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董允的信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0-10-17 23:50      字數:1469
  我說道:“別無他事,隻是詢問一下,午後可有人來訪?”

  馬兌答道:“今日並無客人來訪,隻是董侍中遣人送來書信,來人代董侍中傳話,言董侍中不日將來拜訪。”

  “哦,知道了,書信何在?”

  “書信在此,請家主一覽。”說完,馬兌便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雙手遞了過來。

  我接過書信,打開一看,隻見書信上寫道:“幼常賢弟,聞弟欲與諸葛府果小娘結秦晉之好,並欲邀兄作媒。

  兄得聞此訊,心甚欣喜,賢弟聰敏,果小娘心思玲瓏,定能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共偕白首,然近日宮中事務繁多,兄無暇抽身,故與賢弟約定,兩日後至賢弟府上商量賢弟之終身大事,望賢弟見諒。”

  我看了一下落款,這封書信卻是昨天的日期寫的,那麽應該是昨天董允收到我的書信後回信的啊,但為什麽竟然今天才送來呢?

  我仔細思考了整刻鍾,才推敲出一個合理的答案:這封信應該是董允昨天寫好的,不過他還不知道諸葛老大的意思,所以特意沒有即刻送信到我手上。

  而信上所說宮中事務繁多的理由,算是半真半假吧,的確,現時宮中應該為了諸葛老大奏章上說的遷都一事,不斷開會研究。

  但要說董允完全抽不開身,連一兩個時辰都拿不出來找我商量,我卻不是很相信,估計董允是借口事務繁多,而利用這兩天的時間上諸葛老大府上探聽消息才是真的。

  不過董允能在這個年齡就混到侍中這個職位,亦不愧是人精一名,他這樣寫信,既留出足夠時間讓自己探聽消息,字裏行間又透露出親切的語氣,實在讓人無從指責。

  而我能在今天收到董允的這封書信,那麽董允應該是在黃月英師娘處得到了一些肯定的答複,知道了諸葛老大的意思也是願意將諸葛果許配給我的。

  如果董允在黃月英師娘處得到的答複是否定,諸葛老大並不肯將諸葛果許配給我,估計我收到的書信除了這封之外,過一天就會另外一封書信,說自己由於宮中事務繁忙,實在無法抽身幫我作媒,讓我另覓他人了。

  不過董允能在皇宮這種人際關係最為複雜的地方得居高位,甚至操控著整個皇宮的運作,這種圓滑的處事方式應該算是基本操作了。

  說真的,在官府和皇宮這些地方之中,會做事的人固然重要,但懂溝通、會來事的“潤滑劑”型的人也是十分重要的,這種人能加強各部門和各人員之間的溝通合作,使整體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因為在具體的政務處理中,很多事情其實都是處於可以處理和可以不處理之間,具體的解釋權要看具體管事的部門,甚至是看具體管事的人。

  如果溝通技巧足夠,能夠充分說服管事的部門或管事的人,那麽事情基本都能得到妥善的處理,而反之,若然溝通技巧欠佳,不能說服管事的部門或管事的人,那麽事情通常都會被擱置不理,或許還會在各個部門之間推來推去。

  甚至如果言詞得罪了這些管事的部門或管事的人,就算你能通過上級或其他途徑強行讓這些管事的部門或管事的人明確要處理這事,但亦難保這些部門或人搞一些陽奉陰違、歪嘴和尚念錯經這類把戲。

  或者更聰明點,這些部門或人來個強硬的“一刀切”方式幫你處理了事情,看似高效迅速解決了問題,但卻為將來更大問題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所以總的來說,政事的處理,除了要有正確的處理方法,亦要足夠的溝通能力,確保所有管事的部門或人能夠一心把事做好。

  因此曆來能得善終的名臣功臣,基本上都是人精,能充分洞察人心,方能得保功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郭子儀,終其一生都能得皇帝信任,甚至被尊為“尚父”。

  而反麵的例子就是王安石了,因為無法洞悉身旁同仁和下麵主管變法官吏的人心,導致“熙寧變法”成為了曆史上變法最慘烈的翻車現場,甚至被一些人直指為導致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