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火腿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0-12-15 00:36      字數:1269
  嗯,想起來了,好像是叫“諾鄧火腿”,這種火腿產自雲南諾鄧,以油脂薄,瘦肉多,鮮滑味美聞名遠近,後來在《舌尖上的中國》節目裏亮相,頓時名聲大噪。

  製作“諾鄧火腿”,一定要選用諾鄧本地的井鹽,這種鹽不含碘,卻含有豐富的鉀,據說能將鹹味完全醃製到直透豬骨,所以“諾鄧火腿”才能有一種獨特的鮮香。

  另外還要選用山豬,這些豬平時散養在山林間,主要喂以玉米大豆等纖維植物,故此肉質更為細膩,精肉更為均勻,口感也更圓潤香膩,用這些山豬做出來的火腿就自然油脂薄,瘦肉多。

  最後用傳統工藝加工,不施針錐,隻用揉拍,以防纖維破壞,用酒除菌借味,以灶灰泥漿塗抹火腿表麵加速發酵,再以繩吊於陰涼通風處,配合上諾鄧當地的氣候,發酵一到兩年就算製作完成了,不過也有人說最好發酵滿三年才是品嚐的最好時候。

  井鹽、山豬、工藝這些東西,我全部都能湊齊,首先,井鹽這東西,自東漢年間,川蜀的自貢地區早就有開掘鹽井采鹽的記錄,當地人用打井的方式,從地下抽取鹵水上來,然後將鹵水用灶火煮幹,釋出鹽粒,所以這種鹽就叫井鹽。

  川蜀自貢地區既然早有開采井鹽的產業,按照古代對鹽的重視,斷無突然放棄的道理,到時我隻需找人詢問一下,相信要拿取一些上等井鹽並不是難事。

  至於散養和隻吃植物纖維的山豬,以這個年代的養殖技術,大規模圈養還沒人發明出來,而飼料什麽的就更不用想了,所以其實村野之間,多的是這種豬。

  工藝的話,就更不是問題了,隻揉拍不用針錐刺穿豬肉,以使鹽分滲透進豬肉裏麵,隻需吩咐下去就是,而酒、灶灰、泥漿等物,更是隨處皆是。

  最後的氣候問題,雖然四川這邊的氣候應該與雲南諾鄧的氣候有所差異,不過醃製品的發酵,無非就是幹爽通風,勿使受潮發黴便是,到時尋一座高山,在山頂蔭涼通風處建一間磚屋,四麵開窗用來通風,裏麵多置石灰之類的物品用作防潮驅蟲之用,到時掛上數十條醃製好的火腿等待發酵完成,我相信製成之後,就算沒有“諾鄧火腿”那麽好的風味,亦應該另有一番風味,總不至於太差的。

  這些問題經我一番一番思考,全部都能解決,現下唯一的問題就隻剩下發酵時間了,起碼一年,多則兩三年,這個時間實在傷不起啊。

  按照這個時間來,估計能吃上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在哪裏了,估計都早已遷往長安了,看來不行,還是要找個方法,看看能不能加速發酵。

  不過任我苦思冥想,絞盡腦汁,都想不出有什麽辦法可以縮短發酵時間,不過想想也對,時間這東西可是最公平的,後世茅台、五糧液那些名酒,多少多少年陳釀都能賣出天價,若然能有什麽縮短發酵時間的法子,這些龐大的造酒企業早就用上了。

  畢竟經過多年窖藏的酒,確實煙火氣大減,比剛釀出來的酒醇厚綿柔得多,最是受那些富豪名流、老饕等的青睞,根本就不愁銷售。

  算了,再多想也是枉然,還是接受現實吧,看來隻好先弄一個閹割殘缺版的揚州炒飯,等一年後火腿搞好了,再嚐試弄完整版吧。

  嗯,一切推想完畢,寫下來寫下來,不然到時隻怕忘記了,於是我從抽屜裏麵再次找出一張紙,將剛才所想的一一記下來,當然隻是記上數個關鍵字,還要用簡體字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