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四月二十五日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0-03-13 15:22      字數:2493
  建康方麵消息不會來的這麽快,也許此刻正在激戰當中。

  張伯英從宜興傳來了捷報,他在宜興及時補位,一舉擊潰戚方奔襲宜興的三千叛軍,賊首當場死命,而且張伯英還收降了叛軍大部。

  趙構正擔心吳娘子的宜州之行呢,見到宜興捷報,心才放下來。

  這就好了,吳娘子一定沒事,還狠挫了戚方的囂張氣焰。

  朝會時,滿堂臣僚都很受鼓舞,紛紛建議給張伯英去令,一舉平定戚方。

  趙構也有這個打算,正因為這個戚方,使他不敢全力以赴,集兵建康城下。

  朝臣們大概已經聽說了皇帝在建康方麵的安排,而且皇帝還將楊無敵之弓賜給了嶽飛,宜興的近憂已解,早朝的氣氛很輕鬆,人們紛紛盛讚嶽飛。

  兵部官員回憶說,在建康防衛戰中,主將陳淬戰死,其他各部支零難收的情形下,嶽飛所部仍然奮力作戰,直至天黑無援方才整軍退去。

  趙構感慨道,這個事朕是知道的!誰敢挺槍躍馬,唯我嶽大將軍!

  參知政事範覺民道,“在外禍交患的艱難中,常州子民朝不保夕,嶽飛在宜興,四處流躥的金軍也不敢去找到便宜,聽說他約束部下很嚴,對民眾秋毫無犯,能以一部保全一州,也算難能可貴了。”

  皇帝道,“看來金兵也不過如此,我們得有信心啊。”

  吏部說,宜興知縣錢諶早有上表舉薦嶽飛,稱社稷懸危之時,降將如毛潰兵似潮,嶽飛卓爾不群,持必勝之心念頑強之毅力,率部奮戰不息,實我大宋之幸。

  趙構還想說,這個朕也知道。

  但兵部官員的話還沒完,他試探地道,“但沿江設防時,嶽飛手下應該隻有不足一千人,怎麽這時便成五千人了。”

  趙鼎嗬嗬一笑,說道,“杜公美在建康叛歸了金國,他的手下扈成、戚方都反了,唯獨嶽飛保全了本軍,並屯駐於宜興縣。我料常州附近官吏、民眾為躲避金人騷擾,一定會紛紛投奔,可能人馬便是那時拉起來的。”

  兵部官員說,“陛下,小臣擔心嶽飛屬於私募啊,這是不被我朝法令所允許的,如這事為真,那麽嶽飛不堪為將!”

  聽了這人的話,有兩個禦史默默點頭。

  尚書左丞葉少蘊道,“陛下,此事非同兒戲,不可不管!若人人學會私募,軍製必然膨脹而失去節製,恐怕尾大不掉啊!”

  趙構麵無表情,話風轉的就是這麽快!

  可趙構沒覺著嶽飛自己募兵有什麽不妥,如果嶽飛不堪為將,誰堪為將?

  不然此次嶽飛隻帶著一千人去建康,可能趙構在臨安也會坐不住了。

  又有個戶部的人站出來道,“這隻是一方麵啊陛下,怕就怕軍餉的撥付失了準數,我們給嶽飛所部一直是按一千人給餉,此事不管一管的話,隻怕虧空會越來越大,軍營不飽,會不會騷擾地方?”

  趙構淡然的說道,“此事不必多說了,金軍隻要過江南下,常州便是拱衛蘇州和秀州的要地,地位並不低過安吉,淮南宣撫司右軍統製嶽飛募兵,那是朕破例允許他的。”

  眾臣紛紛頷首,“這便可以解釋的通了,得一將難於得千軍,難怪!此時建康一帶戰雲密布,而我皇陛下還能穩如泰山,原來早就有先見之明!”

  趙構挑著眉毛微微撇著嘴,好像眾臣說的沒什麽錯,但自己偷著想,朕有這麽大的先見之明麽?

  “列位愛卿議一議吧,張伯英還有提請呢。”

  “陛下,張置製使有什麽提請?”

  皇帝道,“他懇請將淮南宣撫司右軍統製嶽飛一部,劃入他的江東路置製使司,說自從杜公美之後,嶽飛所部已成了孤軍,不利於統一調度,如果劃到一起來,那麽大破戚方指日可待了。”

  有人表示張伯英的請求很有道理,淮南宣撫司壓根兒已經算是老黃曆了。

  當初設置該使司,是為了穩定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帶,安撫民眾組織抗金,因為那裏曾經是東路抗金戰場的最前沿。

  眼下淮南一帶金軍已常來常往,我宋已跑到長江南岸的建康一帶來抵抗了。

  宣撫使這類的使職一向是職在,司衙在,如今連首官杜公美都跑路了,淮南司是有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問題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趙構認為張伯英派嶽飛去建康也不是沒道理,你淮南的人馬跑到江南來屯著,金兵來了你不往上衝,誰往上衝?

  有人問,“不知陛下是什麽主張呢?”

  嶽飛真像張伯英說的那麽不好調度麽?

  兩人之間沒有隸屬,張伯英一句話,嶽飛也趕到建康去了,所謂的不好統一調度,趙構猜測這隻是張伯英表麵的理由,他有點疑而不決。

  範覺民道,“其實陛下已說的很明白了,宜興、安吉地位不分彼此,且嶽統製此時仍在建康禦敵,敵我勝負未分的時候,我們不必急著作出新的歸派。”

  此話才合趙構之意,範覺民年紀不高,果然穩當。

  張伯英為何對嶽飛這五千人先推後拉,其中的根由趙構還看不透徹呢,再說他本來也不是這麽打算的。

  趙構想等著建康形勢明了之後,便提舉嶽飛做個都統製,由他去主鎮常州。

  於是道,“此事緩議,先給安吉我軍下旨,叫張伯英不必考慮其他,隻要坐鎮安吉拱衛好臨安便是大功一件,再兼顧好建康方向的戰局、抽功夫給朕一舉蕩平了戚賊更妙!”

  旨意很快給張伯英下達了。

  很快,安吉便有了消息,張伯英與廣德軍聯合行動,提兵進攻戚方盤據的宣州城,雙方在城外發生激戰,戚方不敵,率部退往太平①一帶。

  臨安的威脅稍微緩解了一下,戚方滾到天目山腹地避風頭去了。

  趙構忽然有點兒對不住張伯英的感覺,其實張伯英這個人是最靠得住的,也不知自己留置張伯英的請求,會不會對他情緒有什麽影響。

  張伯英對嶽飛的態度這麽快產生轉變的原因,吳芍藥一回來,趙構好像就明白了。

  四月二十五日一大早,吳芍藥率著扈三娘那一隊侍衛回到了臨安。

  趙構見到了姚老夫人、嶽飛的夫人李娃等人,他委托參知政事範覺民和錢塘縣令一同出麵,安頓嶽家老少入住新府,並賜安家費銀兩千多兩。

  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大宋皇帝對一個小小的統製的家眷,能有這樣超乎尋常的恩典,整座臨安城都傳開了。

  吳芍藥帶人一離開臨安,趙構就有些後悔,聽說戚方三千人騷擾宜興時,這種擔心一度讓趙構坐臥不安。

  她帶的人不少,但真的是中看不中用。

  此時見她平安歸來,趙構喜上眉梢,在大內拉住她的手很久沒放下。

  吳芍藥略顯羞澀,低聲地說道,“陛下,奴家有什麽好看的,”她示意那些女侍衛,“她們都在呢,進進出出的,你先放開我,等我給陛下說說嶽家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