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其人其事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0-10-17 23:49      字數:1623
  更令人覺得奇怪的是,明明薑維背棄了自己生活了二十六年的國家,雖然是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但畢竟也是背棄故國,投靠敵國,以古時那種忠孝作為主流思想的社會,怎麽說也是黑材料吧。

  不過十分離奇,曆朝曆代那麽多人評論薑維,都隻是說他“才具難匹諸葛亮,國用維艱,屢屢興兵北伐,有禍國之嫌。”。

  又或憐惜其才,屈於蔣琬、費禕之下,蹉跎了近二十年,至後來得任大將軍,掌內外兵事,終能得遂心願,起大軍北伐中原,奈何時移世易,中原已是大定,更非蜀漢稱雄之時,故屢屢受挫,損兵折將而無尺寸之得,最終更被君主背棄,一生心血盡付東流,意欲忍辱負重,使日月複明,可歎天不從人願,致死無全屍之境。

  林林種種,或褒或貶,評價不一,但獨獨很少有人言及薑維背棄故國,以及失散多年的母親相召,卻矢誌興複漢室,甘懷遠誌,絕不當歸這兩件事,按理來說,這兩件於忠孝兩道都算有瑕的事,應該是當時和後世之人大書特書的事啊。

  但曆史上這麽多文人墨客,無論對薑維是褒是貶,都好像中了集體沉默或失憶術一樣,對薑維這兩件事很少提及,就算提及也是一筆帶過,絕不是評論薑維這個人的重點。

  這麽多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人猶如有著異乎尋常的默契一樣,都不去捅薑維的這兩個人生痛點,似是無論對薑維如何評價,都保留對其的一絲尊重一樣,這種情況,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根本不符合中國國情啊。

  我苦苦思索,終於得出了一個推測,就是曆史上這麽多文人墨客讀史,都被薑維那種為理想不屈不撓、真的做到了至死方休的精神所感動,故此無論對薑維的看法如何不同,都對他抱有些許尊重,不忍去挑他的人生至痛之處。

  按我來說,薑維的意誌比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持節不屈的蘇武還要堅強,蘇武被流放北海牧羊,心中畢竟還存有希望,漢室沒有忘記自己一幹使節,有朝一日還能重返故園啊。

  薑維卻是被自己效忠的君主下令,向自己一生之敵投降,可以說是被自己理想的最大受益者、理應最支持自己理想的人,親手打破了自己的理想,可想而知,薑維當時應該是如何絕望心傷。

  但薑維並沒有在絕望中倒下。放棄一切,而是運用自己的一切,甚至不惜拋棄尊嚴委身事賊,意圖恢複蜀漢政權,繼續自己興複漢室的理想。

  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畫麵:一個失去了雙手雙腳的鬥士,渾身鮮血從地獄中緩慢地蠕動出來,用力張開自己的嘴巴,想用口中的利齒刺破敵人的喉嚨。

  如此慘烈的畫麵透露出的意誌精神,我看大抵於薑維當時狀態下的意誌精神差不離了,對於這種意誌和精神,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形容了,隻能佩服再佩服。

  記得我曾經在百度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為什麽蜀漢的將領那麽容易得人偏愛?”,也是啊,無論是什麽遊戲還是動漫,隻要是蜀漢這邊的人物,普遍都會被拉高一線,即便是《三國英傑傳——曹操傳》這款以曹操為主角的遊戲,無論走哪一條線路的劇情,劉關張、趙雲、諸葛亮等角色依然是那麽出彩、豐滿,毫無貶低之處,就算是最後化身為魔王的諸葛亮,也隻能說是一場悲劇,而不能說其是為惡世間。

  究其原因,我想是蜀漢這個政權十分特別,不是以利益關係扭結在一起的,而是以一個熱血的理念聚集在劉氏這麵旗幟之下,那就是“匡扶漢室,上報社稷,下安黎民。”,諸君莫笑,想想《全麵戰爭:三國》發售後,萬人齊來匡扶漢室的情景,有時候,一個看起來十分“中二”的口號,其影響力是很令人震驚的。

  而蜀漢也沒有令人失望,從劉關張,到諸葛孔明,再到薑維,從開始到結局,縱然中間偶有偏離,但大方向依然是朝著這個理想邁進的,也是由於這個理想而顯得特別執拗,從而引致了覆滅。

  整個蜀漢,猶如一個悲劇英雄一樣,渾身上下都渲染著璀璨而悲愴的血色之光,就好像應驗了梅爾卡茨提督那句臨終之言“以任俠和狂醉縱橫一生,死亦無悔。”一樣。

  想必所有男兒看了這段蜀漢曆史,都會熱血澎湃,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那個從頭到尾、由始至終都沒有背棄自己理想的蜀漢,一定會於某個時點打動自己的心,令人對蜀漢這邊的人物抱有一種特別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