個就等於後世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冷戰,一旦其中一方稍有軍事調動,另一方沒有及時作出適當反應的話,戰爭隨時就會一觸即發,而沒有做出及時反應的一方就肯定會大大吃虧的了。

  而這就是美國開始軍備競爭之後,蘇聯不得不跟進,最後被美國拖得精疲力盡、經濟崩潰了,不過這就是陽謀了,作為一個國家,蘇聯怎麽敢冒險不跟進美國的高科技軍備研究呢,這可是一下不慎就會引來滅國之禍的啊。

  所以後來的兔國就充分吸收了這個經驗,不爭霸不稱霸,韜光養晦,能戰而不言戰,科技要發展,但是不急於一朝一夕,用了三十年時間,最終成為了世界第二強。

  諸葛老大這麽聰明的人,其實也完全沒有東吳會歇盡全力與大漢合擊曹魏的幻想,他要的就隻是東吳的一個態度,答應起兵響應就好,就算隻是派出數千兵馬也足夠了,畢竟東吳可是有前科的,出兵數千誰知道是不是詐術來的,其實暗地已經盡起大軍呢。

  就猶如孫子在《孫子兵法》裏麵述說的一樣“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兩國相爭,自然是傾盡全力,萬分小心,準備隻會充分更充分,哪裏敢粗心大意,隻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事呢,當然是好像圍棋對弈一樣,下一步想十步、百步,盡己所能,可以想多遠就想多遠了。

  總之現在諸葛老大的意思就是,首次北伐雖然是趁曹魏不備,而大漢這邊卻是暗地準備多年才發動北伐,但是北伐成功,也缺不了東吳那邊的佯攻。

  我對諸葛老大的這個論點當然深表讚同,於是連連點頭,然後諸葛老大的說出了一個難題,那就是諸葛老大希望下次北伐可以繼續爭取到東吳那邊響應,因此諸葛老大已經與劉禪陛下商量好,等到長安城這邊整頓完畢,大漢就會向東吳那邊發送國書,並派出使節溝通一下。

  按照諸葛老大的估計,大概再過三個月,劉禪陛下的宮眷及眾位臣工的家眷都會來到長安這邊,屆時劉禪陛下宮室完備,自然就可對外公告,大漢正式遷都至長安了。

  但是諸葛老大預料,現今大漢收複雍涼二州,用益、雍、涼三州之地,已經初具了當年漢高祖劉邦混一天下之勢,而東吳那邊一無所獲,恐怕就算東吳收到大漢國書並經過使節溝通,也不會輕易答允與大漢兩麵夾擊曹魏的要求。

  我仔細回想了曆史上的東吳,覺得諸葛老大的這個估計真是極有可能的,因為曆史上的東吳,在曹魏和蜀漢之間可謂是首鼠兩端,跟“朝秦暮楚”的鄭國差不多了,偏又沒有鄭國的那種弱國自知,一直當自己是一個強國,反倒跟《銀河英雄傳說》裏麵的那個費沙自治領有的一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