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0章 餘波未了
作者:讓你窩心      更新:2020-12-11 19:59      字數:3117
  在真金的親自督導下,大都府、刑部和樞密院展開了調查。經過仔細勘察現場,找到了凶犯遺留的箭矢,一般出自朝廷的工匠所,或是各部奧魯營的皆會留有標記,但是這些箭矢上皆沒有任何標記,箭頭也是普通常用的樣式,這些不足以讓人判斷出自哪裏。

  另外,他們在樹林周邊尋獲了行凶者馬匹逗留過的痕跡,尋到了藏匿的屍體,但是這些屍體皆與伯顏一樣被割了腦袋,身上的衣服也沒有任何證明身份的標記。不過這正可排出是流竄京畿地區的盜匪所為,證明襲擊伯顏一行的人是有備而來,將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痕跡全部抹去了,說這是一場有準備的謀殺。

  與此同時,調查人員試圖找到目擊者,可事件發生時正是中午,天氣炎熱的時候,行旅這個時候一般都會找個陰涼的地方打尖、小憩,待涼爽時再上路,所以並沒有人看到事發經過。進而又排查的當日出南城的人員,守門的官吏報稱並沒有大股人群騎馬出城。

  隨後他們又對周邊駐紮的軍隊進行了詢問,以為既然不是盜匪所為,能幹淨利落的殺掉百餘精銳護衛,就隻有軍隊能做到了。但是樞密院和兵部方麵在那日都沒有發出過調動兵力的公文,各軍也報告沒有派出軍隊去過事發區域周邊。

  事情至此似乎走進了死胡同,可他們認為要想在短時間內將伯顏一幹人等全部殺死,沒有使一人逃脫,出動的兵力至少要倍數於其,不可能就這麽悄無聲息的消失了。若是京中沒有藏匿之地,很可能就已經遠遁。但經過排查,隻有衛王府近日有前往草原收取租賦的大股隊伍離開。

  不過他們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是直接排出了,誰都知道鐵穆耳在南朝為質,雖說已經逃脫月餘,但是至今沒有音信,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更不可能安排人手伏擊伯顏了。而這個時候離開京師也很正常,每年此時在京的王公大臣都會派人前往各自封地收取貢奉。

  所以三方調查人員忙乎了十天,也沒有查出真凶,但期限已到。而此時朝野間各種流言四起,其中有三個版本流傳最廣:

  一說始終查不出真凶,是因為此事就是大汗命人幹的。伯顏當下功高蓋主,為大汗忌憚,恐其日漸坐大,控製了朝政,當了權臣,甚至取而代之。大汗便罷了其職,將他趕出京去,明著說是去河內主持軍務,暗地裏在京外布置了軍隊將其殺死,以絕後患。

  二說伯顏是玩兒了個金蟬脫殼,因為對大汗罷免自己不滿,以假死脫逃投宋去了。這個傳言很有市場,因為始終也沒有找到其的首級,隻是從身材和衣著上做出的判斷,根本無法斷定是不是真身。至於那些護衛其實是大汗派去監視他的,所以才把他們全部殺死,以免泄露行蹤,也正好混淆視聽。

  還有人說,因為伯顏當年主持南下滅宋,讓南朝人極為忌憚。現在聽說大汗又遣伯顏南下主持河內軍務,擔心其會再領大軍攻宋,所以南朝小皇帝派出了一支精銳人馬潛入大都,趁伯顏離京的時候在野外對其展開伏擊,將其殺死後,割了首級回去複命,而他們早就連夜逃到清州,坐上接應的戰船從海上逃走了。

  不論哪種版本的傳言都足以讓人感到恐慌,一時間朝堂之上變得靜悄悄,再無人敢當麵頂撞大汗,皆擔心成為伯顏第二。而居於城外的達官貴族們也紛紛遷入城中居住,他們擔心自己成為南朝報複的對象,那些曾經參加過攻宋的人更是小心翼翼,不僅加強了護衛,且非必要之事絕不出門。

  真金知道這樣下去可不行,為表明自己的清白,下旨撥款對伯顏厚葬,同時追封淮王,諡號“忠武”,分別在大都和上都建忠武祠祭奠,其長子買的世襲八鄰部左千戶,嚴令繼續追查真凶。此外調兵入城加強防衛,遣兵日夜巡視。

  真金也清楚這樣做尚不足以消除眾臣的疑慮,必須要盡快平息流言。於是遣賀惟賢拜訪了桑哥,其立刻會意。親自督辦伯顏被殺一案,很快得出了結果,在各部的努力下,查明伯顏是遭到南朝派遣的探子伏擊,遇刺身亡。一路刺客在逃亡途中被擋獲,當場殺死拒捕者三十餘人,擒獲二十餘人,繳獲被其割取的伯顏首級。

  隨後真金下旨將擒獲的南朝探子押赴大都斬首示眾,命人將伯顏的首級送還家人,下旨斥責南朝不齒於人的暗殺行為,並發誓要進行報複,為伯顏複仇。這件事就此有了定論,再敢妄言者嚴懲不貸,此次謠言才被平息,但仍有人私下說送回伯顏府中的頭顱隻是一個骷髏,根本無從辨別真假。

  而後,真金再次下旨設立河內都萬戶府,將黃河以南的諸軍歸於其下,以張潛為副都萬戶前往開封開衙建府,主持對南朝的戰事。又遣人與南朝使臣商談各自罷兵,開榷通商,做兄弟之國。但始終未提及增援漢中之事,眾臣也不敢多問,可都心知大汗已經對惹出禍事的汪氏棄之不顧,任戰事發展了。

  不久,西川傳回戰報,可這次卻不是大捷了。稱自襄陽出兵的南軍搭乘水師溯漢江而上,一路炮轟沿途州府,各軍皆不敵,閉門嚴守城池不敢戰。而漢中守將早已遷民棄城逃走,南軍不戰輕取漢中;在閬中,汪惟純率軍死守閬中城,由於西岸長期遭受嘉陵江水齧,夯土城垣多有毀損,南軍以戰船上的火炮轟城,並遣兵上岸實施爆破,使得西城牆坍塌二十餘丈,南軍自此攻入城中,汪惟純在城破之際自殺,餘者皆降,閬中失守。

  朝中上下嘩然,原來以為坐守堅城的閬中還能守住,能夠將戰事拖上一拖,為善後增加的點兒份量。但誰想到轉瞬間就城破人亡。而此前所謂的大捷不過就是個笑話,是其為了滯留西川炮製出來的,同樣在南軍麵前不堪一擊。

  桑哥借此發難,聯合一眾朝臣聯名上書彈劾李謙包庇汪氏,唆使、縱容其在西川挑起戰事,致使兩國戰火再起,丟城失地。明眼人皆能看出,彈劾的雖然是李謙,可矛頭直指被禁足在家的大皇子甘麻剌,暗指是其勾結外臣,意圖不軌。

  封疆大吏,勾結朝中重臣,能夠容忍這種行為的皇帝曆史上寥寥無幾。真金雖然惱火,但還是給了李謙上殿自辯的機會。當初南朝的北伐之役中,他隻是憑著一股忠君愛國的思想就主戰了,盡管失敗的原因很多,責任不能全部由李謙來擔,可其作為大汗的親信謀臣也是難辭其咎。

  在閬中事件中,李謙同樣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除了為維持正統外,他也存在著自己的小心思。戰敗後的和議,讓李謙等漢臣力求“寧增賠款而不割地”的想法成了泡影,其實也是對他們所有人心理的一次大衝擊,因為多數人根本不明白我們會輸得這麽慘,還割地了,這是奇恥大辱。

  而李謙其所學根本不足以支持他在軍事問題上做出理性的判斷,心底中以為是中原蒙軍已經**墮落,京畿侍衛親軍久未征戰,戰鬥意誌已然全無。而汪氏久駐陝甘地區,與西北叛王對峙,幾乎每次征戰皆受命出征,乃是一支勁旅。

  於是李謙在與汪氏私下接觸中達成協議,隻要他們能證明自己對南朝有一戰之力,就能在退出西川上為其從中斡旋。結果汪氏就搞出了一個‘閬中大捷’,而他果然在朝中為其力爭,還求得了封賞。但隨後的南朝的舉動就非他所能掌控的了。

  當下漢中已落入南朝之手,閬中不守,而成都也是危在旦夕,汪氏的失敗已成定局。而你打輸了仗,之後決定權就不在你手裏了。以南朝過去的所為來看吃進嘴裏的肉,已然沒有再吐出來的先例,他的冒險讓蒙元失去了漢中這個出川的要地,責任由他來擔也不為過。

  麵對眾臣的彈劾,李謙意識到自己已經難以全身而退,但為了維持儒家正統,他選擇了犧牲自己,保護甘麻剌。攬下了所有的責任,並殿上當眾請辭,致仕還鄉。真金沒有過多的挽留,稍後準其去職致仕,把其引薦的李思衍入中書省為參知政事。

  十日後,李謙踏著秋後飄落的枯葉行出大都城,與送行的老友和同僚告別之際,抬頭再看城池心中說不出的感歎,自己在這座城中起起落落,見證了蒙元最為高光的時刻,也目睹了它走向沒落。而今隨著伯顏被刺殺、自己黯然退出朝堂,桑哥一夥兒重新上位,漢法派隻剩下安童恐怕也是孤掌難鳴,他的離開也許就是漢法派的絕唱了。

  可就在李謙與眾人飲下離別酒,一一告別的時候,卻沒有人發現一個衣衫襤褸之人,撇了他們一眼留下聲冷笑,昂首走進了大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