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牧奏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1-01-04 21:07      字數:2194
  他們怎麽走雁翎不關心,她關心地上那層碎紙片兒,倒要看看四太子給這大胯女子寫的什麽內容。

  她攀著樹慢慢下來,將它們一片片的拾到手裏,蹲在樹底下耐心的將它們拚起來,紙片大的有個酒盅大,小的像指甲蓋兒,憑著撕出來的形狀,再借助上下文字間的聯係,很快就拚好了。

  拚出幾個字的時候就看出是四太子的字跡,她一邊拚一邊看,拚完了也看完了,倚著樹坐在那裏呆呆的不動。

  自從上了趙構的船,她本來很不錯的命就開始一步一步,一步一步的變壞了,和她有關的許多人都變的不認識了。

  她怪不到康王,人家去韓州救人隻是做了該做的事,這件事說明了他的本色,別的人不是因為這件事才變的,這件事隻是個機緣,讓他們露出了本色。

  即使完顏宗弼沒有帶兵去陝州,就在上京等著她她也不會回去了。

  去汴梁更不要想,她是逃走者和偷竊者,很可能將完顏妟害的有苦說不出。

  四王妃雁翎足足在樹下坐了兩個時辰,然後拿木棍兒在樹底下掘了個坑,把那堆碎紙片埋到裏麵,用腳狠狠的將它踩平,整個過程一滴眼淚都沒掉。

  ……

  九月十三日這天,大帥嶽飛趕到了汴梁,半路上他看到了在囚車中押往臨安的劉彥遊,身上的衣服都被鞭子抽破了。

  他坐在車裏,左腿的膝蓋包紮著,臉上估計也沒有一塊好皮,包紮的隻剩兩隻眼睛,押解他的軍士正是西嶽中軍酈瓊手下的人,在這些人稱呼他“嶽大帥”的時候,劉彥遊繃帶縫裏的兩隻眼睛露著極度的驚恐。

  嶽大帥問,“是你們打的嗎?”

  整整一小隊的人吱吱唔唔,都害怕了,知道嶽大帥的軍紀嚴,嶽飛說,“有藥的話快給他上點藥,路上快點走,我怕他周身的傷口一化膿死在半道兒上,要死也盡量讓他死到淵聖麵前去。”

  這支小隊伍趕著車飛快的走了。

  劉彥遊並不認識嶽飛,偏偏劉彥遊一見西嶽大帥就跟耗子見了貓似的,軍士們一吱唔也就沒必要再問,他們從汴梁出來後私自打了劉彥遊。

  就看劉彥遊滿腦袋的繃帶,一身帶血的碎布片子,還有驚恐的小眼神兒,便知他飽嚐了這些西嶽大兵的苦頭,那麽西嶽的大帥又是什麽凶神惡煞。

  酈瓊這些人馬大多數是從劉平叔手下劃到西嶽的,時間短不能苛求太緊,在押送途中更不能斥責他們,隻能說劉彥遊太招人恨。

  也不是法不責眾,是他喜歡手下這種生龍活虎的勁頭兒,而且可以引導。

  見到康王的時候,嶽大帥幹脆沒提這件事,假裝路上沒遇到,中軍都統製酈瓊此時還在滑州,他就偷偷問嶽雷。

  嶽雷說,劉彥遊在汴梁一天都沒停,就匆匆遊了趟街,軍民們砸了他兩筐爛菜葉子,劉彥遊還不服氣,但大王沒功夫耗在他身上,說淵聖更會玩兒。

  軍士們玩的更爽。

  按嶽飛的意思酈瓊這一萬多人留在滑州不合適,可以等酈瓊回來慢慢的抓軍紀,而且不能以這件事做文章,不然傳出去成什麽了。

  康王對嶽大帥這麽快返回來很驚訝,但很高興,他正和劉平叔、尹待檄議事,正好拉著嶽飛加入。

  康王說,曲正甫拉著馬匹去夏國邊境放牧,這麽久了頭一次送來了牧情奏報,而且算是好消息。

  曲端將他的牧場放在了臨洮北邊的定遠一帶,西北邊是黃河,大宋以京玉關和東、西兩堡控製著河防,對麵便是夏國的南軍司駐地。

  曲正甫選擇的這個地方很微妙,尹待檄指著地圖說,大王你看這裏水源充足,真是處放馬的好地方。

  嶽飛說,這裏是宋夏交界,張德遠在秦州隴州涇州一帶抵抗著金軍,西邊大後方的臨洮一帶最怕夏國搞事情,那將腹背難以兼顧。可是曲將軍把馬往那裏一放,便把我們這個顧慮打消了,這對穩定南嶽軍心意義非凡。

  康王說,夏國主李乾順不但沒搞事情,還主動送了一千五百匹好馬,字麵上的理由是“夏宋世親,聞曲將軍親牧,特助牧事。”

  曲端就是因為這件事,才興奮難抑的頭一次寫了奏報。

  康王議事,便是研究一下這邊怎麽回應,李乾順送馬不會無緣無故,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啊,我們這邊若是遲鈍了,或是應對不妥,一件這麽好的事豈不浪費了它的意義?

  尹待檄說,“曲將軍在夏國的名氣不小,再加上我們隻是將牧群放在宋夏界,不是敵對行為,卻無形中鞏固了臨洮一帶,試想,如果沒有康王的這個安排,以張德遠麵對金軍的壓力,他哪還有這份精力經營身後?”

  趙構說,“尹先生你謬讚了,我真沒想那麽長遠,這是曲正甫自己選的地方,可見他的眼光並不一般,他一去那個地方也就避免了夏人的滲透,而李乾順送馬這件事才更應重視,這是個好苗頭。”

  劉平叔說,這才顯出殿下任用得人,以曲正甫和張德遠二人鬧出來的那種勢不兩立的動靜,誰能想到大王又以這種身份將曲正甫給送回去?

  康王道,“劉大帥,你說說夏國主李乾順是什麽意思?”

  劉平叔說,“金人在秦鳳一帶咄咄逼人,其實張德遠部也是夏國的屏障。”

  康王說,“這算是至關重要的一條,李乾順不希望我們在秦鳳一帶再退卻,因而才有助馬之舉,再說說別的。”

  嶽飛道,“李乾順未等我求,便主動送的馬匹,除了劉大帥所說的這一點,我想裏麵更有他自身的原因,今年氣候冷的這麽快,河汛落的早,那麽牧草枯的也快。”

  康王點點頭道,“又拉近了兩國的關係表明了態度立場,又有助力了我們抵擋金軍,李乾順非等閑之輩呀,那麽我們更該趕快有所回應,別在人家眼裏成個遲鈍的人。”

  尹待說,“兩位大帥的分析給了老夫啟發,會不會夏國也遇到了困難,要知道太祖在世時,夏國也才送了良馬三百匹。”

  君臣四人一同琢磨這件事,夏國送馬不缺馬,他缺的很可能是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