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該想的人去想 第115章:神器
作者:孟婆湯有點甜      更新:2020-10-16 20:12      字數:6194
  製陶過程很複雜,如果胚料很差或火候不對、窯封不合格,很容易製作就會失敗。世上的修士們也會用神通法力助人製作各種器物,但那都是普通人力做不到或者很難做到的事情,幾乎沒有哪位高人會閑著沒事去製陶,因為陶具是普通人都會製作的東西,但朱明偏偏就讓寶玉這麽做了。

  更有意思的是,朱明並沒有告訴寶玉該怎麽做,隻是讓他煉一個陶罐出來,能煉成什麽樣算什麽樣。

  其實三境修為,已經能以神通法力製造一些器物了,但朱明此前從未讓寶玉試過。朱明此刻告訴寶玉,他可以做到,至於該怎麽做,那就根據自身的修為境界所擁有的手段,去自然的發揮吧。

  寶玉自然施展了一種手段,就是“火”,這不是用火種點燃的火焰,而是以法力所激發的“心火”。他並不是將陶胚完全定形之後才用火的,因為這並非普通人先製陶、後燒窯的過程,在陶胚成型的同時就在緩緩的煉製。陶胚的形狀於空中呈現,淤泥的顏色也在改變,竟變成了純白無瑕的樣子。

  寶玉今日在定境中感受著周圍事物的氣息,這種氣息也包含著萬事萬物的特性,而且他也知道該怎麽燒製陶具,此刻隻是用了另一種手段而已。就像洗煉自己的身心一樣,他也在洗煉著淤泥中最精純的物性,伴隨著器物的凝煉成形。

  一個精美的陶罐在空中緩緩旋轉,通體發紅漸漸變得桔黃色半透明、因為高溫發著光。然後這光芒漸漸淡去,溫度漸漸恢複,落在了祭壇上便成了一個潔白的陶罐。蓋子就蓋在罐口上旋轉,片刻之後也靜止不動。

  它看上去就是個普通的罐子,沒有任何多餘的紋飾,造型簡潔而美觀。質地細膩顏色非常漂亮,假如拿到集市上去賣,價值估計也會很貴。但煉製的過程並沒有結束,寶玉還在定境中溫養此器,使其材質與物性能發揮最佳的器用。

  普通的陶具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碎,但是這個陶罐打不碎,而且隔震、隔音、隔熱。理論上它還可以具備更多的特性或靈性,但寶玉這次的並沒有將之完全煉化出來。

  其實按照朱明的意思,寶玉能將罐子煉成就行了,現在這個樣子不僅已經成功。而且非常完美了。但寶玉並沒有收功,他繼續以法力一邊感應、一邊煉化、一邊溫養其物性,就這麽又在定坐煉器一天一夜,根本就沒有任何停頓。

  假如有其他修士看到這一幕,定會目瞪口呆,但寶玉來說卻做得很自然。當初他第一次施展禦物之功時,摘下一枚琅玕果就這麽懸於身前定坐了一夜,好像忘了將那枚琅玕果放回祭壇上,其實他也一直在定境中體會。

  如今是寶玉的第一次煉器。山神告訴他可以煉製一個陶罐時,同時還介紹了很多其他呃信息——關於世間各種器物的區別。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稱之為“器”,石、骨、竹、木等材質加工的物品,其性狀並沒有什麽改變。隻要付出人力物力,掌握一定的技巧或工藝就可以做到,隻能稱之為用具。而陶可能是最接近於“器”的一種用具,因為它有更複雜的工藝。還需要入窯燒製。

  最常見的“器”便是金器,所謂金器未必指的是黃金,而是泛指一切金屬器物。人們需要提煉礦石中的精華、煉製金屬材料。用種種辦法去除其雜質,還可以加入一些東西或彼此融合改變其物性,然後以通過鑄鍛等手段打造成形,才能得到金屬器物。

  大型城廓若集中足夠的人力物力,也可以製造金器,但過程非常難代價也非常大。而且有些金屬器物,尚是普通人加工不出來的,隻有修士以神通法力才能煉製,比如精鋼。但是在朱明看來,這無非是因為人力與技藝的不足,假如將來普通人的能力更進一步,也是可以打造出來的。

  這一類東西,被修士們稱為“凡器”,而普通人則稱為“寶器”。寶器也分上、中、下三品。比如青銅器物,隻要掌握製作的方法,集中足夠的人力物力就可以煉製,大多數時候人們加工不出來,隻是因為條件不具備。此類器物則屬於下品寶器。

  中品寶器則有所不同,它具備平常情況下所不具備某些特性,因而更有使用價值,有時候材質可能很普通,但別人卻加工不出同樣的東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山爺當年在斷崖上架設的木橋,還有他送給蠱辛的麂子皮。

  架橋的巨木是族人合力從山上砍下來的,但山爺做了一件特別的事,就是以法力凝煉使之耐久不朽。這種暴露在空氣中、時常受雨水衝刷又被烈日曝曬的木頭,蘚生蟲蛀是最容易朽壞的。可是經過山爺的法力煉製,假如不是後來被羽民族人給破壞了,那木橋再過一百年仍能照常使用。

  那溝通路村與花海村的木橋,可稱中品寶器,隻是族人們不太清楚。而且此器相當巨大驚人,也隻有山爺那種高手才能煉製,他用了很長的時間、費了很多心血,水婆婆也幫忙了。像這種器物,要麽有大行家的眼力,要麽在實際使用中體會到了它的特性,否則一般人不太可能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至於上品寶器,則是具備了很特殊的物性。比如一個陶罐,不僅摔不碎且隔音隔熱;一塊精鋼不僅不會生鏽,且硬度和韌性都發生了奇異的改變。

  寶玉就擁有一件上品寶器,就是他手腕上戴的天青藤環。此物已經不僅是普通的天青藤了,刀砍不斷、火燒不壞、且有安神、潤膚、舒筋活血之效。天青藤原本就有這些功效,可是很微弱,蘊含在幹枯後經過自然變化緩緩滲出表麵的藤脂中。而這枚天青藤環經過法力的煉化,能讓這種功效自然而緩慢的發揮,起到最佳的靈效。

  這枚天青藤環在常人看來也許很珍貴特異,已可稱上品寶器,但在修士眼中,它還隻是“凡器”而已。限於這截天青藤材質本身的原因,它並非天材地寶,就算煉製再怎麽煉製,也隻能是凡器不能成為法器,所以高手很少去花代價去打造這種東西。

  在凡器或寶器之上的器物,修士稱之為法器,世人也常稱之為法寶,能煉製法器的材料就是所謂的天材地寶。世上有些東西的物性特別精純,可以用神通法力將之煉化的純淨,成器後以身心感應之,仿佛能夠彼此相融一體,這就是法寶了。

  理論上講,世上所有的東西皆擁有各種物性,可以將之分別煉化精純,但實際上這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修士們不可能耗費無窮無盡的精力,去煉製本沒有什麽靈性妙用之物。而且煉器是有成功率的,有時法力控製得稍有偏差、心神稍有波動,有時純粹是因為運氣不好、功力不足或方法不當,一不小心就會損毀,不僅前功盡棄且人也可能受傷。

  所以修士煉製法器,不僅要尋找合適的天材地寶,而且要慎之又慎。

  法器就是能夠與身心相合、自如操控之物,就像使用自己的手足一樣,而非簡單的禦物之功。所謂下品法器,它沒有被賦予其他的妙用,隻具備材質本身的靈性。至於中品法器,則被煉器者賦予了更為獨特的神通妙用。

  而上品法器難得一見,普通的修士也很少能擁有,其妙用已經超脫了材質本身,而且不止一種神通變化,借助它還可以施展修士本人並沒有修煉的神奇法術。

  超越寶器、法器之上的器物,則是傳說中神器了。神器或許也分上、中、下三品,或許無所謂這種說法,朱明並沒有對寶玉多做介紹,因為就連他本人也沒有打造神器之能。據說隻有邁入登天之徑的仙家才能煉製神器,不僅要用物性最精純的天材地寶、最精妙的煉化之功,且機緣玄妙,就連仙家都很難打造成功。

  神器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讓人發現不了,而且器物本身大多有傳承。比如某位仙家帶著神器出門,搜身是搜不出來的。法器可以與身心一體,就像使用自己的手足一般;而神器可以融入形神不留任何行跡的,它本身就可以隨形神變化。

  理論上隻有邁過登天之徑的仙家才可以這般使用神器,但凡事也有例外,六境以上的修士,若在得到一件神器同時也能得到它的傳承,也可以將之融入形神。假如是修為不足六境者,就算得到了一件神器,可能也隻是將它當做一件強大的法器使用,並不能完全發揮其妙用威力。

  關於神器,朱明介紹的很簡單,他重點講的是寶器與法器;而且他隻介紹了各種器物的區別,很多修士在煉器時注重的境界劃分講究卻沒有告訴寶玉。

  修為達到三境,方有煉製寶器之能;而想煉成上品寶器,至少要有四境修為。修為達到四境,方有煉製法器之能,而很多修士都認為,煉成中品法器通常需要五境修為,想煉成上品法器則至少要有六境修為。世間有的秘法傳承專擅煉器之道,甚至是以此來劃分修為境界的。

  但朱明卻沒有對寶玉說這些,也許是因為還沒到時候,他今天不過是讓寶玉煉製一個陶罐,以此體驗在修煉境界的基礎上怎樣運用神通法力;也許是認為沒這個必要,朱明本人的修煉以自身的生機元氣為主,並不偏重煉化外物之功。至於寶玉修煉到什麽境界、就去做到什麽程度。

  普通人是用不著法器的,不僅是因它太珍貴難得,且一般人不可能有禦器之功、也發揮不了其作用。而在炎帝時代,很多修士被稱為“共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有時會接受人們的請求、煉製各種寶器——那些也被修士稱為凡器的東西,因為大多是凡人所用。

  既擅長又樂意為人們煉製各種寶器的“共工”,在民間必然大受歡迎,但誰也沒有無限能力與精力,總是去做這樣的事情。共工為普通人打造的大多是下品凡器,中品凡器則比較少見,至於上品凡器幾乎見不到——就連修士們自己都極少去煉製這種東西。

  煉製上品凡器至少要有四境修為,而四境修士已經能煉製法器了。而且它所須的功夫,並不亞於以天材地寶煉製法器。

  朱明今日隻是讓寶玉取蓮池下的淤泥。以神通法力煉製一個陶罐,同時介紹了世間各種器物的區別,卻並沒有要求寶玉煉成一個什麽樣的陶罐,更沒有告訴他該怎樣煉製,隻是在樹得丘上靜靜的看著。

  煉器之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傳承有不同的擅長之道。比如說修煉菁華訣的山爺,擅長加工某些東西、使之不朽不腐,但並不擅長在礦石中提煉精鐵之類的器物。倒不是若山不能做到。而耗費同樣的精力,別的修士可能做得比他更好。

  當然了,當修為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法力也強大到一定的程度,比如像朱明這樣世間頂尖的大宗師,這種區別也許就無所謂了,但畢竟還是有的。而對於若山這等修士而言,其區別就很明顯了。若山是朱明教出來的。而寶玉卻不能這麽說,其修煉的過程出於自然。

  朱明對寶玉的希望,當然是要他將來為清水氏一族複仇;但是對於寶玉的修煉,朱明還有更多的想法或者說是好奇,他想在這個孩子身上印證——世間是否有那麽一條根本大道的存在,而已知的各派秘法傳承。都是以某種方式符合了這條大道。

  如果說寶玉的修煉印證的便是道之本源,那麽種種法術手段,他能掌握的就自然去掌握。朱明沒教過他什麽煉器神通,今日寶玉製陶,製陶得用火力。寶玉便運轉法力去讓物體產生高溫,此時他已能做到了。

  做到之後。寶玉才意識到,當初和羽民族人大戰時,他點燃那些苔蘚絨草是用地上燃燒的箭杆。其實沒有火源的情況下,他當時也可以施法將之點燃的,但假如他真的這麽做了,神氣法力會更快的耗盡,並非是最佳的選擇。以法力隔空點燃苔蘚絨草,比操控它們飛到燃燒的箭杆上要難多了,說不定接下來他就無力在天空布成火幕並灑下火海。

  寶玉如今掌握了這種神通手段,也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他正在製作陶器。這件白陶顯然不是普通的用具,它在空中成形後就是一件中品寶器;待落到祭壇上火光熱力退去,已是一件上品寶器。按照朱明的要求,寶玉能把罐子煉成就行了,能加工成中品寶器則更好,可是沒想到寶玉的煉器過程一直沒結束。

  上品寶器已成,寶玉定坐中神通法力綿綿若存,感受著此陶罐的物性並不停的繼續煉化著。他煉器前含了一枚琅玕果,在琅玕果化散的同時,形神受到洗煉渾身也散發出淡淡的瓊光。而那瓊光流轉竟然也化入了陶罐之中,潔白的陶罐隱約發出琅玕的瓊光。

  朱明吃了一驚,這罐子和寶玉的身體一樣在散發瓊光!那是琅玕果中凝煉的菁華氣在化散,洗煉形神的同時又重歸這片奇異的小世界中。在外人看來,琅玕果的強大神效是被糟蹋了,就像人們辛辛苦苦找到了金子,卻隻當石頭用。

  朱明卻不關心這種問題,因為寶玉已經幹過很多次了,而且還是他讓寶玉這麽幹的,陶罐此刻與寶玉的形神是一體的,那就說明——寶玉將之煉成了法器!這件法器的材質不僅是蓮池中的淤泥,還將那化散的菁華氣也凝煉其中,因此也具備了很特別的靈性妙用。

  假如用他來盛放食物可保持不腐,假如用它來盛放種子,哪怕多年之後再取出,仍可播種發芽。這個罐子是帶蓋的,此蓋也是法器整體一部分,可以在內部形成另一片空間。

  此罐已是一件下品法器,而且是極為精致、煉化得非常高明的下品法器。但看寶玉的樣子並沒有停下來,他還在繼續煉器。這孩子此刻也許還沒有意識到,他今日已突破了四境修為,山神要他打造一個罐子,他就給煉成了這個樣子。

  足足過了一天一夜,寶玉始終沒有停手的意思,朱明又開始有點擔心了,不僅擔心那個罐子也是擔心寶玉。罐子很珍貴,以五色神泥煉製,一次就成器了,這簡直是這個奇跡。就算經驗豐富的高人,煉製法器時一不小心也常常會損毀,更何況是寶玉這種剛剛邁入四境的修士呢?他不僅是第一次煉器,而且恐怕還不知道什麽叫煉器。

  修士邁入四境,一上手就直接煉製這樣的器物,幾乎沒有不失敗的。由於境界尚未穩固,假如器物損毀的話,還可能傷及形神,所以朱明看得有點提心吊膽,卻又不敢驚擾寶玉。

  就在山神提心吊膽一天一夜之後,寶玉周身以及罐子上散發的淡淡瓊光終於消失,那枚琅玕果也化散揮霍完畢。隻見寶玉長出一口氣睜開了眼睛,很疑惑的看著麵前的陶罐,此番煉器終於結束,朱明也長出了一口氣。

  寶玉很驚訝——自己竟能煉出這麽個東西來!這不僅是寶玉平生第一次煉器,也是他第一次禦器,雖然根本就沒動那陶罐,但他已體驗了禦器之妙。陶罐與他身心一體,宛如手足一般。但假如一個人突然發現自己多了一隻陶罐那樣的手,那感覺也必然很怪異。

  此器是他方才所煉製,他當然很清楚它都有什麽靈性妙用,隻要在元神展開的範圍內,他都可以自如去“使用”它。但這隻“手”能幹什麽呢,它可以跑到遠處去打水,也可以把各種東西裝進去,還能讓裏麵的東西生機不絕或者不腐不朽,倒也挺有趣。

  寶玉這麽想的時候,又不禁麵露微笑,而山神的聲音在元神中說道:“孩子,我隻是要你煉製一個陶罐,沒想到你竟煉成了一件法器。你為何要打造這樣一個陶罐,難道還打算繼續煉製它嗎?”

  此陶罐已經是一件下品法器,然而寶玉成功後並沒有立刻收手,仍在邊行功邊煉器,煉器的過程也好似平常的修煉,到後來寶玉應該是感覺隻能將陶罐煉成這樣了,這才收手的。

  但此器並沒有最終定型,它還可以繼續煉化下去,寶玉顯然是有這個打算的。所以朱明很驚訝,對於剛剛邁入四境,第一次煉器就能做的如此完美的寶玉,居然好像還對這陶罐不滿意,這未免有點貪心不足了!

  在煉器的過程中不慎損毀的可能性非常大,境界越低、功力越弱、經驗越不足,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像寶玉這種情況,一上手就想完全煉器成功,幾乎百分之百會失敗。但這孩子偏偏成功了,而且最終保留的隻是一個半成品。

  假如十次煉器有八次失敗的話,就算第一次僥幸成功,寶玉還想繼續再來,那最終的結果幾乎肯定會失敗的。明智的選擇,通常是先煉成一件法器,就算下次失敗,損毀的也是另一件器物,而不是總在一件器物上嚐試。

  陶罐煉化到這個程度,已經是寶玉目前能力的極限,所能施展手段到達了完美的極致狀態,他再想奢求更高,比如要煉成一件中品法器,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結果必然是器毀人傷。所以朱明很驚訝的問寶玉為何如此,但問出這句話之後,他又覺得自己有點好笑。原因很簡單,因為他還沒告訴寶玉這些煉器的講究,先前隻是要他煉製一個陶罐而已。

  不料寶玉卻答道:“這蓮池下的泥和池中的水,皆是好東西。自然是練好的一點的,不能太平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