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禦前奏對
作者:半墮落的惡魔      更新:2020-11-20 17:56      字數:2269
  要說水泥的適用範圍,那可太多了。

  劉升月:“草民窯中燒製出來的水泥,屬於礦渣水泥,特點是早期強度低、後期強度高,耐高溫、耐腐蝕,但是,不抗凍,低溫下,凝固慢、收縮大、容易變形,所以,施工的時候,要選好季節,不能在秋冬兩季施工,也不能做早起要求強度高的現澆工程,但是,很適合用作碼頭、河堤等的建設,牢固、經久耐用。”

  “那可用於修築河岸堤壩否?”

  王旦問道。劉升月點頭:“可以,就是施工的時候,要選擇好季節。另外,用於施工的沙子,草民建議規定從五丈河裏取。”

  五丈河泥沙淤積特別嚴重,黃河水係的支流,泥沙不要太多,五丈河更是多大已經影響船隻航行的程度。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若是以經濟利益為驅動,鼓勵從五丈河取沙,再配合朝廷的征發,對五丈河的管理將帶來極大的好處。畢竟,隻東京城裏的工程量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王旦、李沆都是久經事務的人,一聽就知道他的意思。李沆問道:“在河流裏采砂,對河道可有影響?”

  “有啊。”

  劉升月坦然相告:“若是不注意管控,任意的濫采,會導致河堤垮塌,河道若是出現大量深坑,可能會形成暗流漩渦,影響水流和泄洪,還有就是河床下切的問題,河床下切,水位降低,會造成沿線的農田灌溉和水活飲水問題。飲水和灌溉這兩個問題,在五丈河不存在。”

  五丈河是渾水河,這樣的水是無法飲用的,份屬黃河支流水係,每年隻黃河帶來的泥沙就不是一個小數量,朝廷為了能通航,已經正法了好多次民夫疏浚河道。所以,重要的是管控,隻要管控得當,以現在隻能靠人力采砂,無法像現代全機械化操作的方式,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能有效節省河道管控成本,對河流疏浚有好處的。

  劉升月道:“五丈河的泥沙淤積一直是個大問題,如何疏浚,如何管控,皆需朝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水泥的使用,必然需要大量的河砂,若能把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一者可減少五丈河管理的成本,二者,開源。草民建議對采集河砂的資格由朝廷來管控,不準濫采,抽以稅錢,各地皆如此辦理,既方便管控,又能給朝廷增加財政收入。於朝廷來說,省下的疏浚河道的費用和采砂帶來的稅前,能做許多事情。”

  趙恒聽得眼睛一亮,看向李沆和王旦,二人互相望望,李沆沉吟不語,王旦倒是讚了一句:“哥兒博學,竟還懂財政上的學問?”

  劉升月謙虛微笑:“王公過獎,不過是略知一二。”

  趙恒問道:“對於五丈河采砂的管理,春江可有腹案?”

  從哪裏知道劉升月那個蛋疼的表字的……劉升月腦海裏浮現出張耆的臉孔,算了,這種問題不需要問。

  劉升月心裏默默吐槽,麵上答道:“回陛下,此事在水泥燒出來之前,草民便考慮過,有幾分愚見,請官家和二位相公且聽一聽。”

  “盡可說來。”

  “是。”

  劉升月道:“河砂,天地所生,隻需要請人從河道中采集上來,再運到需要的地方即可,與獲利相比,所需成本有限。而水泥的好處,陛下與李公、王公皆已知之,推廣開來隻是時間問題,水泥使用需要大量的河砂。這世間,一貫本錢能掙十文錢,便能撐大人的膽子,若是能掙一百文,便會有人積極投入金錢,能掙五百文,有的是人鋌而走險,若能掙一千文錢,世間一切律法都會被無視,若是利潤能達到五貫,則生死也能置之度外了。”

  這話一出來,李沆、王旦瞬間滿臉凝重,老於事務的他們,自然知道劉升月所說並非虛言,唯趙恒還能坦然以對,問劉升月:“那春江的意思是?”

  “陛下,草民認為,必須朝廷加以管控。律法是刀,可以殺人,律法也是牆,可以護著家國百姓,既要護著百姓身家性命安全,又要護著百姓的活路,不能讓金錢淩駕於律法之上,要調節好金錢與朝廷、與百姓的關係。”

  劉升月話才落,李沆立即喝彩:“月哥兒此言大善!陛下,治國理政,細論起來也不過如此。月哥兒可曾讀過詩書?”

  劉升月答道:“有勞李公動問,詩書讀過幾年,不過,有些偏科,不會吟詩作詞,不會寫文作賦,隻文史經濟這些有幾分心得。”

  李沆點點頭,對趙恒道:“此乃成事之人。”

  這老頭兒好耿直,當麵就誇人。

  劉升月克製著摸鼻子的衝動,朝李沆躬身行禮:“李公廖讚。”

  禦座上的趙恒點點頭,讓劉升月把腹案詳細稟來,劉升月當即就把自己的想法一條條列出來:“水泥是好物,當推廣之,然由此帶來的風險和影響,也必須提前預設與考慮。采砂是個大問題,如何把采砂從有害的方向引導到有益的方向,便是管控的目的。是故,從哪裏取砂,如何取,取多久,如何監管等,需得提前規定好。草民建議工部水利司派人考察,確定可以采砂的地點,然後,以拍賣的方式,設定一個期限賣出去,同時,采集管控時,可以設一個積分製度,明晰標準,濫采的,不止要罰款,還要取消資格,由此來加強管控,限製濫采……”

  劉升月一條條說,不過,李沆和王旦都是老沉持重的人,並未當場表態,皆表示需要回去找來工部、河防使等人會商之後,才敢給官家遞上陳條。

  趙恒當即問道:“如此說來,水泥是好物,現下煩憂者乃是管控?”

  李沆道:“回陛下,這世間,但凡新生一物,必將有個適應、流傳的過程,唯有如此,存在之問題才會暴露出來,如此方好管控。如月哥兒這般,在新事物誕生之初便考慮周詳的,世間少有。月哥兒所言,聽著乃是老成之言,不過,微臣於此了解有限,還需去實地看一看,否則,不敢妄言。”

  王旦亦道:“李公言之有理,微臣亦如此。”

  趙恒笑著道:“兩位卿家皆是老成持重之人,朕常聽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事關國事,是當慎重。”

  劉升月這時忍不住插了一句:“啟稟陛下、李公、王公,關於水泥,草民這裏還有一事要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