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狼子之心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0-10-17 23:49      字數:1387
  司馬懿既然要司馬師以保全自身為要,司馬師卻為何自領前部,而不居於後方指揮調度全軍呢?

  原來司馬師深知,此次之事,已令父親對自己有失所望了,雖然世家以穩定為前提,嫡長子繼承製已是根深蒂固,父親對自己還是信任的,弟弟司馬昭亦對自己表現出恭順的姿態,並無爭嫡的表現。

  但是一次次的小失望,堆積起來就會變成盡失期望,如果到了那個時候,以父親的性格,一定會發生一些自己絕不想發生的事。

  屆時若再想挽回父親對自己的印象,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以己推人,弟弟司馬昭才智絲毫不弱於自己,肯定是不會輕易罷手的。

  與其等到積重難返的時候圖謀翻身,不如防微杜漸,趁父親對自己的印象還好的時候,把每個錯誤彌補起來,不讓這些小失望累積起來,以致危及自己在父親心中和家族中的地位。

  因此,司馬師邊走邊思索司馬懿的計劃,務求完成此次計劃,以彌補自己之前的失誤,使父親對自己更滿意。

  司馬師思索良久,得出了如下結論:

  首先,父親言明如今之要,仍是向軍中士卒隱瞞此次行軍之實情,此確實是當下首要之務,如若己方士卒知曉諸葛亮大軍已至,並截斷己方退路,恐怕於行軍途中,便已經逃散一半了。

  為了向軍中士卒隱瞞軍情,自己便需親自率領前部,這樣一來,前軍即使發現了諸葛亮大軍,自己亦能立刻控製前軍士卒,不使前軍士卒有向後軍士卒傳遞信息的機會,以免後軍還沒與敵軍接戰,就於路上潰散了。

  而且自己率領前軍,留後軍給裨將率領,一旦自己與諸葛亮交戰,有父親領軍在後麵督戰,料率領後軍的裨將必不敢不救自己,如此便等於變相迫使己方軍隊不得不與諸葛亮大軍硬拚了,這樣一來,父親的計劃便實行大半了。

  其次,就是陣前如何激發士兵的死誌了。這個也不難,隻需在前部看到諸葛亮大軍後,立刻約束兵馬,召集軍中各將領,言明如今前方歸途已斷,後方亦有督戰之軍,若不死戰從敵軍手中奪取生路,眾人必死無疑,甚至連屍骨亦不能得返鄉梓,死後隻能淪為孤魂野鬼。

  然後再讓諸將號令下屬將士,自能驅使前軍衝入諸葛亮大軍陣中,屆時後軍便隻能跟隨前軍衝殺了。

  司馬師思慮妥當,便去領軍出發,決定按父親所言及自己所想而行。

  這邊廂司馬師盡心竭力,為大戰將至而籌謀,那邊廂他的弟弟司馬昭亦毫不“放鬆”。

  隻見他待司馬師退去後,便對司馬懿說道:“未知兄長此去,可否盡遂父親之意?此戰事關家族之存亡,孩兒實在十分擔憂。”

  司馬懿心裏暗暗一笑:“遲不擔憂早不擔憂,偏偏在吾對汝兄長略有斥責後卻言擔憂。

  果然,如吾所料,子尚平日表現出之恭厚謙讓乃是假象,如今表現出之圓滑世故、狠辣無情方是真貌。

  不過無妨,生於亂世,有此表現方是正途,若無此爭心手段,遲早淪為別人囗中之食。

  如子尚此等子嗣,方能拱衛家族,自是多多益善。”

  所謂“知子莫若父”,司馬懿對司馬昭之心思早有所料,故此並無任何異常,隻是淡然道:“汝之擔憂,實屬無稽,隻要子元還是前軍統領,非是全軍作亂,隻憑為父此三萬精兵督戰,便能押著前方兵馬強攻諸葛亮之大軍。

  若子元能洞悉為父之心意,多花一些功夫,則效果更佳,為父亦少些操勞。”

  司馬昭聽了此話,當即大驚,原來父親讓兄長統率的八萬餘大軍,隻是權當給兄長的考驗,對父親計劃的影響,其實並沒有多少,父親之城府,果然高深莫測,自己還是繼續好好當一個孝子、賢弟為宜,那些小心思以後應收藏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