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信賞必罰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0-12-15 00:36      字數:1330
  誰知道不看還好,一看我自己都嚇了一跳,隻見廚房裏麵的人,除了我和廚子外,都露出沉醉的神色,鼻子還不停輕輕聳動,想必是被煎雞蛋的香味俘虜了。

  也是啊,畢竟這個年代啥都匱乏,就算是皇家享受,也是乏善可陳,大不了就是肉任吃,酒飯絕對不缺而已。

  不過也不是絕對如此,某些時候,皇家也要節衣縮食的,譬如國家正在打一場傾國之戰,那麽身為皇帝的話,估計也是恨不得將庫房最後一顆米都送到前線,舍不得輕易浪費的。

  而中華美食,可是到了唐宋時代才大放異彩,變得多種多樣起來的,而在這個年代,可沒有聽過有什麽著名美食的存在啊。

  所以說周圍的人全部都露出沉醉的神情,也是理所當然的了,估計他們都從來沒有聞過現今這種油煎之後強烈的香味啊。

  我猶豫了一下,要不讓廚子為這裏的每個人都煎一個荷包蛋好了,不過想了想,為人上者。必定要堅持“信賞必罰”的原則。

  所謂“信賞必罰”,薑太公對周文王說的話就講得很明白了,那就是“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獎賞貴在講信用,該賞的一定賞,這叫“信賞”;處罰貴在必定做到,該罰的絕不姑息,這叫“必罰”。

  隻要做到“信賞必罰”,獎罰都如此公平,那麽下屬自然會用心用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麽上級又何嚐需要擔憂事情做不好呢?

  所以,為人上者,並非貴在勤政、事事過問,諸君看看明朝崇禎就知道,他的勤政之名可算是在曆代皇帝中排的上號的,不過最後還是難逃亡國身死的命運。

  其實,為人上者如何管理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就說的十分明白,貞觀四年七月的一天,他與房玄齡等人談論隋文帝的治國方法。房玄齡等感覺隋文帝勤於朝政,不辭辛苦,應該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唐太宗卻說不對,指出隋文帝事無大小,都由自己決定的做法,並不是好辦法,而是敗亡之道。唐太宗說自己正確的辦法是:首先用好人才,“選拔天下賢才,各安其位,讓他們考慮如何治理國家,各司其職”;然後是管好人才,“有功則賞,有罪則罰。這樣一來誰敢不盡心竭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呢?又何愁天下治理不好呢?”唐太宗認為,選好人才之後,隻要做到信賞必罰,國家沒有治理不好的;有些朝代之所以短命,就是因為君主都不懂得用好獎善懲惡、賞功罰罪這一治國利器。

  由此可知,賞罰的功效,主要的不在於受賞者本人受到鼓勵,受罰者本人受到懲治,而在於教育眾人,使相關群體和隊伍中的每個人都受到激勵或者警戒。

  隻要賞罰得當,公平公正,自然就能做到“賞一人使天下人喜,罰一人使天下人服。”,如此,則無事不成。

  而雞蛋雖小,但在這個時代也算是難得之物,再加上我今天親自指導製作而成這個煎雞蛋,無論是給誰,也可以算得上是賞賜了。

  所以並不能如此輕率就命廚子給每人煎一個荷包蛋,我仔細掂量了一下,還是將這個煎荷包蛋給馬兌吃,那樣才沒有人有意見。

  於是我將那碟煎荷包蛋遞給馬兌道:“馬兌,汝且品嚐一下,看看味道如何。”

  “諾。”馬兌當即大聲應道,然後將整個荷包蛋塞進嘴裏,慢慢咀嚼起來,而身旁諸人都露出豔羨的眼神。

  不一會,馬兌已經吞下了荷包蛋,我便問道:“覺得如何?”

  馬兌立即回答我道:“家主,小人品嚐過後,覺得雞蛋經如此一番炮製,分外美味,小人還從未品嚐過如此美味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