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章 事必有因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12-14 21:24      字數:3074
  這幾個月間天下發生了許多大事,大宋軍隊奪占了漢中,取了成都,首惡汪惟孝伏誅;蒙元樞密使伯顏在城外遇刺身亡、中書平章國事李謙罷職黯然離京,在大宋為質的三皇子鐵穆耳逃回了大都……等等,這些事情在蒙元可以說掀起了一次次的政治風暴,可在大宋隻是有‘好事者’議論了一番後,這些大事件就銷聲匿跡了。

  在臨安街頭巷尾談論的最多的是九月朝廷迎回了景炎帝靈柩,葬入了紹興皇陵,當朝皇帝親自舉哀,率眾臣迎靈的大場麵;還有舊宮該造工程已經進入尾聲,在原來大慶殿的舊址上建起了明堂,太廟也已完工,和寧門也經過整修,加高了城樓,門外重新平整擴建成了一個東西長五百步,南北三百步的廣場。

  當人們正議論在皇城大興土木,皇帝是不是要遷回舊皇城時,卻傳來了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及樞密院,皆遷入舊宮東華門和西華門內的院舍,而各省下屬的寺監也遷入騰出的房屋。皇帝依然留在原德壽宮居住並不會遷入舊宮,那裏隻在原大內修建了一座便殿,方便陛下親臨視事。

  不過對於這些可望不可及的東西,人們說的最多的還是皇家所屬的幾大工坊明年春天是不是還要招工。如今誰都知道皇家所屬的工坊不僅薪俸高、不拖欠,一個在那裏工作的五年的人,掙得薪俸基本能養活一個五口之家,就是最低級的徒工,掙得錢也夠兩人生活,據說那些大匠掙得薪俸比之一個知州還要多些。

  福利待遇也是極好的,每日隻工作五個時辰,加班會另外加薪;每年四季還會發放‘工裝’,省著點兒穿,一年都不用添置衣裳;上班還有兩頓工作餐,且不限量,管飽,家裏遠的會安排宿舍居住;讓人羨慕的若是工作年滿十年以上,工坊還會分配一套小院,讓家人一起居住,每月隻收很少的租金。

  除此外,據說皇家工坊中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機械可以代替人力,工作比較輕鬆。且隻要做得好,就會得到晉升,不像那些小工坊,累死累活也仍是幹活的,想當坊主隻有自己去單幹。種種好處下,去皇家工坊成為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好事,但是想進入其中卻並不容易。一般來說有三種渠道:

  一是考入工坊辦的技術學校,在其中學習兩年,完成學業就可以直接分配到各個工坊參加工作,且跳過學徒,直接領取薪俸。二是從軍隊中退役的士兵,他們會被優先招錄,且往往在提職時得到優先考慮。三是參加工坊一年一度的招錄,但隻有力氣也不行,那些識字的,有一技之長的會更容易些。

  不過正是因為皇家工坊待遇優厚,導致一些小工坊難以招到好工匠,他們為了留住人,也隻能效仿皇家工坊的政策,開出高薪。比之從前要先當學徒,不僅白幹活,得不到一文錢,還得挨打受氣好多了。坊主們也客氣了許多,擔心招來的人剛出徒,轉眼就投奔皇家工坊了。

  現在坊間都在傳說,皇帝正準備擴建工坊。在揚州和襄陽各建一座織布廠,專門加工生產昂貴的棉布,一些頗有私財的大戶人家以為有利可圖,現在紛紛前往淮東和淮西買地準備種植棉花,如今已經開始招募人手,開出的條件都很優厚。

  當然除了進入工坊外,皇家還有很多產業,可以去海上商隊當水手,到皇家莊園中種地等等,聽說收入同樣不菲。還有些人瞅準了工坊的需求,可以從他們手中承攬些采購,粗加工和運輸的活兒,同樣可以賺取不少利潤。而一些人專門跟著皇家工坊走,他們在哪建廠,也跟著在周邊買地;船隊去哪裏,也馬上結伴跟隨……

  麵對蒙元朝廷巨變,趙昺也有一番思索,除了自己在其中挖坑下套,推波助瀾外,其實蒙元在軍事上連連失利,經濟上的困頓,皆是政治上的失敗,確切的說是他們在由遊牧文化向中原文化轉型的失敗,實際上也是傳統儒家意識形態的失敗。

  大宋在趙昺主政之後,他一直進行變革,利用自己前世所知摸索著前行,試圖改變當前死氣沉沉的局麵。他在軍事和行政方麵引入了現代管理方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身邊的人,利用權力讓朝臣們主動或被動的接受自己的理念,清除和打擊那些相左者。

  在經濟上趙昺在促進農業複蘇的同時,也在大力發展工商業,並利用科技手段加以促進。經過這麽多年來的發展,趙昺利用資本的力量來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向,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雖不敢說已經讓大宋進入了資本主義萌芽狀態,但起碼已經埋下了種子。

  但是蒙元還在為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爭論不休,將整個上層社會卷入其中,導致社會動蕩不安。而真金上台後,試圖實施全麵漢化,可他的支持者和主要幕僚皆是那些所謂的傳統清流儒者,麵對不斷變革中的大宋,其思想理念和知識結構,使他們不能對大宋做出理性的判斷,導致在戰與和的問題上頻頻失誤。

  趙昺以為排出政治觀點上的分歧後,蒙元方麵不論是真金、伯顏、李謙、安童及桑哥都是主戰的。在失去了江南後,不論是從財政上考量,還是軍事上的失敗及國家的利益上,蒙元上下都以為這是莫大的恥辱。而其中當然也有明白人,伯顏就知道以現在的能力根本打不過,但是頂不住所有人都主戰,而不得不打。

  傳統的清流儒臣們,他們仰慕的是先朝大賢們,秉承著‘讀書砥礪,行嚴己、恭以待人,上承國恩,下綿世澤’的思想。而他們往往為官清廉、公忠體國,即使對他政治主張持反對態度的人,也難以從這些方麵對他提出指摘。所以兩派即使有分歧和爭鬥,在主張上其實是統一的。

  不過想法和實際總是有差距的,蒙元方麵其實麵對的是一個在思想和科技上不斷進步的新宋,而非從前那個羸弱的瘸腿殘宋。而今伯顏和李謙都成為戰敗的犧牲品,蒙元的政治方向是轉身後退,還是繼續前行都是未知數。在國家危亡的曆史條件下,舊時士大夫已無法承擔起政治變革的主角地位,他們已然被曆史的洪流淹沒。

  前浪被拍在沙灘上,而後浪也不容小覷。趙昺一直覺得在舊體製中訓練出來的政治精英,於新學問新知識了解得比較差,但在識人待物方麵,還真是有一番門道。據聞李謙臨行前舉薦李思衍入中書,真金答應了。而雙方一見麵,本來還惴惴不安於孔孟之道是否真能抵擋堅船利炮的真金,就被其一套韜光養晦,它日再起的言論給鎮住了,當下委其為中書省參知政事。

  李思衍其人進入趙昺的視線,是在其作為使臣來宋和議。以他所知,以四川換南陽和開封的計劃正是出自其手,以割地盡快結束雙方的戰爭。此次閬中事件也正是其來善後的,當然此次他不在是個跑腿兒的,而是以蒙元大汗全權特使的身份主持善後事宜的。

  而這次李思衍來宋,首先為汪氏挑釁引發雙方大戰,破壞和議的行為,承認是己方的錯誤。但轉而就對大宋囚禁鐵穆耳和跨界‘刺殺’伯顏的行為表示了憤慨,要求大宋做出解釋和賠償,並處置責任人,給蒙元方麵一個交待。

  這明顯是倒打一耙和無理攪三分的行為,但是趙昺以為李思衍看似愚蠢的行為其實很聰明。鐵穆耳本來就是作為蒙元履行和議的人質留在臨安的,他們首先破壞協議,拒絕交出西川,襲擊大宋軍隊,囚禁其是理所當然的行為。至於伯顏被殺本來就是無頭案,而指證是大宋所為更是無稽之談,無憑無據的就憑張嘴。

  但是李思衍以此為由當眾提出來,那就有了另一層意思。他承認事件起因罪在於己,但是你們隨後囚禁了我們的皇子,並刺殺了朝廷重臣,那就是你們的錯了。如此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在其後的談判中與大宋處於平等的地位了,既然大家都有錯,那就有的商量了。

  隨後的談判中,李思衍果然據此力爭,提出蒙元讓出漢中作為雙方交易的榷場,並敦促汪氏退出西川,對大宋對其造成的經濟和軍隊的損失不再追究。而大宋也不得以此為由占據均州等漢江北岸的州縣,並追究鐵穆耳擅自逃回蒙元的責任。

  這個協議誰都看得出對蒙元來說是口惠而實虧,不過卻‘迫使’大宋不得不承認了刺殺伯顏,而漢中在名義上還是蒙元的,隻是作為榷場讓大宋管理而已。但是大宋方麵怎麽肯背這個鍋,惹得眾人皆罵其為國賊,漢奸,請求趙昺將其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