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乾陽宮的爭論
作者:一醉夢傾城      更新:2021-04-16 09:36      字數:2681
  第四百三十七章:乾陽宮的爭論

  拿下南國之後,鄧國新增了兩個道和八個郡,一下子就需要兩個刺史和十個太守了,鄧昇直接將選拔官員的事宜一並交給了群臣,讓他們來挑選,最後再由他來拍板。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後,三省六部及禦史台一眾主官一致決定,由豫章太守楊士奇以及潁川太守荀彧出任新兩道刺史,另外調任上庸太守虞允文至潁川郡擔任太守,不過剩下的十郡太守,各方勢力都有著各自的考量,一時之間根本拿不定主意,最後禦史台禦史大夫包拯出主意,麵向全國選拔,這一次選拔除了挑選出十郡太守之外,還需要挑選各郡的屬官以及各縣縣令,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並在牽連甚廣,最後眾人拿不定主意,便將此事報於鄧昇,請鄧昇來決斷。

  起初聽到這件事的時候,鄧昇心裏麵是有些猶豫的,已經包拯所提出的辦法,已經可以說是後世科舉製度的雛形了,科舉製,在後世雖然參譽各半,但是其能夠作為華夏曆史上,延續千年的選拔製度,其本身就是有著不少的可取之處的,最起碼,用於當下十分合適。

  科舉製這個想法其實鄧昇很早就有了的,隻不過鑒於當世情況的種種考慮,鄧昇最後才擱置了,而現在,隨著鄧昇從係統中兌換出了印刷術和造紙術之後,普通百姓,寒門子弟接觸書本的機會多了不少,寒門之中,也湧現出了不少的有識之士,雖然暫時來說還無法與貴族抗衡,但是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科舉製,似乎也是時候了。

  包拯他們提出這個辦法,一開始的想法也隻不過是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而已,根本沒有想到過這麽長遠的,而且這件事阻力還不小呢,他們心裏也是有著不小的擔憂,本來他們還隻是擔心這件事會遭到貴族們的反對,可是現在鄧昇居然想將這種方式定為永例,這就不行了。

  出身世家的陳群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說道:“大王,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百姓目不識丁,縱然有些許可塑之才,但也是學識有限,倘若進入了朝堂和地方,恐怕會禍害百姓,反倒不美,臣請大王三思!”

  貴族們忠於鄧國和鄧昇不假,但是也不代表他們願意為了鄧國和鄧昇奉獻出他們長久以來站在眾生之巔的優勢,所以對於實行科舉製,陳群是強烈反對的。

  不過有人反對,就會有人支持,出身寒門的蘇弘第一個跳出來支持道:“大王,陳尚書此言差矣,無論是貴族還是普通百姓,他們都是我大鄧的子民,應當一視同仁,況且寒門之中亦有定國安邦之才,我大鄧想要稱雄天下,一統寰宇,當海納百川,對天下之才予以重視,不分貴族寒門,當量才而用,方為正途!”

  “大王,臣以為蘇尚書所言甚是,我大鄧向來都是唯才是舉的,從不分貴族與寒門,在朝堂之上,既有貴族之人,亦有寒門大才,這才是大鄧長治久安,開創千秋基業之正途!”提出這一主意的包拯對於此事卻是樂見其成,當初他提出這個方式,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改變貴族與寒門之間的隔閡,現在鄧昇主動提出來,他又怎麽會反對呢?

  雙方在乾陽宮中爭吵不休,昔日莊嚴肅穆的乾陽宮,頓時變成了一個菜市場,吵吵鬧鬧的,平日裏高高在上的一群朝廷重臣,現如今也化身為一名嘴炮鬥士,彼此之間你懟我,我懟你的,好不熱鬧。

  “好了,都別吵了,都是一方重臣了,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最後,鄧昇終於是看不過眼了,直接喝止眾人的爭吵,一眾人看到鄧昇發怒了,皆停了下來,向鄧昇請罪!

  鄧昇也沒有理會他們,而是看向一直沒有說話的崔浩、蔣琬、張賓幾人,向他們問道:“崔卿、蔣卿、張卿,不知你們覺得此事如何呢?”

  崔浩、蔣琬、張賓三人都有著各自的想法,蔣琬出身貴族,他當然不願意看到貴族獨領風騷的日子一去不複返的,可是作為當朝尚書令,他要想的是如何讓鄧國永遠強盛,長治久安的,所以他心裏十分糾結,而張賓也是很支持科舉製的,他認為科舉製一出,必定能夠收攏大批的寒門才子,不單單是鄧國,甚至連秦趙的寒門學子都是湧向鄧國,如此一來,鄧國想不強大都不可能了。

  而崔浩也是模棱兩可的,崔浩出身貴族,但是他的家族其實一開始和寒門沒有什麽區別,如果不是出了一個崔太後,再加上崔家外孫鄧昇坐上的鄧國的王位,崔家想要出頭根本不可能的,更別說時至今日,他崔浩能夠坐上三相之首的中書令了,所以他對科舉製並不排擠,但是話說回來,崔家現在畢竟是發跡了,家族中也有不少的子弟等著入仕,如果一旦開啟了科舉製,崔家子弟入仕的難度就會大大的增加,這又是崔浩不想看到的,所以他並不提倡。

  麵對鄧昇的問話,崔浩出列道:“大王,科舉製的施行,的確有利於我大鄧長遠的發展,但是臣以為當下並不適合,雖然有著造紙術和印刷術,普通百姓的學識大大增加,可是畢竟時日尚短,成效還沒有達到理想,而且寒門學子中良莠不齊,倘若真的入朝為官,恐怕也難以造福百姓,而且貴族們長久以來的把持官場,如果貿然改變,恐怕會引起騷亂,而今我大鄧正式處於關鍵時候,不可出現一絲動亂的!”

  崔浩並沒有明著反對科舉製,因為他知道,既然鄧昇有了這個想法,那麽付諸行動也隻不過是遲早的事情而已,更何況科舉製的存在,的確有利於鄧國的人才儲備,對鄧國未來的發展有著非比尋常的影響,不過崔浩則是認為,現今雖然百姓們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還沒有到達預期,貿然的施行科舉製並不合適。

  聽完所有人的意見之後,鄧昇陷入了沉思,這也是他一直以來擔心的問題,其他的鄧昇並不擔心,唯一擔心的就是貴族們的反對,盡管這些年來鄧昇一直都在有意無意的削弱貴族的實力,但是貴族屹立數百年而不倒,其底蘊又豈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呢?宛城貴族,潁川世家,江東世家,荊南世家等等,又有哪一個是好惹的呢?稍有不慎,恐怕就會引起動蕩的。

  這麽多年來,鄧昇可以說是已經將鄧國完整的控製在手裏了,雖然現在施行科舉製,很有可能會引起動蕩,但是對於手握數十萬精銳的鄧昇來說,這隻不過是癬疥之疾而已,無關痛癢,唯一值得擔心隻不過是這樣可能會影響到鄧國一統天下的進程而已。

  鄧昇今年已經年過四十了,在這個人均壽命不足五十的年代,鄧昇已經可以說是走過了大半生了,盡管鄧昇的靈魂是來自後世,這麽多年來他對自己的健康一直十分的重視,也沒有出現過什麽大的毛病,但是人力有盡時,鄧昇也不保證自己能夠活多久,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活著看到天下一統,所有因為科舉製,而導致這個願望落空,這就不是鄧昇願意看到的了。

  想到這裏,原本已經下定決心要推行科舉製的鄧昇此刻又開始有些動搖了,而這個時候,蘇弘出列道:“大王,現今推行科舉製或許對大鄧來說會有些影響,但是終究利大於弊,更何況,大王乃是我大鄧立國以來,最具威望的雄主,如果大王都無法推行科舉製,那未來的君王又怎麽可能做得到呢?所以臣以為,想要順利的推行科舉製,唯大王不可!”